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就听说天津市市长李瑞环是位办事痛快,态度明朗,透明度很高的人。最近,到天津采访,有机会参加了市长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亲眼看到他就几件事座谈会的参加者是天津高等学校的一些同志,问题也是围绕着高校的一些工作。“你们几句话,弄得人家几个月不安宁”一位大学的团委书记向市长告状:天津一家报纸在报道天津青年艺术节活动时,把他们演出中出于客观原因闹的别扭说成是“闹钱”,结果引起同学们的反感。学校里几个月因为这件事不安宁。问题早就反  相似文献   

2.
5月中旬,世界银行等机构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一次讨论世界城市竞争力问题的高层次会议。不少知名城市的市长或代表,一些世界级的专家、学者和世界银行的官员纷纷与会。中国也有四五个大城市派出代表参加,有的还是市长亲临并作大会发言。广州市派了两位社科专家参加,其中一位是市经济研究院的副院长周世鹏。老周跟我同在加州北岭分校进修,我就拜托他会后给《南风窗》写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接到采访一位“特殊人物”的任务,我拨通了他家的电话,“行,没问题!”他在电话里非常干脆、爽快。他叫刘一行,广州市第七中学高三学生,患有先天性白化病。站在他家的铁门前,我却犹豫了,见面时要不要循礼握手呢? 门开了,他笑眯眯地,但没有伸出他的手。我看见了你眼中掠过的一丝惊异,我吓你一跳了吗?白色的头发,白色的眉毛,白里泛红的皮肤,像个外国小伙子,是吗?走在街上,陌生人看我的眼神都很特别,有一些人一见面还跟我“Hello”哩。(笑)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老画家,他也以为我是个外国留学生。其实,我  相似文献   

4.
有专家透露,日前上海市市长韩正说,工业中1000万美元不算什么,但第三产业1000万美元就不小了。这位中国最大经济城市的领导者,在微妙地传递什么含义呢?——这些意思的背后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大厦的舞蹈     
今年7月21日,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一位市长来到广州市,拜会了石安海副市长。他表示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广州的管道煤气建设工程,二是了解广州市全民所有制企业放开经营的试点情况。当石市长把广州第一个“放开经营”的试点企业——南方大厦介绍给客人时,“金三角”的当家人笑着说:“凡放开者都是快高长大的。”他关切地问:“你们是怎么冲出去的?”“杯酒释兵权”? “放开经营”与“冲出去”有什么必然联系呢?说来话长了。位于广州市沿江西路、经历过70年沧桑岁月的南方大厦,在开放改革的11年中迅猛崛起,以“着着领先”的气势闻名于全国。1979年,它是广州市第一批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单位,在“扩权”中实现了第一次飞跃;1987年,它成为实行总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先行点;1990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6.
午夜,飞机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经过13小时的漫长飞行,降落在国际十大航空港之一的法兰克福机场,随即转机续飞45分钟,终于抵达汉堡,开始了我在德国的留学生活。打工一日受中国留学生的影响,经济较宽裕的我也想去打工。一日,我在一间专卖便宜物品的商店遇见一位香港老板,他看出我来自中国,就操着“香港普通话”问我想不想打工。原来他在汉堡开了一间中国粤菜馆,请了一位不懂粤菜的印尼后生主厨,我问厨师什么是正宗粤菜,他说他一窍不通,但有瓶中国酱油,骗“鬼佬”就绰绰有余了。汉堡有400多家中国餐馆,“传统粤菜”、“潮州风味”、“北京烤鸭”、“正宗川味”等招牌十分醒目,开店的多是港台、印尼等  相似文献   

7.
首奖奖给谁?     
在“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提建议活动第一期颁奖会上,当市长们向获奖者颁发了纪念证书和奖金之后,叶选平市长忽然问:“这个提建议活动首先是谁提出的?应该首先奖励提这个建议的同志。”这时坐在我旁边的羊城晚报记者刘婉玲问我:“是你吗?”我回答:“是集体创作。”散会后,在电梯上,杨资元副市长又问:“这个活动是谁建议的?”我说:“原来《南风窗》设了个“假如我是市长”的专栏,后来市委宣传部一位同志建议开展“每月一计”活动,两者合二而一,就成了这个活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是在瑞典隆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位中国福建学子。他在给编辑的信中写道:“祖国的父老乡亲,别以为我们留学生在海外事受着西方的富有物质,那富有不属于我们;别以为我们变得‘崇洋媚外’,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为了祖国的尊严和荣誉而战斗着。我们不仅要以尽量好的成绩来证明中国人的能力,而且还要同偏见和误解以及人格侮辱抗争。每一个中国留学生都有自己的心酸、艰难和不容易。”下面,便是他的一篇回忆文章。  相似文献   

9.
踏入一座陌生的城市,你以为,给你第一印象的会是什么?专家说,是这座城市的环境卫生。更有尖刻之人称,这座城市的环境卫生,是该市市长的面子。谁创造这种印象?谁维护这个面子?——清道夫。清道夫写专著听说过环卫工作者写专著的新闻吗?杨资元市长还亲自为此书题字呢。陈真,算得上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清道夫”了。打开环卫工作的话匣子,他可是滔滔不绝:“广州市荔湾冲、黄沙、长堤一带,直到60年代初,都是粪便运往四乡的集散地。每逢晚上便挤着众多的小船在昏暗灯光中,双方斟酌价格检验货色,常有烟骨水  相似文献   

10.
春节后连续不断的阴冷天气,使广州城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雨雾之中。2月25日这一天,依旧是寒气逼人,依旧是阴雨绵绵,但在本刊简陋的会议室,却是一片沸沸扬扬。 本刊同仁戏称,这里正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准确地说,应该是“假市长办公会议”——如果你是《南风窗》的老朋友,对于“假市长”一说一定会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不是吗?10年前,与本刊同时问世的“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活动,曾经在全国甚至海外引起轰动,数千升斗市民投书本刊,为广州城的建设出谋划策。这些热心人士,我们称之为“假市长”。这一活动已经被载入中国民主化建设的史册。 10年,弹指一挥间。 如今,迈进国际大都市的行列,是广州人的梦想。为了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假市长”们愿再出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刘若南 《南风窗》2007,(8):80-82
近来,顾彬已经成为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汉学家之一。他上一次引发热议是因为“德国之声”的一篇专访,国内媒体在转述的时候说,这位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以“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等惊人之语,炮轰中国文学。顾彬后来澄清,媒体歪曲了他的  相似文献   

12.
他说:我到上海当了几年市长,头发掉了不少,到北京当了几年副总理,头发白了不少。我宁愿把头发掉光,也要把中国经济搞上去。 他说:要在三年内令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数摆脱困境…… 他常用一段古语以作今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相似文献   

13.
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1949年3月,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了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也有人认为是1950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中的最后一条是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其实,都不对。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的美国梦已成为新鲜热辣的一个客观存在,由此而在美国带来的中国官司便愈见繁多,愈显离奇。与警卫大打出手的一群中国人何故戏剧性地逃出拘留所?婚姻破裂的过埠新娘怎样才能拿到绿卡?……答案是:运用美国法律自卫自救。而娴熟地运用法律武器为到美国的华人提供种种优质服务的,有一位年轻的美籍华人律师张晓武,下面就是他的一组传奇经历。 张晓武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1986年去美国留学,3年后获美国法学博士学位,继而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办律师事务所的中国大陆留学生。1993年4月,他作为美国一家大事务所的首席代表,携带美国现任副总统戈尔的推荐信,来大陆申请建立办事处,现已获中国政府批准在广州设点。与此同时,以张晓武为主人公的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一书已由海军作家李忠效撰写完毕,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丁斯 《法制博览》2009,(24):68-68
县委书记有事给市长秘书打了个电话,于是知道了市长陪着朋友游猴山的事。秘书说,市长谁也没带,只有他和朋友两人。县委书记拍了一下大腿,庆幸自己给市长秘书打了个电话。  相似文献   

16.
女友阿笛,是我们那一届的校花,阿笛的漂亮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就引起过一次小小的轰动,后来更是因为同我们学校一位日本留学生的恋爱而引出了不少不知真假的传闻。只是,阿笛并没有像人们私下所预言的那样被“始乱而终弃”,而是在毕业后,经日本的准公婆相亲认准,顺利地嫁给了留学生,然后去了日本,令我们学校的不少男生颇为失落。阿笛的先生姓北尾,我一开头总是糊涂地把他叫成西尾。北尾的父亲在中国不少地方有投资,在广州一家著名的五星级酒店也有投资,北尾是家中唯  相似文献   

17.
某诊所里有三位牙医,医术都很不错,但三个人各有各应酬病人的方法。第一个:“什么?这样就不痛?对了,这样就不痛!”他一面说,一面就动手拔去病人的坏牙。第二个:“很痛吧?很痛吧?我想还要稍微忍耐一下,好吗?再过一会儿就好了。”他是“同情格”,病人不由自主地感到安慰,其实他拔牙时一样够狠的。第三个:根本不同病人说话。他板起脸孔,病人  相似文献   

18.
问到什么对他搞策划最有帮助?他说:“读书。”五克,是深圳明天策划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中国策划业的一匹黑马。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漂流”在世界各地的中国诗人,对于故乡、诗歌、中国文学有着怎样的理解?在儒教文化的背景里,怎样“吐露真言”?对此,郑单衣有一份他独特的问卷回答。——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渴望真诚     
广州某报一位女记者某日收到张请柬,有一位公司老总请她赴宴。女记者将请柬锁进抽屉,考虑了一天,最后还是决定不去。 “一不是为工作二没有什么私人交情,请我吃那么贵的饭,必有所图。”女记者说,“我搞不清他有何图,所以不去。” 后来有好事者将此话转告公司老总,老总叹了口气说:“本来只想请几位记者聊聊天交流一下信息,她太多疑了。怎么人与人之间,连这点信任都没有了?”在场者无不感叹。 一位采访过北京亚运会的记者说,北京市为了迎接亚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