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对新世纪初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江阴地处沿海,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实现“五大转变”,朝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从分散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变。工业经济是江阴经济的主体,乡镇工业又是江阴工业经济的主体。经过二十多年来的持续发展,江阴乡镇工业正在由传统的产业、原始的积累和低水平的工艺向现代化工业迈进。当前,我们正以江阴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园区为龙头,通过强化规划、政策引导等手段,加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江阴市是苏南乡镇企业的发源地之一,也由此催生了一批以华西村、三房巷、阳光集团、澄星集团、新源科技等为代表的规模型非江苏省公有制企业。至2010年,江阴已有1620多家规模型民营企业,注册资金近900亿元。从业人员近53万,民营经济实现税收近115亿元,成为了江阴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近年来,我们重视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积极发挥商会独特优势和作用,服务引导江阴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祖 《现代领导》2007,(9):18-19
活力是经济的生命。从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到拥有令人称道的规模经济、名扬全国的“江阴板块”.再到先人一拍的沿江开发、首开先河的跨江联动、快速崛起的临港新城……落实科学发展观而活力四射一直伴随着江阴经济发展.成为江阴经济鲜明的烙印。可以预见,未来的长江三角洲会崛起一座让人羡慕的城市——至2010年,江阴人均GDP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这意味着江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届时将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准.约等于2005年的葡萄牙。  相似文献   

4.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3年要抓好的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各部门要狠抓落实。特别是对于事关全省发展的后劲、动力、空间和竞争力等问题,要研究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抓紧推进,务求大的突破。狠抓有效投资着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抓好有效投资的思想要坚定不移。今年我省有效投资强劲增长的势头近年少有,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但也要看到,有效投资的总量仍然不够。实践证明,我们抓有效投资,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7,(19)
正江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江阴板块,驰骋中国资本市场的新传奇。20年前,江阴第一只股票"兴澄股份"登陆深交所。20年后,这里已有46家企业在沪深和海外上市,成为"中国资本第一县"。20年间,一幕幕精彩的资本经营大戏在这里上演,借助资本市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在发展实体经济的征程中不断爬坡过坎、转型出关,展现出"江阴制造"的雄厚实力和令人期待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1,(22)
正站得高,看得远,登上新台阶的江阴人意识到,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坚持高质量发展是不二法门。国内生产总值超4100亿,2020年江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跃上了4000亿元的新台阶,和昆山一同成为我国仅有的两个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亿元大关的县级市。但若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排名,江阴反而比昆山高了不少。为迈出"十四五"铿锵第一步,江阴正大力实施"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致力于将江阴打造成人才集聚洼地、科技创新高地、产业资本福地。站得高,看得远。  相似文献   

7.
姜纪 《现代领导》2006,(9):10-11
5年,可以浓缩一个城市发展的精彩辉煌;5年,可以感受一个城市发发蒙振落执著追求,回眸江阴市“十五”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强烈体会到这样一种发展理念:市委、市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有心谐相处。江阴这艘巨轮朝着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和谐江阴不断前进,激起朵朵动人的浪花。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是江阴的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场化完善期和国际化提升期,也是在巩固提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战期。我们将在更高的起点上实施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乡统筹、沿江开发、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新江阴。  相似文献   

9.
朱巍巍 《中国民政》2007,(12):29-33
初冬的苏南,树木葱笼,晴空万里。生机勃发的万千景象。把我们引进了中国最佳经济魅力城市——江阴市。这是个已经连续五年在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第一的经济强市,荣膺了中国优秀创新城市。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征程中,建设幸福江阴的创新实践,吸引着来自中央和地方10多家媒体的"江阴民政记者采访团"。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7,(33)
正江阴经济犹如坐上了高速列车,每年都在加速前进。数据显示,2016年江阴地区生产总值是1986年的164倍,平均每两天半产生的GDP就相当于1986年一年的总和。一座城市,地位越重,责任越大。2017年的秋天,对于在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成功实现"十四连冠"的江阴,意义尤为重大,影响更加深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勇立潮头,如何当好县域发展排头兵和领头  相似文献   

11.
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江阴市,北靠长江、南临太湖,气候湿润,水网密布。便捷的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达,江阴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今天,为使江阴的经济发展尽快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江阴人正以更开放的目光,更积极的心态,广泛吸纳外资,引进技术和人才,加快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江阴。2001年10月18-28日,江阴市将隆重举行"2001 中国江阴对外经济合作洽谈洽谈会",在此之前,记者采访了江阴市委书记王伟成。对外开放的“三分天下”记:王书记,近年江阴市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都取得了斐然成就,在江苏甚至全国都排名靠前 …  相似文献   

12.
王智桢 《福建通讯》2002,(11):32-33
实现新世纪的宏伟目标,首要的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我们要推动产业升级、加速科技进步、狠抓重点建设、强化体制创新,切实解决后劲问题。着力点是:以产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开发人才资源带动经济整体素质的增强,以改革开放带动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全力构建福建发展的“三条战略通道”,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7,(12)
正江阴,这座位于苏南的县级市,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秉承"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精神的江阴人民,在仅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创造了占全国二百四十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奇迹,连续14年位居全国县域经济与基本竞争力第一,获得了苏南模式发祥地之一、科学发展的先行者等一系列荣誉.在众多的盛誉当中,拥有全国百分之一上市公司的"华夏A股第一县"的"江阴板块"这一资本市场奇迹,尤其令人惊  相似文献   

14.
朱民阳 《群众》2008,(5):13-14
2005年,江阴在江苏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指标后,我们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区域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广泛开展了“经济发展为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全面小康后干什么?”的思想大讨论,对发展理念、发展目的和发展路径进行了自我审视和新的谋划。2006年6月,在中共江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建设幸福江阴的奋斗目标,在关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福祉的不断提升,在更高层次、更大程度上追求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受和礼会认同。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21,(24)
正"江阴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团结带领178万江阴人民,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太湖科创湾,深度融入长三角,聚焦奋进‘十四五’,努力使未来的江阴产业更高端、创新更澎湃、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许峰向世界发出了携手创新、共赢未来的江阴邀请。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04,(1):11-13
江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对外经济开放区,地处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苏锡常地区的几何中心,北枕长江,南临太湖,距上海、南京各150公里左右。江阴已有7000年历史、5000年文明史和2500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是历史上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商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在江阴黄田港留下了著名的诗篇:“黄田港口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江阴人杰地灵,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近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就出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17.
对调整宜丰工业经济结构的思考皮诚,李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宜丰工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发展后劲不足,而影响发展后劲的主要因素是工业结构不合理。要增强宜丰工业的发展后劲,就必须花大力气调整和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应当...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1,(7):49-50
“十一五”是江阴高新区从一般的经济开发区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转型的五年,是由开放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江阴高新区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题,确立起“建设现代化科技新城”的总体目标,把科技创新列为战略核心,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一个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高新技术发展为方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过五年的努力,江阴高新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提出并率先实现了开发区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全国百强县”排头兵,江阴的发展历程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缩影。73035部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中,充分利用“幸福江阴”改革发展辉煌成就,紧贴官兵思想实际,全方位、全角度看驻地巨变,思致富根源,形象直观感悟,强化理性认知,坚定了广大官兵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激发了他们奋发有为履职尽责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许峰 《群众》2022,(1):16-17
<正>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江阴撤县建市35周年,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我们将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最新要求,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以更高质量的"进",支撑更高水平的"保",实现更可持续的"稳",为扛起光荣使命、谱写江阴新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