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秦汉时期,是岭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急剧变革的时期。自秦始皇进军岭南,设置郡县后,大量的中原汉人逐渐涌入岭南,并与岭南土著越人杂居。因此,秦汉时期也是岭南地区的民族相互进行文化交流,乃至民族融合最为频繁、复杂的时期。本文试图对秦汉时期岭南地区越人和汉族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情况作一些探索,以就教学术界。  相似文献   

2.
论两宋时期贵州区域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时期,随着中原文化的向南播撒以及贵州区域经济的发展,今责州地区与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在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形响下,今责州境内各民族社会发展出现崭新气象,区域文化的发展为元明时期贵州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田中阳 《求索》2012,(11):104-106
五四时期的湖南报刊既是对近代湖南报刊火炬的传接,同时,也实现了在新的时代环境中的新的超越,它们都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即以政治为本位,以"经世致用"和"原道"作为基本的行为主导方式。但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特异之处的生成,还有湖南本土当时特有历史背景的直接影响,它们成为此一时期湖南报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为形成其区域文化特性的酿造因素。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与湖湘文化精神互动互应形成高耸不朽的承前启后的历史文化坐标。它承续了湖湘文化精神,并使湖湘文化经历了一次现代的精神转换,使其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成功对接。  相似文献   

4.
一、先秦时期北方的民族识别 (一)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这里所说的北方,主要是指中国的北方草原及历史上曾经是中国一部分的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及其以北地区。在这个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有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准格尔旗遗址,旧石器时代中期有二连浩特遗址。所发现的人类化石有内蒙古河套人和内蒙古满洲里市扎赍诺尔人。  相似文献   

5.
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65年,是秦王朝和汉王朝统治的历史阶段。秦王朝的《吕氏春秋》是当时秦王朝一些知识分子在秦统一这一历史转型期所进行的文化总结和政治、社会制度设计。其中,一些涉及社会福利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福利状况。《吕氏春秋》鼓吹“义兵”的历史合理性,宣传以“义理之道”战胜“最虐奸诈侵夺之术”的正义性质,  相似文献   

6.
秦汉魏晋南朝时期,是闽文化的剧烈动荡和融合期,经过闽越国时的发展,到魏晋南朝时由于大量北方汉人南下而带入的中原文化的冲击、融合,闽文化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 一、秦朝闽中郡的设置战国末年,福建有闽越王无诸,浙江南部有越东海(瓯)王摇,所领皆属旧闽越地。他们曾经"服朝于楚"。  相似文献   

7.
谢锐  李会蓉 《传承》2012,(6):80-81
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盐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盐已经奠定了其国家重要商品的地位,而且实行了国家专卖制度。通过论述秦汉时期的盐业政策及其演变,从中分析其变化过程,进一步深入了解秦汉时期盐业的生产和发展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期是越族造船史的高峰。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而设计制造出多种不同类型的船舶。船舶的承载力、快速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古代世界船舶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记录。当时越族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些整体布局较为合理、生产设备较完善配套、规模巨大的造船工场,尤其是船体结构和动力装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试论马楚时期的湖湘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马楚时期的湖湘文学陶敏马殷在长沙建立的楚国,是湖南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割据政权。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马殷入主湖湘算起,到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南唐军队攻人长沙止,楚国仅仅生存了57年,但对湖湘地区的发展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就马楚时期湖...  相似文献   

10.
王先胜 《广东民政》2010,(12):21-22
宋元两朝帝国的统治超过400年(约为公元960年至公元1368年),其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新的历史面貌,当时的社会福利政策也有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沈海梅 《思想战线》2002,28(6):66-70
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和文化的边缘地区,明代以来在国家政治进一步一体化的过程中,边缘的云南文化在汉文化的改造、重构下被整合进文化主流中。作为云南地方文化承载者的妇女人群也成为这场文化改造运动的重点塑造对象,其结果,就是在明清云南地方志书中出现了包括节妇、节孝妇、贞女、烈女、慈母在内的数以万计的"列女群"。这一特殊社会人群在云南历史中的存在,被赋予了深远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西北岸澧水和沅水古文化区的氏族文明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就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到新石器时代,则有了进一步的开拓。洞庭湖周围地区的土著居民与中原的氏族或部落在交往、迁徙、融合等方面也比较早,经济、文化呈现出与中原关系密切相联而又有地方特征的状况。它也是中原原始文化通过四川、湖北向湘中、湘南传播的桥头堡地区,为湖南地区原始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产力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发挥文化生产力的积极作用。中部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构成文化生产力的基础,也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几年中部地区文化产业有很大发展,逐渐形成区域经济新的重要的增长点;中部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创新可以大大激发文化生产力,为中部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当前进一步挖掘和培育中部地区的文化生产力,应从手段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思路创新着手。  相似文献   

14.
雷少园  罗彩阳 《传承》2009,(6):160-161
灵渠开凿的最初原因是为了军事上征服岭南,从而统一全国。灵渠开凿以后,在经济文化上,更加方便了农业灌溉,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岭南与岭北的经济文化以及海外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同时,促进了汉越的文化融合,为汉民族的形成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江西政报》2008,(17):35-36
为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6]43号),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不在试点地区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名单和新增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财税[2007]36号)和中宣部《关于在试点地区的转制单位名单复核结果的函》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十一五”期间我省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是大一统政治格局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历史阶段。国家行政权力在基层与宗族构成、社的作用、巫的影响相结合,保障了社会结构的大致稳定,经济生产的大致正常,教育形式的大致合理。国家政治在民间社会得以落实。在这样的历史文化形势中,吏的作用是积极的。秦汉基层的吏,其人选、职任、社会关系和文化作用,都值得考察和说明。吏在基层社会的多种表现,有益于稳定秩序的维护。  相似文献   

17.
灵渠开凿的最初原因是为了军事上征服岭南,从而统一全国.灵渠开凿以后,在经济文化上,更加方便了农业灌溉,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岭南与岭北的经济文化以及海外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同时,促进了汉越的文化融合,为汉民族的形成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是贵州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由于贵州民族地区复杂的历史环境,客观上带来了儒学传播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民族战争、兴学校、办书院、游学、修方志等成为贵州民族地区儒学传播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贵州民族地区儒学发展与传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为民族文化建设注入鲜活的动力,而且加快了整个西南地区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从制度架构和经济功能两个层面论述清代湖南手工业行会的运作机制。从现有材料看 ,清代湖南的手工业行会在制度架构及经济功能方面 ,较之其他地区发展得更为充分 ,具有典型意义和诠释价值。共同议定条规 ,签订经济合同 ,实行学徒制和值年首士制 ,审定从业资格 ,严格产品工艺 ,承应官府差务 ,规范市场营销 ,是清代湖南手工业行会运行机制的主要方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手工业行会的存在虽然有其合理的历史内核 ,但却阻碍了技术创新。这是主要和基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彭程甸 《湖湘论坛》2006,19(4):61-63
完善湖南民族经济立法是保障湖南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构建和谐湖南和推进民族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应针对湖南民族经济立法体系不完善、自主性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突出地方民族经济立法特色,完善湖南民族经济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