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话剧艺术中,曹禺的《雷雨》和老舍的《茶馆》都是杰出的现实主义力作,无论就其深刻的思想性,还是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而言,堪称典范。两者的艺术魅力,早已通过舞台实践显示出来。这两部话剧艺术精品,先后被搬上了银幕。比较之下,《雷雨》还是“太象戏”;而《茶馆》是比较“电影化”的,但还不是充分电影的。究其所以,结构观念的相异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人说:“剧作家的问题不是如何写作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如何结构的问题。”(哈密尔顿)演出时间和舞台空间的严格限制这一特性,使戏剧的结构问题往往超出一般形式论的意义。戏剧的力量在于结构。同样是反映已经过去的旧时代,创作于一九三三  相似文献   

2.
曹禺的《雷雨》与奥尼尔的《天边外》确实有诸多相似之处,在主题、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等方面,显现得尤为明显、突出。这种巧合绝非偶然,似说明《雷雨》对《天边外》有所借鉴与承袭。不过,曹禺在创作《雷雨》时,已对此进行了妥善处置,即根据创作主旨,把我国传统戏剧的传奇性与国外戏剧中的一切有益成分,诸如人物命运的偶然性与巧合性等予以很好地融合。这种对国外戏剧成功的借鉴、吸收与本土化,最终成为助推《雷雨》成为我国现代戏剧奠基之作的合力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剧坛上,对戏剧结构的分析方法,种类多样。本文不揣浅陋,试图站在比较文学平行比较的视点上,用轮状分析法,对《雷雨》(1934年)与《大雷雨》(1859年)这两部东西方名剧的艺术结构的相共性与相异性,作一些新探索。 1 《雷雨》与《大雷雨》都是家庭悲剧。 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主题的特殊 性,决定(了)作品的结构的特殊性”。由于线索的多层次,两剧都有意无意地采取了轮状戏剧结构。  相似文献   

4.
封面人物     
宁波市艺术剧院副院长王锦文是省人大代表,她从一个普通演员、一个B角,到摘取全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主演的《典妻》又喜获全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她在戏剧舞台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无怨无悔。从甬剧艺术训练班毕业进甬剧团一直到现在,王锦文已演了20年的甬剧了。通过《阿寿哥》、《邻舍隔壁》、《半把剪刀》、《典妻》等一出出生动的剧目,王锦文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舞台形象。甬剧《典妻》,对传统的甬剧说来是一次艺术的提升。该剧不仅吸收了舞蹈、话剧等戏曲之外的一些艺术元素,而且还一改传统甬剧以说唱为主、形体动作不够丰富…  相似文献   

5.
上海戏剧舞台上的儿童剧在中国是一个叫得响的品牌,《童心》、《马兰花》、《海的女儿》……推出这些戏剧的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将宋庆龄创办这家剧院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带给了社会。  相似文献   

6.
李颖文 《今日山西》2004,(12):28-33
山西省话剧院的话剧《立秋》京城演出三场,场场熠熠生辉。12月4日上午,话剧《立秋》专家座谈会在国家话剧院小排练场举行。来自京城文学艺术界的刘彦君、廖向红、曲润海、姚欣、苏叔阳、欧阳逸冰、李春熹等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各位就编剧、导演、人物、台词、舞美、灯光等方方面面对《立秋》进行了剖析:话剧《立秋》人物好、导演好、编剧好、舞美好、音乐好,守望本土文化的精华,为中国话剧发展史书写了重要的一笔,推动了我们对中国话剧命运的思考,推动了我们对中国话剧命运的思考,推动了山西话剧新丰收的节奏,推动了戏剧文学在戏剧学的节奏上的思考,推动了作家的创作激情,推动了艺术家与艺术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一直冷冷清清的话剧市场突然红火 起来一位戏剧导演说:“即使在两年前,我也想不到话剧会有今天。”两年前,话剧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而现在,提起林兆华、孟京辉,提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小剧场,很多人都能头头是道地说上半天了。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孟京辉导演的《臭虫》,张广天、黄纪苏等集体创作的《切·格瓦拉》,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屋外有花园》,莫言编剧、空政出演的《霸王别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茶馆》、《日出》和《风月无边》等连续上百场次的演出,使话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更加深入人心了。话剧:让我欢喜让我忧 …  相似文献   

8.
叶子 《台声》1997,(11)
由一群毫无舞台经验的、来自台湾阿里山深处的原住民——邹族同胞,以他们的审美情趣,用他们的语言,于金秋10月,在北京的话剧舞台上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共同合作,演绎了一出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利斯的名剧《伊底帕斯》。这是一次严肃的艺术尝试。这次由台湾戏剧评论者王墨麟改编,大陆资深导演林荫手执导,台湾阿里山·tsou(邹)剧团参加的《tsou·伊底帕斯》演出活动,不论是对邹族同胞,还是对参与其中的两岸话剧界的艺术工作者来说,无疑都是一次全新的感受和记忆深刻的经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伊底帕斯传说产生于初民社会。它讲的是发…  相似文献   

9.
短篇小说《遊园惊梦》是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一部重要作品。后来,白先勇又和杨世彭把它改成话剧本,在原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进行了新的开拓,增添了别一种艺术魅力。台湾戏剧理论家陈怡真、欧阳子称赞这次探索是“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综合各种艺术于一剧,第一次成功的将意识流搬上我们的戏剧舞台,成为沟通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的多媒体”。我们考察一下《遊园惊梦》就会发觉,几个有着不同艺术形式甚至相隔时间很长的同名作品,形成了一个圆环,即从梅兰芳、俞振飞主演的昆曲《遊园惊梦》到白先勇创作的小说《遊园惊梦》,再到白先勇、杨世彭改编的话剧《遊园惊梦》,从立体的戏曲舞  相似文献   

10.
牛晓珉 《前进》2013,(4):28-28
随着压轴大戏眉户《雷雨》和晋剧《褒尚论道》的完美落幕,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的“欢庆十八大”优秀现代戏剧(节)目汇演活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相似文献   

11.
舞台之上,他是话剧《茶馆》中的秦二爷、《北京人》中的曾文清……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自成一体的导演艺术。舞台之下,他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艺术家、导演,是以无私之心投身社会公益的共产党员。他传承艺术艺德,发掘和培养一大批文艺界领军人才,为中国话剧艺术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  相似文献   

12.
绘画艺术在构图上有虚实相生的手法,文学作品中有虚写和实写,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应该讲究虚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戏剧大师曹禺诞辰90周年,这位几乎与20世纪同龄的戏剧家以其创作的为数不多的话剧为中国戏剧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一个人──曹禺 可以说曹禺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将西洋的话剧艺术非常精妙地移植到了中国,与中国人的生活和艺术很好地结合.成为一门中国人完全接受又将其发展的艺术门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曹禺被人们称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9月14日出生于天津一个境况良好的家庭,他的父亲曾任当时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秘书,曹禺7岁时就可以对黎元洪所出的对联。10岁…  相似文献   

14.
"虚实相生"是平面设计意境创构的方法论问题。从艺术心理角度而言,"境"的妙处不仅在于情境交融和"道"的领悟,还在于审美空间的"虚实相生"。讲究虚实结合,追求实境与虚境的有机统一,是艺术意境创构的结构性内容和重要原则。"虚实相生"最初来自老庄哲学,认为"虚"  相似文献   

15.
金蕾蕾 《前沿》2010,(2):133-137
马致远杂剧前后期风格的转向,学界大多从考证式或俯视式批评角度来评析,这种分析方法离散了马致远杂剧内在的神韵。本文主要从鉴赏式批评角度出发,通过细读剧作,参悟其特有的虚实相生的美学色彩。其虚实相生之美表现在戏剧结构的时空错综、蟠曲回环之美;人物形象的形神交合、驰骋想象之美;戏剧意象——"镜花水月"的平和冲淡之美。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美学史上,绘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人物山水画不断创新完善。到了南宋,画家们在传统的基础上,以高度集中概括的手法,布局简妙,描绘了江南的风俗人情。马远在南宋时影响很大,其《踏歌图》挖掘出了山水中的诗情与感人力量,体现出了动静结合的时间流动感、虚实相生的空间音乐感、意境深远的整体美感,此也是中国山水绘画最基本的特点。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处在"文明戏"阶段的早期话剧多属商业演出。由于缺乏固定的剧本,基本上是使用"幕表制"。1907—1917年,文人编剧的崛起,为话剧文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们初步掌握了话剧的编剧方法,逐渐建立起台词和对话承载戏剧冲突的舞台运行机制,为话剧文体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回顾新时期以来曹禺剧作的影视改编,人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过去影响最大的、一直为文学史所公认代表曹禺创作最高水平的《雷雨》,无论在电影改编还是电视改编上都没有取得人们所预期的成功;而过去在文本传播和剧场演出效果都不及《雷雨》的《日出》,反而无论在电影还是电视剧的改编上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深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到拘泥于“戏”的困境与刻画“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莎姆雷特陛下,我不应该死,我不能够死……”在世人瞩目的“1994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话剧舞台上,一出由台湾最红的“荧屏笑星”李国修编剧、上海现代人剧社与台湾著名的屏风表演班合作演出的《莎姆雷特》,刚一出炉,就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该剧大胆跳出传统莎士比亚戏剧的框框,以“戏中戏”的特有方式,用充满跌宕起伏、戏谑幽默的喜剧情境,结合现代社会实际,对一代大文豪莎士比亚的人性论进行探讨,从而使这出原本典型的悲剧《哈姆雷特》,脱胎换骨成为大爆笑料、荒谬不堪的《莎姆雷特》,在舞台下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此次沪台双方的合演,不仅是海峡两岸话剧界首次同台共演台湾话剧,而且也是双方第一次在编、导、舞美、灯光等方面的全套完整合作.  相似文献   

20.
杨立新走入人生新境界文图伊夫尽管杨立新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舞台上蹦达了那么多年,尽管他在京味十足的《天下第一楼》里演活了大少爷,又去关东风情的《田野,田野》中充任七老爷子,继而又索性装扮成美国人饰演《哗变》中一个温文尔雅、矜持自信的角色;但是他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