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轩钏 《求知》2002,(11):26-2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深刻结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同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的章程。这是我们党总结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也是贯穿十六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核心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引向深入,最重  相似文献   

4.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大在新党章中明确规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规定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而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怎样完善和发展的问题。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三个代表”与党的指导思想的关系,意义重大。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伟大实践产生的伟大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个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日前,中共中央印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为全党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重要辅助材料。深入学习《纲要》,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6.
一、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新高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是党的十六大的历史贡献,也是我们党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十六大闭幕后,胡锦涛同志主持召开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号召全党同志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这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而作出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战略决策。 2003年,胡锦涛同志发表了“七一”讲话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班开班式上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它对于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深化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体现和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极大地振奋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鼓舞亿万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9.
朱晓进 《民主》2004,(6):17-18
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求是杂志社管民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该文认为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贯穿着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的精髓,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改革和完善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1.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摘自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号召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这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任务.已有的经验证明,要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推进和深入下去,坚持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就必须在全面、正确地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包心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作者指出,党的指导思想的生命力在于密切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这是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视角,是必须长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依据。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就是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这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03,(7):17-47
绪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新概括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自觉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时代的最新变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现行党章、党的指导思想、性质、奋斗任务和入党资格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重要修改。贯穿其中的主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党的十六大实现了理论创新、目标确立、领导交替,我们深受鼓舞。理论创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写入党章,作为党的长期的指导思想。目标确立——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领导交替——顺利实现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党中央领导成员的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与领导交替的制度化、程序化相结合。十六大的报告是执政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作为参政党的成员,我们还要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当前全党正在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而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群众的一系列学说,对于我们加深理解和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骆石 《求知》2002,(11):33-3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报告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坚持“四个必须”。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学习和研究这一重要思想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