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人们额首庆幸:“再见了冷战”;但10年之后,谁曾想再闻隆隆炮声。可以说,“9·11”将十多年来所积聚的矛盾一下子释放出来,以动荡而载入国际政治史册。“9·11”事件和它的后续影响改变了国际局势,南亚、中亚等局部地区陷入了动荡,国际形势出现了“稳而不定”的特征:“稳”是相对的,即针对整体的国际环境而言,它指世界大战爆发的“燃点”升高,军事冲突的成本上扬及边际效益下降。从而致使各大力量对“大和平”的维和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2.
去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与朝鲜半岛并没有什么关联,按理说朝鲜半岛的局势不应该受到“9·11”事件的影响,但是,“9·11”事件后的情况却表明,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朝鲜半岛的局势,而且其影响还不小。 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使韩朝关系和美朝关系总是纠缠在一起,既相互推动又相互制约,既能良性互动,又能恶性循环。众所周知,2000年6月韩国总统金大中与朝  相似文献   

3.
作为阿富汗的近邻,22年前 在抗击苏联入侵阿富汗时 期,巴基斯坦曾是一个前线国家。但它也许不曾想到,22年后,会再次作为一个前线国家被历史推向前列。 21世纪的第一场战争正在阿富汗打响,而这场战争的打击对象是巴基斯坦在外交上予以承认的塔利班政权和在其庇护下的恐怖主义头目。被认为策划“9·11”恐怖袭击事件主要嫌疑犯的本·拉丹及由他领导的“基地”组织。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认定藏匿在塔利班控制区的沙特流亡富翁本·拉丹是策划这一惨案的“主要嫌疑犯”,并声称已掌握确凿证据,  相似文献   

4.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在“9·11”事件之后,又有新的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突出特点: ●范围广。如果说,以“9·11”为代表的国际恐怖活动主要针对的是美国的话,那么去年以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则呈现出全球蔓延的趋势,从巴厘岛到三宝颜,从克什米尔到中东,从俄罗斯到肯尼亚,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已经在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弥漫开来。  相似文献   

5.
自“9·11”事件以来,俄罗 斯总统普京曾就俄罗斯 与北约加强关系的问题作过几次表态。这就不禁要使人们发问:俄罗斯会加入北约吗? 普京提出建立和加强同北约的“新型关系”,看来有新旧两重背景。 新背景是,其一,利用“9·11”事件带来的契机,争取尽量把北约继续东扩的问题“挡一挡”,至少使东扩的“时间慢些”,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2,(37)
在“9·11”事件发生前,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在国际关系中咄咄逼人的气势似乎显示出在冷战结束后逐渐形成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有“超”者更“超”,而“强”者并未更“强”的趋势。不少观察家惊呼世界政治多极化进程遭遇到了严重的阻击。“9·11”事件发生后,国际政治舞台上演的一幕幕活剧,世  相似文献   

7.
珀金斯认为,美利坚合众国早已抛弃了建国理想,变成“帝国霸权”;“帝国霸权”在发展中国家的所作所为,导致了“9·11悲剧”的发生美国人约翰·珀金斯所写的《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一书,最近由广东经济出版社翻译出版。书中揭示了美国如何通过“经济手段”破坏他国经济安全、致使他国屈服的秘密。正如这本书的作者约翰·珀金斯作为  相似文献   

8.
最近,美国政坛突然热闹起 来,在反恐战中一直号称 “两党一致”的共和、民主两党不再“一致”、双方围绕“9·11”事件的情报问题展开了激烈争斗,“口水战”愈演愈烈,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9.
在“9·11”事件发生两周年之际,人们发现,虽然美国在国际上组织起声势浩大的“反恐”联盟进行“反恐”,世界各国也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合作“反恐”斗争。但是,各种类型的恐怖事件如法国油轮被炸,印尼的巴厘岛爆炸,莫斯科人质事件,印度孟买爆炸等仍不断发生,而且地域不同,恐怖活动的特点也不同。人们不得不对两年来国际“反恐”斗争进行反思。为什么各种形式的恐怖“反”而不止呢?  相似文献   

10.
欧洲航空协会10月24日在 “9·11”事件发生之后首次 公布的跨越大西洋航线运营数字显示,事件发生6周之后,欧美跨大西洋空中运输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6.2%,其中欧洲大陆的空运量下降14.9%。欧洲内部的航运下降9,6%,欧洲与亚洲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航运下降14.8%,目前形势还在进一步恶化。 “9·11”事件后,世界航空业,特别是经营欧美航线的各家公司,一直在艰难的困境中挣扎:乘客人数  相似文献   

11.
连日来,“9·11”恐怖袭击事 件和反恐怖战争成了当 前美国朝野无时不在念叨的事情。人们从事件发生后的惊恐万状渐渐转入忧虑将来。在政府的反恐怖战争动员面前,美国人有的主战,有的反战。大家瞻前顾后,普遍焦虑不安。惊魂未定 “9·11”事件发生得如此突然、杀伤如此之重、冲击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是无人预料到的。美国占有全球1/4的财富,军事、科技遥遥领先,政要不乏傲视天下之  相似文献   

12.
李伟 《瞭望》2003,(47)
本月15日和20日,土耳其连续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表明“9·11”事件后,国际恐怖事件仍在不断蔓延扩大。从2002年10月印尼巴厘岛爆炸事件以来,国际恐怖活动呈波浪型肆虐。分析一系列重大恐怖事件,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一是大多使用自杀性人体炸弹  相似文献   

13.
爆炸、刺杀、火箭袭击,阿富汗在“9·11”周年之际杀机四伏。9月5日,喀布尔市中心发生严重汽车炸弹事件,26人死亡,150人受伤;同日,卡尔扎伊总统在南部坎大哈遭枪手袭击,险遭不测;9月11日之前的几天,不但在喀布尔连续发现多个爆炸装置,东部城市贾拉拉巴德也遭到火箭袭击。南部霍斯特地区还爆发激烈战  相似文献   

14.
“两会”以后,伴随着“3.27”、“4·9”、“4·11”及“4·28”四波上涨行情,沉寂多时的股市大有一改一年多来疲惫的趋势。比如一季度9.9%的GDP增长,上市公司业绩和效益的提升,以及去年以来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步入良性,都成为近期股市信心恢复、市场好转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受“9·11”事件的影响,国际局势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多极化趋势在失衡与制衡中构成了变动不居的国际政治环境,全球化趋势更显露出整体相关性、多极主体性、各种矛盾纠结缠绕的特征,既有对我有利的积极变化,也有对我的新挑战。我们必须以清醒的头脑、科学的思维,正视、研究和分析所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以应对新考验。  相似文献   

16.
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认定 流亡在阿富汗的本·拉丹 是这一事件的“首要嫌疑犯”’而塔利班政权是本·拉丹的庇护和支持者。美国正在进行反恐怖军事打击前的最后准备。军事部署基本到位 自“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展开了一场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最大的军事调动和部署。9月18日,拉姆斯菲尔德下令美国空军从本土向海湾地区派遣100至130架军用飞机,正式开始进行代号为“持久自由”(前称“无限正义”)的军事部署。  相似文献   

17.
面对“9·11”事件所产生的巨 大冲击,布什政府的安全 观和对国际局势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表现尤为明显的是其中东政策的转变。美一方面在该地区厉兵秣马,部署和展开打击恐怖主义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又迫于严峻形势不得不开始调整政策。其主要举措是:向以色列施加压力,抑制阿以冲突进一步恶化,减弱阿拉伯世界对美国的不满,同时尝试与伊朗改善关系。通过上述措施,美力图将中东地区大多数国家纳入美主导的反恐怖主义国际联盟。  相似文献   

18.
透视美国国土安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政府去年11月份成立的国土安全部在今年元旦正式启动,首任国土安全部部长汤姆·里奇1月24日在白宫宣誓就职。布什总统在出席里奇的就职仪式时发表讲话说,国土安全部的诞生标志着政府“保卫国家重要使命的开始”。这表明“9·11”事件之后,为了保护美国国土安全布什政府在重新调整国家安全战略的同时,在建立健全国土安全体系方面所下的功夫。 “9·11”事件暴露了美国在安全、防务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旧的安全战略和体制不适应新的安全威胁,本土安全的重要性急剧上升,建立国土安全体系、防止恐怖分子  相似文献   

19.
自从“9·11”事件,美国对阿富汗 的“塔利班”进行军事打击后, “反恐战争”这个词的价值立即飙升,这就越发使人感到,现在是到了给恐怖主义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给“打击恐怖主义战争”下个统一定义的时候了。否则,这个世界非乱起来不可。 就拿最近的事态来说吧,以色列派飞机打导弹,轰炸巴解总部,扬言不许阿拉法特出门,否则“格杀勿论”,据以色列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2,(3)
美国一架单引擎飞机5日撞上佛罗里达州坦帕市美洲银行移动办公楼后坠毁。驾驶这架飞机的是15岁高中生查尔斯·毕晓普,在事发前他曾留下遗言,自称同情本·拉丹并支持“9·11”恐怖袭击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