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物简介蔡元培(1868-1940),字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欧洲,1916年底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对北大进行整顿和改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9)
20世纪克拉克·克尔基于前人的理论,并且在历史、国际的比较视野下对新世纪大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未来大学的理念即"多元巨型大学"。克尔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多国的高等教育系统模式。通过对北京大学和牛津大学章程的比较中得到,北京大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发挥的保障,教职工大会所做出的决定对大学的发展没有效力。北京大学校长充当的角色是一个集体的经营者,并不能发挥校长对大学的创造功能。  相似文献   

3.
伟人有言:有比较才有鉴别。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最近读书看报,了解到几桩有关出国考察的事,在脑子里粗粗作了一下比较,发现那些看上去似乎不相关的事,有时却像一面镜子,竟然照出那么多世情事理来。 在《蔡元培与北京大学》一书中,冯友兰先生有这样一段回忆:1921年,蔡元培以北大校长的身份到欧洲和美洲参观调查。蔡先生从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民国时代,中国有两个最好的大学校长,一个是北京大学的蔡元培,一个是浙江大学的竺可桢.这两个人都有民主作风,都能做到珍视人才.竺可桢甚至因此被称为“浙大保姆”. 抗战爆发后,浙江大学被迫内迁,学校先到建德后来又迁到广西宜山.任教于这所大学的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因担心家属拖累,将妻儿从建德送回老家温州.当浙大再迁到贵州遵义,终于稳定下来时,校长竺可桢建议苏步青将家眷接来.  相似文献   

5.
在大半生经历中,我最崇敬的是我大学时的校长马寅初先生。因为他不仅有学识,有思想;而且有正气,有铁骨! 一早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就钦佩马寅初先生。我从书刊上得知,他与陆游、秋瑾、蔡元培、鲁迅同乡(皆生于浙江绍兴),是191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1919年北京大学第一任教务长。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重庆不顾生命危险,讲演着文揭露四大家族发国难财,蒋介石对他又恨又怕,秘密把他关进贵州息烽、江西上饶集中营长达两年之久,尔后又将他软禁于重庆歌乐山家中……铁窗生活与软禁岁  相似文献   

6.
傅国涌 《各界》2022,(2):12-16
蔡元培是真正的学界泰斗,受到举世景仰是名至实归,鲁迅始终尊敬这位同乡前辈.从51岁出任北大校长到61岁最后卸任,蔡元培在任一共10年,但实际上在校时间不足5年,期间他曾七辞北大校长而不准. 长期以来,在海峡两岸都没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大约只有两个: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蔡元培.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去世时,国共两党一致给予...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学前身是1898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虽改名为北京大学堂,但仍保留着前清老爷式的作风。有钱的学生只想混毕业文凭,学监与教员中不学无术滥竽充数者,比比皆是。蔡元培担任校长后,立即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聘请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任教授与讲师。他...  相似文献   

8.
《各界》2012,(8)
1907年,已40岁的蔡元培留学德国,在以“实干精神”著称的“莱比锡大学”从事心理学、美学、哲学研究。其间,蔡元培发现德国的六学管理十分民主。校长和各科学长由教授会公选,每年更迭一次。  相似文献   

9.
洪堡与蔡元培分别是德国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改革家,他们都对两国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深深地影响了两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笔者分别从大学观、人才培养观、科研观、办学观的角度对洪堡和蔡元培的思想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他们的思想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同时又存在一些局限性,通过认识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奠基者。他强调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强调大学应当由学术大师引领学术,强调学术争鸣对学术发展有重要意义。他认为根据中国的特点,大学教育要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美育为净化心灵的主要途径,以体育、智育、德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之五育并举为方针,以培育一种完全的人格为目标。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蕴含着持久的魅力,在今天更显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适的名片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名片上写了《独立宣言》起草人、《维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起草人、维吉尼亚大学的创建者,唯独没有告诉人们他是美国总统。因为在他眼里,《独立宣言》起草人和大学创始人远比总统更重要。胡适有三十二个博士头衔,还有北京大学校长、驻美大使、中央研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2,(51)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表示,严格说来,目前中国还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今年初,上海交通大学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份研究报告说,我国名牌大学离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差距很大,最突出地表现在原创性成果、教师质量、科研经费和国际化方面,特别是  相似文献   

13.
赵奎生 《民主》2004,(1):36-36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光绪间翰林。1902 年,与章炳麟等发起组织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1904 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次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开展爱国民主抗日活动。后病逝于香港。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校长丁石孙最近提出:学生是学校各项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支持、发动和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教改工作。北京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振稼也强调:“学院一切改革的最终成效和工作的好坏,都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因此,学生对学院的改革是有发言权的,他们应该成为学院改革的一支有生气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于4月17至1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逄先知、汪家镠、白克明、龚育之等和在京的近百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以及北大教授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前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主持,一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校党委书记任彦申均到会讲话。与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生活在一个激烈动荡的年代,他一生追求进步,活跃在教育、政治等各个领域。蔡元培生活在中华民族历尽灾难的年代,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为寻求中国的出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不懈的斗争,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和文化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周菲菲 《学理论》2013,(17):233-23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工业化、城市化和新的移民潮。杜威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转型对社会各个方面都有影响,教育也不可避免,杜威正是对转型时期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把实用主义哲学融入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严复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开创了教育救国的道路,最早制定了德、智、体全面育人的方针,在文化上他突破"中体西用"的模式,主张从体用一致上全面学习西方的长处,达到救国图强的目的。严复是北京大学首任校长,在艰难条件下对维护北大生存和开创学科改革有过重大贡献。严复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品格,对我国当代教育也有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9.
庞丹 《理论探讨》2008,(1):53-57
自1994年到2004年间我国学者在对杜威思想的研究中,撰写了大量有关杜威的教育及哲学思想的文章,其中技术哲学、传播哲学、社会哲学三个视角是近几年我国学者选取的新的切入点.从总体数量上看,我国学者有关杜威思想的文章大致呈递增趋势.这是因为,杜威对主客体的一致性的强调,同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比较接近;杜威对行动的重要性的强调,比较接近于中国哲学注重实践的传统;杜威对民主的论述,顺应我国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杜威强调的语言哲学观以及他对自然科学和人文价值的关系的格外重视,也是导致其思想复兴的主要原因;同时,美国实用主义的复兴为杜威思想在我国重新成为热点提供了契机.但我国杜威思想的研究中还存在一定问题:某些领域的研究没有进展和突破,有关杜威思想的学术译著的出版工作仍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建议:在基本理论研究方面,要深入原有的有关杜威思想问题的研究,同时,不断拓展新课题的研究,出版更多能够充分反应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对于杜威的著述和相关文献资料而言,可从加强杜威原著的翻译和介绍、以及加强其他人物评价杜威思想著作的翻译和介绍两个层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高中毕业生赴美留学人数不断增长,我们除了感叹美国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应该思考美国的本科教育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的《回归大学之道》一书为我们介绍了美国的本科教育,教育目标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为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要找准大学定位;制订实在的培养目标和可行的培养措施;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共享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