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正名中国抗战历史。"十四年抗战"是尊重和敬畏历史的必然选择;"十四年抗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十四年抗战"更能准确反映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有利于世界人民重新审视和尊重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的重大牺牲和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一场伟大战争。抗战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实践的光辉结晶。尽管抗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与促进两岸统一这个现实目标之间,在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性,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总结抗战胜利的经验,从中可以悟出一些有利于促进两岸统一的道理。一、加强同台湾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广泛团结,是促进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基础。自鸦片战争以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紧随英国之后,向中国伸出了劫夺的魔掌,不仅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而且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和外交,中国从此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3.
从1937年11月18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而在武汉办公(“临时首都”)开始,到1938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为止,近一年时间,史称武汉抗战时期。武汉抗战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极为辉煌的乐章。在空前团结、合作、民主、进步的气氛中,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高潮,为坚持全民族的抗日,并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作了卓越的铺垫。在这个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中,毛泽东有着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4.
在从长征结束到抗战兴起的重要历史转折关头,我党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的战略策略.这一策略的正确运用,使党的组织和人民武装力量获得了空前广泛的发展,造就了中国革命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它不仅为坚持抗战到最后胜利发挥了重大战略作用,而且为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日子里回顾历史.纪念艰苦卓绝的抗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中国人民不可侮。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中国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前赴后继,进行了长达14年英勇顽强的抗战,最终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使日本帝国主义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狂妄梦想最终破产;中国人民长期抗战形成的中国战场,成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对日作战的主战场,牵制和消耗了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7.
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在华北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长城抗战虽然以《塘沽协定》的签订而结束,但它在14年的抗战历史中的历史意义和地位确实不容抹杀。长城抗战不光有许多教训可总结,更有许多积极的东西值得我们认识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其胜利,在中国近代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而且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因此,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这种转变,给予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进程以深远影响。在中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再次审视它给予我们民族的影响,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抗日战争的胜利,解除了中国近百年来的沦亡危机,结束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屈辱史,使中华民族保持了独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爱国的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武器、以文学活动为战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用创新的文学实践“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信念,宣传、动员、组织民众,为凝聚全民族的抗战力量发挥了粘合剂的作用。抗战文学的“中国化”、“民族化”迅速转化为文学界的心理定向。它虽然从理想轨迹“歧出”,但在总体倾向上受过“五四”新文学的洗礼,仍旧行进在文学的民族化与世界化之间,其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的文学现代化。它过分倚重抗日救亡的政治向度、偏重文学的宣传功能和动员功能而忽视了文学的自身建设、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和弱化国民性批判的意识。抗战文学以时代的号角定位于历史的高格。那个时代的文学虽然显得粗糙,但展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不畏强暴的精神。抗战题材的文学将不断激励中国走向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全国范围内都举行了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我们之所以要举办规模如此隆重的庆典仪式,一方面是为了号召全国人民不忘历史,缅怀先烈,并学习当时党能够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庆祝活动和宣传,来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即抗战精神,因为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2015年9月3日,是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缅怀抗战先烈,宣传抗战事迹,研究抗战理论,弘扬抗战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力量,我刊特向社会各界征集纪念文章,诚邀有关专家、学者及社会同仁积极参加。要求文章观点正确,史料真实翔实,内容原创新颖,以论文为主。一经刊用,稿酬从优。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投稿邮箱:llxx2001@sina.com,联系电话:0531-82034601。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千百年来指引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抗击外来侵略的伟大旗帜和不竭精神动力。1932年爆发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国军民所表现出来的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奋起抗争的悲壮之举,就是这种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中国军队冲破阻力,浴血奋战。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绘织了中国抗战的悲壮历史图景。上海民众毁家纾难、同仇敌忾,全力支援前线,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总同盟罢工,谱写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御侮的惊天战歌。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坚决抗日,发表宣言,号召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主张建立武装的工农兵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抗日民族战线,始终坚持组织、支持和领导上海人民开展抗日救国运动。正是由于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中国军队才演绎了“以血肉之躯,与敌重兵利器相激荡,卒能连挫凶锋,屹然不动”的悲壮图景;正是由于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上海民众才谱写了“莫不同仇敌、万众一心、团结御侮、全力支援前线抗敌”的伟大战歌。淞沪抗战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坚不可摧的伟力,雄辩地证明了帝国主义不能征服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的历史真谛。现在,全国人民正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进行新的伟大长征,爱国主义仍是鼓舞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重新振兴的伟大起始点,也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关节点.首先,抗战胜利为中国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抗日战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统一运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极大增强造就了不可逆转的统一大趋势.再次,在抗战中形成的伟大的"抗战精神"不仅是抵抗和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了推动国家统一的强大精神动力.最后,抗战中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御外侮,也为今天国家统一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直到现在仍在发挥重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抗战史观是典型而又具有特殊性的历史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表现在抗战认知、情感态度及现实影响等方面。当前大学生抗战史观在内的日本观具有向多元化、感性和非理性方向发展的趋向,存在民族主义历史观、实用主义历史观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观交互影响这一群体和个人,价值取向趋向娱乐化、虚无化、现实性等新特点。这既有中日关系发展不确定性的原因,也受当代社会思潮多元和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的单一固化等现实因素所致。而只有以客观的抗战史实和史识为基础.将推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改革为手段,明确理性开放的抗战史观目标,才能在大学生群体中正确构建历史唯物的抗战史观,凝聚并正向发挥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产生了伟大的抗战精神,突出地表现为: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共赴国难、团结御侮的民族自强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自立精神,热爱和平、为求和平而战的崇高境界。这种抗战精神蕴涵着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弘扬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必将激励我们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6.
走向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主题,文化现代化是其核心要素。桂林抗战文化运动作为中国抗战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也是广西为全民族抗战所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桂林抗战文化运动既动员了广泛的抗日群众,同时,也对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先驱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使日本"北进"和"南进"计划受阻;中国还始终不渝地支持和援助韩国独立运动;战后收复台湾及澎湖列岛;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并成为东亚军事强国,对维护东亚和平与稳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龙陵县资源丰富,文化多元,史前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流光溢彩,抗战文化更是因松山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军事地位和历史意义而备受关注。龙陵县作为滇西抗战主战场,境内抗战遗址遗迹众多且保存较为完好的,松山抗战遗址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最为完好二战战场遗址之一。近年来,龙陵县致力于保护和开发以松山为代表的抗战遗址遗迹等资源,精心打造抗战文化品牌,推动了龙陵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抗战精神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传统文化品格:爱国主义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的"本性"品格、自强不息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的"刚性"品格、厚德载物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的"柔性"品格、艰苦奋斗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的"韧性"品格。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相辅相成,共同建构起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厦,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在当代中国,弘扬抗战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提出了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把欧美的所谓政治民主和苏联的经济民主融为一体的中间路线。但中间路线不适合中国国情,在中国行不通。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