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爱你,《中国监察》,爱你是我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导师。1997年9月,我被市委任命为中共雨湖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上任伊始,区纪委办公室杨主任给我送来了一本《中国监察》杂志。作为纪检战线的一名新兵,我如获至宝,从此与《中国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使我的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军功章里有《中国监察》的一半。”这样说,我认为一点也不过分。这样说的不仅是我一个人。记得一位基层纪委书记曾感慨地对我说:“《中国监察》值得一订。如果说我们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首先应该感谢《中国监察》,因为是她告诉我如何当好纪…  相似文献   

2.
作为纪检监察战线的一名老兵,自从加入这个阵营的第一天起,就与《中国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13年来,我一直坚持订阅《中国监察》。当我草拟文件和审核材料需要依据时,是她给我提供;当我分析案件遇到难题时,是她给我答案;当我起草讲话、经验交流材料需要权威数据和资料时,她总是给我满足。有一件事至今使我难以忘怀。1992年夏日的一天,我看到《中国监察》征稿的启事,我心一动,何不试试?我写了一篇自己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体会文章投给杂志社。突然有一天,同事们拿着《中国监察》向我道喜,原来我的稿子被采用了,这可是我第一次在国家级的刊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监察》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我这个纪检监察专职干部,也是风雨兼程15年。15年来,《中国监察》我是每年必订,每期必看,每篇必读。要问我这是为什么,理由只有一个,工作需要。再说实在一点,是它给了我智慧和力量。1990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至今使我记忆犹新。当时我接到群众  相似文献   

4.
《中国监察》她15岁了,我在纪检监察岗位上也工作15年了。可以说,《中国监察》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伴随着我成长的每一步。1989年初到监察局工作,看到《中国监察》,就像刚上学的孩子领到教科书一样,让我爱不释手。一遍遍地恳读,一次次地思索,使我对监察工作逐渐熟悉起来。那时,  相似文献   

5.
要不是由部队转业到纪检监察机关,当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也许我至今还没有认识《中国监察》;要不是我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爱看书学习的习惯和《中国监察》强大的吸引力,也许我不会喜欢上《中国监察》;要不是我在生活上、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拜师求教,也许我不会如此“热恋”《中国监察》。人生是一本不断被自己改写的书,而《中国监察》就是一本不需要你付出多大代价却能启迪人生的好书。我的一位战友转业到一个事业单位工作,曾经因对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不满而有情绪,我就将《中国监察》推荐给他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使…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建筑战线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我之所以爱看《中国监察》,是因为她给了我希望和力量。我边工作边写作,凭着自己一种勤奋踏实的精神写下了一行行充满真情实感的文字。《中国监察》是我成长的沃土,我每向前迈进一步,都与她息息相关。近几年来,我连年有幸成为建筑战线的先进工作者,也得益于贵刊指点。在报刊如林的今天,我衷心祝愿《中国监察》枝繁叶茂,越办越好。□《中国监察》是我成长的沃土@黄亦兵$湖南省黔阳县建筑施工管理站纪检监察办公室  相似文献   

7.
做为一名普通的读者、作者、发行者,《中国监察》始终与我一路同行。我是一名认真的读者。由于自己在大学里学的是经济专业,2002年11月刚刚从财税部门选调到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纪检监察知识非常欠缺。因此,从到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把当年前20期的《中国监察》杂志收  相似文献   

8.
沈平 《中国监察》2009,(19):64-64
我是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读《中国监察》也有五六年的时间了。现在每到月初或月中,我都会不自觉地惦记着《中国监察》该来了。  相似文献   

9.
做为一名纪检监察战线的宣传干部,我和《中国监察》有扯不断的情结。尤其是为《中国监察》和妻子闹红了脸,令我至今难忘。1998年秋天,我们即将乔迁新居,妻子在清理物品时,将我装订好的近十册《中国监察》也扔到了废纸堆里,准备一起卖掉。还好,被我及时发现。我一边拣起扔在废纸  相似文献   

10.
刘安清 《中国监察》2008,(18):63-63
我是一名镇纪检监察干部,办公桌上总是摆放着《中国监察》。从阅读和学习《中国监察》中,我不仅熟知并掌握了纪检监察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坚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在我的倡导下,我镇的订阅数量由原来的一份增长到三十份,全部及时发放到镇班子成员及村干部手中。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年轻的党务工作者,在参加工作的七八年时间里,始终有《中国监察》相伴。在《中国监察》希望读者奉献智慧同谋大计时,我也应责无旁贷,直抒一些肤浅设想。一是把《中国监察》办得更活。《中国监察》是全国纪检监察工作的综合指导性刊物,在立足于指导的同时,要下大力气把刊办得活起来———栏目鲜活、内容鲜活、文风鲜活、版式鲜活。二是定期组织召开一些如“《中国监察》读者作者联谊会”、“优秀发行单位、通讯员(作者)座谈会”等专题的活动,以促进刊物的宣传发行工作。三是多搞活动。如“《中国监察》十佳纪检监察贤内助”、“《中…  相似文献   

12.
由于工作调整,我干起了纪检监察工作,上班第一天发生的一件小事,使我对《中国监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每期必看。2002年1月21日我第一天上班,一位基层单位的负责人推门进来,问我当月的《中国监察》是否发下去了。我翻看着一摞存档的刊物,告诉他,您要的《中国监察》已经发下  相似文献   

13.
学习三得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中国监察》是我必读的刊物之一,我认为学习《中国监察》应侧重三个方面:一、应侧重理论学习。目前还没有专门培养纪检监察干部的专门学校,纪检监察干部要想获得专业知识和经验,除靠工具书外,就得靠相关的报刊杂志了。《中国监察》正是这样一本专业性刊物,对纪检监察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每次都认真阅读有关文章,以帮助自己从理论上全面认识我国廉政建设的现状、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从总体上了解我们党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和部署等。二、应侧重案例分析。《中国监察》刊登的都是大案要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我们…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监察》自创刊以来,以她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成为全国纪检监察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在全国同类期刊中享有盛誉,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中国的“牡丹花”。这个称谓意味深长,既指明了《中国监察》自创刊以来走过的艰辛路程,像“牡丹花”一样,历经了风霜雨雪的锤炼,深深扎根于广袤的沃土之中;同时也希望她像“牡丹花”那样,独具迷人色彩,更加鲜艳茂盛。那么,怎样才能不负众望,使《中国监察》的发展更进一步呢?我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认为最关键的是全国广大纪检监察工作者都要来关心她、爱护她,众手浇灌“牡丹花”。《中国监察》是我们…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学用《中国监察》一件事?吕仕军作为人民法院的一名监察干部,由于《中国监察》是全国纪检监察工作综合指导性期刊,所刊登的内容与我本职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每期的《中国监察》杂志就成为我的必读之物。每当遇到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实用性、可借鉴性的好文章、好典型  相似文献   

16.
良师伴我行     
一次,围绕一个案例,同事们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还是我从《中国监察》杂志上找到了答案,说服了同事。通过这件事,同事们都开始争着看《中国监察》,学刊用刊的兴趣特别浓。每当工作遇到了难题,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监察》杂志,它给了我许多帮助,杂志中报道的许多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鼓舞着我、激励着我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克服一切困难,迎难而进。为了学刊用刊,我把订阅的《中国监察》装订成册,放在案头,经常翻阅。现在,我积存下来的《中国监察》杂志已有100多本了,多年的学刊用刊,也使我提高了理论修养、政策水平、写作水平,这些年,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监察》已陪伴我走过了10年的纪检监察工作路程,我最深的体会是,《中国监察》是纪检监察干部必备的工作指导手册。《卷首语》具有综合性。它十分全面地分析纪检监察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提出新要求,把各个方面的精神、各个层面的情况加以分析综述,对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工作水平有很大的启迪作用。《本刊特稿》具有原本性。每年中央纪委全会之后,总有一期《中国监察》会将领导讲话和有关的会议文件原原本本地登出,这是最受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欢迎的。《工作之窗》具有引导性。10年读刊使我感悟到,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效,必须像《…  相似文献   

18.
启辉器。手捧《中国监察》,我总有一种沐浴冬日暖阳的感觉。提纲挈领的卷首语、高屋建瓴的领导讲话、勤廉兼优的公仆形象等,让人觉得眼前一片光明。她让我充满正气、朝气、锐气和勇气,她让我选择纪检监察工作无怨无悔。除尘器。《中国监察》剖析的一个个反面案例,让我觉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更加坚定我反腐败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她也提醒我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不忘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助跑器。《中国监察》是纪检监察干部必备的工具书。她是良师,教会了我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应具有的本领;给了我丰裕的精神营养,助我成长。从事纪检监察工作…  相似文献   

19.
1997年3月,我从农技部门调入县纪委机关工作。6年来,是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使我对《中国监察》的认识由浅而深,不断拉近距离,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监察》最终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在我接手宣教室工作之初,县直党工委在县委党校举办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其中有一堂党政  相似文献   

20.
我喜欢坐在书桌前,从文字中寻找精神的享受,就像我每月和《中国监察》的约会。作为一名纪检监察新战士,我十分感谢《中国监察》对我的帮助。清晰地记得,我用了将近一个月的午休时间,通读了近两年来所有的《中国监察》。它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我的工作有了一个最初的印象。那时我就在想,《中国监察》如果能够分类再多元化一些,效果也肯定不错。比如,设立一个《新手上路》的栏目,介绍一些纪检监察?姚冰工作的历史沿革,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等,让像我这样的“新手”能够更快地熟悉工作、进入战斗。更让我欣喜的是,今年我的文章也变成铅字登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