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晋 《学习导报》2009,(4):59-61
对一些影响乃至决定过历史进程的人.人们对他总是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有许多线头。开始,人们或许更注意他在政治、经济或军事方面的一些决断和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多多少少发现.真正的伟人.对历史的影响决非一时一代。他的精神能量几乎可以说是超越时空的。他的文化价值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2.
章田 《学习月刊》2012,(4):44-44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有其独到的思维方法和处世方法。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但影响了他的一生.而且影响了整个华人世界和全世界的思想界。 孔子一生推仁政和德政,用仁、义、礼、智、信教化民众,追求天下大同,主张“和而不同”。他的思想基础和世界观就是“中庸”,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3.
学界泰斗季羡林去世后.杂文家邵燕祥在一篇追忆文章中说:“晚年他参与了很多社会活动,一些人对他有微辞。我觉得.这说明他有时对于一些要求不善于说‘不’”。  相似文献   

4.
“奥运会气象保障是最重要的方面,如果没有很好的天气,高水平的开幕式演出则逊色不少。”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他还表示,如果预报有弱雨,气象部门要采取一些人工办法,减少对奥运场馆的影响。事实上,随着人类生活与天气的关系越发密切,人们不仅希望能准确预测天气,及时趋利避害,也开始尝试主动影响天气。  相似文献   

5.
寒草  祥子 《新湘评论》2005,(9):48-49
望城县有个布市.附近的人都认识一个叫高国良的补鞋匠。人们认识高国良,不仅是他的鞋补得好,收费公道,更主要的是他对困难坚韧不拔的抗争,对共产党员称号的无比珍惜。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何认识和看待资本主义,一直是广个十分敏感和关键的问题.毛泽东一生十分注重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曾有过一系列的论述.既有对马列主义的发展,也有对马列主义的误解和片面的理论认识.正由于他认识上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社会主义双及其所采取的重大政治、经济政策.手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发展演变过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甚至会经过多次反复,有时是正确的,有时是错误的;有时是全面的,有时是片面的,表现出的心态十分复杂和矛盾。毛泽东对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黄代翠 《学习月刊》2012,(8):102-103
严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的开篇即说:“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  相似文献   

8.
在深圳.有一个身为千万富翁.却在人们的视线中若隐若现的“大善人”:他经常会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出现.帮助有难者渡过难关,却从来不留下自己的姓名和地址.更不愿意跟受助人打交道;受助人即使千方百计地找到他表示感谢时.他也拒不承认自己对他们有过行善之举……  相似文献   

9.
预备党员小李最近碰到一件十分苦恼的事情:他马上就要转正了,但在组织生活会上有同志提出,他在家里经常与妻子吵架,影响了党员在社区的形象,要他在支部大会上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可小李认为.自己虽然与妻子有过一些争吵,但那完全是夫妻之间的事,属于个人隐私,没有必要在大庭广众面前讲。  相似文献   

10.
胡汉民曾任前国民政府主席、立法院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在人们心目中成了一个受人唾骂的形象,近年来,广州一些高校的文史研究人员提出对胡汉民的重新评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8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专款对胡汉民先生的墓地进行重修。在墓园重修竣工仪式上,广州市政协主席罗培元在仪式上讲话,对胡汉民作了较高的评价:一生操守廉洁.生活简朴、勤敏好学,博闻强记……他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历程中,直接参与了许多重大事请,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深受孙中山的器重,是…  相似文献   

11.
祥子 《新湘评论》2005,(6):34-36
董日中是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州的车工.今年32岁。在一家制造企业里.车工与其他的刨工,焊工一样,他只是一个平常的工人,很少有显眼之处而董日中不一样.他是企业的高级技师、全国劳模。他的出类拔萃令人们对他刮目相看。这个普通工人的身后.留着一长串闪光的足印:“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旧电工行业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机械工业突出“贡献技师”、  相似文献   

12.
眼下.在少数干部群众中出现了对腐败现象听之任之的麻木现象,甚至发展到“笑贫不笑贪”的地步。领导干部真心拒贿,有人却讥为“太呆板”、“假正经”、“不合群”:一些既善于走“上层路线”又敢于“傍大款”的领导干部.则又会被人羡称为“有能力”、“有门路”、“有眼光”:而当这些无良官员一旦落入法网,人们在背后的议论多是“后台不硬”、“赶上他倒霉”。  相似文献   

13.
孟红 《党史天地》2009,(11):4-8
毛泽东作为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等方面的事迹尽人皆知.而在学习上的事情,人们也对他喜读史书、于诗词颇有造诣及汉语功底深厚等熟知很多.但对于他学习外语的经历,外界却知之甚少。学外语是毛泽东读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廉政瞭望》2012,(24):3-3
很多人反对给公务员涨工资.说法之一是公务员有灰色收入。但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有一些公务员没有灰色收入,你不给他涨工资,他没法生存,你就逼着他获得灰色收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主任白重恩  相似文献   

15.
王占明 《求贤》2006,(1):30-31
听聂建华的歌声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在舞台上,他唱起歌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圆润甜美。在生活中他没有名人的架子.极具亲和力。与他交谈,则充满诙谐幽默.高兴之时,他常常情不由己,唱两段喜欢的歌曲。甚至模仿一些社会名人的讲话.他那惟妙惟肖的形态,常常让人忍俊不禁。按他的话说:“咱是演员,就是为观众服务的,为观众送去欢乐,那是咱分内的事。”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备受观众喜爱的演员.新闻媒体却很少报道.人们看到的是他频频在舞台上的演出,无论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慰问演出,还是社会上义演活动。他总是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在观众面前,为观众送去精美的精神食粮。于是,笔者来到聂建华的家,听他讲起了走过的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16.
位于北京香山东麓的万安公墓.始建于1930年.是北京最早的现代公墓。由于这里安葬了李大钊、曹禺、启功等众多中国现当代名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当人们徜徉流连于青山绿树、在对前人的追思缅怀中.或许已很难想起一位文武双全的革命战将也长眠于此。英年早逝的他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已日渐模糊。要不是四角塔尖的墓碑上“韩钧同志之墓”、“永垂不朽”等字样.人们将无从寻觅他的踪影。即便偶有游人驻足凝望.也只能从数百字的碑文中揣测他曾经的英雄事迹。他.就是新中国成立前夜猝然倒下的韩钧。  相似文献   

17.
时下有一种倾向,抓住了大贪官人们觉得很解气,抓住了小贪官人们又不以为然。在一些地方,查处级别较低干部的贪污受贿问题,人们甚至颇有微词:他那点破事儿算什么?有本事抓几个大贪官出来看看!有些人甚至对违法违纪者表示同情,违法违纪者本人也满肚子冤屈——我这点事能算得上违法违纪?比我严重的人和事多着呢,你们为什么不查,为什么抓住我不放?  相似文献   

18.
洪组 《求贤》2006,(2):30-31
马嘉庆是虹桥区信访办公宣主任.是一位有着29年党龄的老党员。2000年初,当组织决定将在街道办事处工作的他调到区信访办任主任时,一些好心人劝他说:“信访工作一没钱、二没权.却是天天有麻烦,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地方,你可要三思而后行”。他却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他毅然决然地上任了.  相似文献   

19.
公恩不私谢     
郭庆晨 《奋斗》2005,(8):55-55
在湖北襄阳的岘山有一名碑曰“堕泪碑”。此碑是为纪念西晋开国宰相羊祜而立的。羊祜一生仁德,他去世后,襄阳百姓为纪念他.特地在他生前喜欢游憩的岘山刻下石碑,建起庙宇,按时节进行祭祀。由于人们一看见石碑就要落泪.故称之为“堕泪碑”。  相似文献   

20.
陈亦权 《求贤》2010,(6):50-50
前不久,我去一个家具厂办事.里面有一位师傅正在检查一些机器上用的圆形锯子.边检查边时不时地用锉刀锉几下。我好奇地问他在锉什么。那位师傅告诉我说.锯子在使用中会变钝.所以要经常开锋.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开锋过程中.锯齿的长短会产生一些变化。他现在锉的就是那些最长的锯齿,否则这把锯子就报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