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弓形虫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尤其在温带更为多见。我国自从1955年在福建的家兔、猫、猪等动物体内首次发现弓形虫体以来,许多地区陆续报道了家畜弓形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从而明确了历史上“猪无名高热”的病因。近几年我省许多乡村和牧场也常有散发或流行该病。为查清该病在浙江省猪群中流行现状,特于1988年进行了本调查。  相似文献   

2.
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原虫感染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疾病。过去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而将猪弓形体病统归于猪“无名高热”病群中,又因猪弓形体病所表现的症状与猪瘟难以区分,往往误认为猪瘟。我省在六十年代就出现猪无名高热病,直至现在尚未查清。为此进行了猪弓形体病的调查研究。 (一)血清学检查 1982年7月至1983年12月对贵州省八个地、州、市的23个县(区)的52个单位饲养的猪、耕牛、奶牛、绵羊、山羊、奶山羊、鸡、兔、狗、猫、豚鼠等动物,  相似文献   

3.
猪沙门菌分离株的毒力及耐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哈尔滨市猪沙门菌分离株的毒力及耐药情况,对采自健康猪群的非重复35株沙门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人工感染及毒力试验、药敏试验、耐药基因的检测与转移试验。结果显示,检出的最主要血清型为猪霍乱沙门菌,共25株,占71.4%(25/35),其次为猪伤寒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被攻毒小鼠全部死亡,肝、脾、胃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性病变。大部分沙门菌株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已产生多重耐药,其中对氨苄青霉素、氟喹诺酮类、四环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体外活性较高。结果表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作为临床治疗沙门菌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查清猪弓形体病在我省是否存在及其危害范围,我们在郑州、南阳、许昌、新乡等地区对部分猪群进行了疫情调查、病原分离,血清学诊断、鼠继代虫株的形态学观察、鼠继代虫株的回猪试验等工作。现报告如下。猪弓形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一)发病情况 郑州市郊区1980年元月份对所有猪只进行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免疫注射,2月底和3月初猪只发生无名高热病,用各种抗菌素治疗无效,并从其中一头猪的血液、淋巴结组织抽出物内分离出了弓形体原虫。7、8、9月份发病率急剧上升。有的农  相似文献   

5.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河南省辉县市某猪场发生了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1997年7月上旬,某猪场的长白猪发生了以高热、贫血、轻度黄疸、皮肤发红为特征的疾病。由于该猪场猪群已用猪瘟、猪丹毒、猪巴氏杆菌病、仔猪副伤寒疫苗全部进行了免疫预防接种,因此怀疑为猪...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福建莆田一些地区猪群发生一种腹泻病流行经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研究证实,是由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引起的。为了证实从病猪分离的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对本动物是造成与自然病猪同样的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材料 1.感染菌株:P:株、P_(49)株、剖_6株均从猪分离的,经鉴定为0:3血清群和生物3型。含VW抗原和自凝性,能侵入Hela细胞。饮菌后能致小白鼠腹泻,便中排出大量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相似文献   

7.
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对动物的致病性试验黄昭斌(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畜牧兽医站538021)自1981年以来,在我市猪群中发生一种以高热、鼻流请液、呼吸困难、脓性眼结膜炎以及皮肤充血、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疫病。我们从猪群中分离出3株菌株,通过实验室诊断,鉴定为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在四川规模化猪场的感染情况,为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从四川省5个猪场采取具有呼吸道症状的猪鼻腔棉拭子16份,采用改良Sm ith培养基分离该菌,通过对该菌的生长特性、菌落形态和革兰染色菌体形态和排列方式进行观察以及对特异性基因fla和D nt进行PCR检测,共分离鉴定出4株Bb,该菌从猪场中的分离率为80%(4/5),猪个体阳性率为25%(4/16)。小鼠皮肤坏死试验结果表明,小鼠颈部皮下注射分离菌粗提的Dnt毒素后,注射局部皮肤坏死,剖检见脾萎缩、肺充血和肝边缘坏死。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唑啉、四环素、环丙沙星等1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杆菌肽、复方新诺明等7种抗生素耐药率较高,试验结果说明,四川省猪群中存在致病性较强的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为选用敏感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Bb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大家畜(黄牛、马、骡、驴)传染性皮肤病防治研究协作组,于1987年9月,先后在我省周口地区、郑州、开封、许昌等市县对大家畜发生的皮肤溃烂病进行了调查,并以扶沟县为重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弄清了该病的流行情况和临床特征。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生化试验及动物接种试验等,证实该病为刚果嗜皮菌引起的大家畜嗜皮菌病。并筛选出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元月,广西浦北县的猪只发生疫病,但因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不典型未能确诊。2~6月,浦北小江猪场流行以无名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疫病,经系统检查,并与当地过去流行的猪瘟比较,确诊为爆发性非典型猪瘟。(一)流行情况浦北县多年来坚持一年两季猪瘟疫苗免疫注射,但1980、1981年猪只流动较频繁,外来猪源较多,且市场检疫不严,致使猪的疫病流行较多。1982年元月,小江猪场买进盘克杂交仔猪6头,当天即发病,体温40~41°C,经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3月8日后陆续全部死亡。3月9日,后备母猪死亡2头,急宰1头。3月14日育肥猪栏的80头猪…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省一些地区在诊断防治猪病中所提出的“无名高热”、“干耳朵病”、“紫斑症”和“烂喉病”等,曾被认为是一种新病,或原因不明的疑难病。去冬今春以来,我们对叙永县及其邻近地区发生的这类疫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系统调查研究。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血学检查、病理剖检、疗效验证以细菌学检验、动物接种、兔体交互免疫实验、  相似文献   

12.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coli)引起鸡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近年已成为养鸡业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对该病主要是利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发病时的治疗 ,由于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繁多、且复杂 ,同时各地区血清型存在较大差异 ,给该病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本试验对分离的 17株大肠埃希氏菌用氟哌酸等 11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旨在为大肠杆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用药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用菌株  17株大肠埃希氏菌均从东北地区发病鸡场分离获得 ,并经生化试验鉴定 ,编号为 1— 17号。1.2 培养基 营养琼…  相似文献   

13.
钩端螺旋体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流行性疾病。我国一些地方也有发生流行,南方诸省尤为普遍。而且种类繁多,群型复杂。 为了便于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和菌株群、型的鉴定,我们根据Maner钩端螺旋体波摩那血清学特性一文关于参考菌株因子分析的介绍,首先选择了在猪中广泛流行的波摩那群钩体进行了群、型单因子血清的试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从 2 0 0 2年 8月以来 ,丹东地区发生了一种以高热、发绀、贫血、流产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 ,其流行面积之大 ,发病猪数之多 ,损失之惨重实属罕见。因多数基层兽医人员对该病认识不清 ,开始被误诊为弓形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流感、猪瘟、链球菌病、副伤寒等疫病 ,采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退热解毒等药物治疗 ,效果均不理想。笔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等 ,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1 流行情况2 0 0 2年 8月 5日 ,在辽宁省东港市菩萨庙镇关海山村首先发现该病 ,接着在宽甸县、凤城市、振安区、振兴区等地的一些乡 (镇…  相似文献   

15.
1973年12月在日本的三个县十五个猪场第一次确定了猪水泡病。 感染范围 1973年11月23日在日本中部的茨城县首次报告了猪群中一种似猪水泡病症候群的意外的影响,猪群是由邻接东京的神奈川县的一个猪场引进的。 当天傍晚,一个私人开业的兽医被叫到该场治疗病猪,病猪表现出跛行和高热并伴有蹄冠的水泡性病损及腐烂,同样的病损也见于鼻尖。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贵州省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试验对贵州省三穗县4个养鸭场和安顺市某养鸭场临床疑似RA感染的病鸭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从疑似病料中分离到5株病原菌,分离菌的菌落形态、菌体形态、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均与RA相符;5株分离菌有4株为血清2型,1株能与血清3型和血清11型RA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凝集;动物回归试验显示,所有分离菌均可导致雏鸭发病死亡,且能复制出典型RA感染临床症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分离菌对部分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氟苯尼考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部分半合成的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分离菌均携带aac(6′)-Ib、oqxA、ermF、tet(X)、floR和IntI1等6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表型相符。结果表明,贵州省三穗县目前主要流行RA血清2型,该血清型致病性强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本试验结果为贵州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江苏省盱眙县流行一种以高热、败血症为特征的水牛病,称之为“水牛无名高热病”患水牛的主要临床症状:水肿、淋巴结肿大;剖检各脏器均有出血。药物治疗无效,死亡率100%。该病最早发现于1959年盱眙县日铺公社的盱眙种畜场;1960年就蔓延到河桥、龙山、桂五、古城和古桑地区,仅几年就死亡500多头水牛;相继在安徽省嘉山县、江苏省灌云县、泗洪县等也发生了“水牛无名高热病”。现在已确知河南省信阳专区仅1961年至1963年间死亡于“水牛无名高热病”的牛约200多头,对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8.
1987年6月间,辽宁省某猪场猪群在转群时两次爆发了以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综合分析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病原分离鉴定等,确诊为A型多杀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调查 该场是大型机械化养猪场,猪群按年龄不同分群分栋饲养,定期转群。1987年6月间,两批断乳后仔猪转群时,正值气温偏高,加之抓捕、称重、运输及并群撕咬等一系列应激因素刺激,于转群后开  相似文献   

19.
2020年11月贵州毕节某猪场一头经产母猪突然发病死亡,为鉴定导致其发病死亡的致病菌,试验无菌采取病死猪病变肺组织,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扩增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血清型鉴定、毒素基因鉴定、耐药基因检测及毒力试验。结果显示,从病变肺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分离菌的菌落形态、菌体形态、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均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相符,将其命名为APP GZBJ2020;药敏试验显示,APP GZBJ2020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青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对头孢氨苄和米诺环素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红霉素、新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其为血清5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鉴定结果显示APP GZBJ2020株含有ApxⅠ、ApxⅡ及ApxⅣ三种毒素基因;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APP GZBJ2020株携带有tem、gyrB、parC和parE四种耐药基因;动物毒力试验结果显示,APP GZBJ2020株对小鼠有致病性。试验成功从病死经产母猪病变肺中分离到1株血清5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试验结果可为该猪场治疗发病猪提供一定帮助,并为了解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在贵州省的流行血清型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肺炎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又称荚膜粘液杆菌、肺炎杆菌、佛里兰德(Friedlander)杆菌。该菌存于人类呼吸道,为引起肺炎的病原体。在家畜方面,有人曾自肺炎和败血症的患马、患猪的肺组织及内脏器官中分离到该菌。作者也从6个病猪场患“猪抽气病”的病猪体内和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区流行的“牛喘气病”的病牛体内分离到该菌。通过人工复制、疫区病愈牛血清中免疫抗体的测定、流行病学调查、防治经验和药敏试验等都已证实A、B型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确实是牛喘气病的主要病原,也很可能就是原发性病原。为了进一步证实此问题,特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