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律师》2007,(6):15-15
以“法治传媒·普法宣传·和谐社会”为主体的全国法制新闻研讨会4月21日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全国数十家专业法制媒体、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综合性报刊的法制内容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新闻界、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共同探讨了在新时期法治传媒如何适应新闻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新闻娱乐化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恶劣现象和文化日趋低俗的趋势。如今,新闻娱乐化趋势已逐渐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而新闻的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多样性文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新闻的娱乐化在中国新闻传媒业界已经风生水起,成为了一种时尚。新闻娱乐化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既有着合理的一面,也存在着自身无法避免的缺陷。有人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也有人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大众和市场的法宝,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3.
56年前,作为革命家和法学家的董必武,提出了依法办事和增强法制观念的法制观。董必武的法制思想具有正确性、重要性、预见性、科学性及超越时空的有效性。董必武法制思想是邓小平法制思想借以继承、丰富和发展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表现。它丰富与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的理论宝库,对当前法治建设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法治文化对法治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文 《中国司法》2007,(3):76-77
法治文化,是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大文化背景下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法治理念。法治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并不是指法制新闻、法制文学、法制文艺、法制网络等某项具体的文化活动,也不是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某种具体形式和手段,它与和谐文化相辅相成,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相似文献   

5.
新闻面对娱乐化该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新闻的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新闻的娱乐化以其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构成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从另一方面看,新闻的娱乐化又使得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主流的严肃新闻受到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价值亦有被颠覆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2012,(5):96-99
司法部法制新闻与法制宣传干部培训团赴美国进行培训。培训考察的主题是法制新闻与法制宣传。围绕这一主题,全体团员对美国新闻产业的现状、美国法治观念传播的状况、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美国的监狱管理、社区矫正和量刑体系等进行了深入考察、学习。  相似文献   

7.
法制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旎 《中国律师》2004,(5):51-51
目前,全国开辟法制节目的电视台(频道)已接近200家,法制节目已进入黄金时段,并且出现了长沙政法频道这样的专业频道,电视法制节目从节目样式、内容选择到涉及领域、表现方式都在不断进步。然而,在不断的尝试中,新闻与法律的各种冲突也浮出水面。问题的根源有的来自新闻与法律理念上的本质差异,有的来自旧媒体体制留下的后患,有的来自法律体系尚存的漏洞。理清法律与电视之间关系、对现存问题的总结和思考,将有利于法律和新闻的相互结合渗透,促使其二者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社会职能。一、法制新闻节目法制新闻反映的是社会中真实的非常态,具有…  相似文献   

8.
消费主义的思潮影响到了整个社会,也不可避免的将新闻传媒席卷其中,做为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体,在消费社会中迷失了自己,走上了新闻消费主义的道路。当新闻娱乐化开始无处不在的时候,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也开始逐步的弱化,本文就消费主义对传媒社会责任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杨蕾 《法制与社会》2011,(14):178-179
目前娱乐性节目比例有所增加而严肃新闻节目比例减少,将名人趣事,日常性事件及带煽情性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重点。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新闻娱乐化这一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通过简单分析新闻娱乐化这一现象来了解未来新闻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法制新闻作为新闻自由的前沿阵地,同时也存在着与司法独立,公正的复杂博弈。而法制新闻报道究竟应当在当前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又该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公正之间是进,是退,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论述了论法制新闻的保护与规范。  相似文献   

11.
《方圆》2023,(3):79-80
<正>中检报业·《方圆》杂志全国六大法制好期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最高人民检察院金鼎图书奖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做有质感的法治新闻《方圆》杂志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检察日报社主办的法治新闻期刊。作为一本以法治为观察视角的新闻期刊,《方圆》一直密切关注着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重要人物、观点、事件,努力开拓新闻新视野,传播法治新文化,力图用通俗流畅的语言,讲述法治热点中的人与事,阐释法律故事背后的情与理。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追求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以普及法律知识为重要特色的法制新闻在中央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和普法教育的宏观背景下,应该成为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力量,承担起宣传法治、推动法治、实践法治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3.
《方圆》2023,(1):79-80
<正>中检报业·《方圆》杂志全国六大法制好期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最高人民检察院金鼎图书奖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做有质感的法治新闻全年24期订价360元《方圆》杂志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检察日报社主办的法治新闻期刊。作为一本以法治为观察视角的新闻期刊,《方圆》一直密切关注着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重要人物、观点、事件,努力开拓新闻新视野,传播法治新文化,力图用通俗流畅的语言,讲述法治热点中的人与事,阐释法律故事背后的情与理。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出现过法制近代化中的区域治理,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一城两治、三治、四治等。这一变迁、终止的主要原因是条约和侵略。上海形成的法制近代化中的区域治理还产生了结果,主要是给华人的行动带来了不便、提供了法制借鉴、给规避法制带来了机会和造成了对其他城市区域治理的影响等。当前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区域治理依然存在,但其基础和表现形态与上海法制近代化中的区域治理都不相同。在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可以从上海的法制近代化中的区域治理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朱林 《法制与社会》2011,(27):176-177
"媒体审判"背后实际上是两种理念的冲突:表达自由与司法独立。在现代法治国家,法官判案是以法庭审理查明的"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不是以媒体报道的"事实"为依据,以"舆论"为准绳。同时,媒体(特别是法制新闻类媒体)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舆论监督的作用。司法权力需要舆论监督制约,而舆论监督不能滥用权力。因此,我国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对表达自由和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进行平衡,从而建构司法和媒体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对刘海洋伤熊、马加爵杀人、张亮亮虐猫等"问题大学生"事件,新闻媒体不仅做了大量客观的事实报道,而且重点向公众提供了心理健康和教育体制两个解读框架,并逐渐在舆论领袖、新闻娱乐化、沉默的螺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媒体提供的解释逐渐促成受众的认知一致和舆论的一律。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方法论的检讨与重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下的中国,法治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由于方法论上存在着法治的先期热情与神秘忠诚、价值上的求同证成与理性建构以及功能上的速效意识等缺陷或误区,直接导致法治的当下窘态与困惑,滞阻了法制现代化的纵深运行。因而,必须进行方法论上的重整,其目标就是法治的理性化、深层次化与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李敏 《中国审判》2013,(9):101-101
<正>本刊讯8月8日下午,媒体法律顾问专题研讨会暨《民主与法制》社聘请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市场化和大众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新闻侵权案件越来越多。被报道对象的形象或利益因媒体报道遭受损害时,往往会以诉讼的形式与媒体对簿公堂。如何从源头避免诉讼风险,日益成为包括政法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体的一门必修课。本次媒体法律顾问专题研讨会,以"媒体与律师:互动共赢,推进法治"为主题,连续举办3场,媒体工作者、律师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院校法学院的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媒体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问题,促进了媒体业与律师业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取得了许多有益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在30多家公开发行的省级人大期刊,乃至法制类新闻期刊中,《法治与社会》是一朵奇葩。无论是人大期刊的市场化运作程度,还是策划的水准和可读性,都可圈可点。她以独特与权威的新闻品质,活泼而清爽的传播方式,盘活了机关刊的资源和品质,传递着民主法治精神和人们对社会的洞悉。  相似文献   

20.
肖枭 《法制与社会》2010,(6):172-173
现代信息社会受到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案例不甚枚举。不当的新闻舆论监督,不仅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影响司法独立、而且会亵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阻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本文指出尊重司法,维护舆论监督的严肃性,完善新闻报道是媒体避免"新闻审判"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