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伟 《发展论坛》2002,(2):21-22
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这个论断精辟阐述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极端重要性,对增强全党同志的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经受长期执政的考验,就要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一、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必然要求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党和国家事业的关键。笔者就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谈谈粗浅认识。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对此,毛泽东同志早有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  相似文献   

3.
总结党全面执政的60年历史经验,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启示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了人民选择党来执政的历史必然性;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党执政60年政权稳固的历史基石。  相似文献   

4.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到我们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这是由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党的性质和党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因此,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1,(9):1-1
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其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省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而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其核心内容和价值追求,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则是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建设,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大战略。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则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问题,事关先进性建设的成败,事关执政党地位的根本巩固。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要使党永远保持生机与活力,始终经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立健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到我们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这是由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党的性质和党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因此,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一个政党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有力量源泉,才有生命力。只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无往而不胜,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党群关系,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核心问题。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进一步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朱汉桥 《学习月刊》2011,(20):31-32
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群众路线,是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共产党长期执政必须永远遵循的客观规律。一、党的创立凝聚了人民群众的心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始终“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这个核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决定》所阐明的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方方面面。深入领会和牢牢把握这个核心,对更好地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前途的核心问题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成败的根本原因,也是一条毋庸置疑的客观规律。对于执政的共产党来说,同样要受这个规律的支配。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从根本上讲,正是由于我们党…  相似文献   

12.
孙琦  沈磊 《党史文苑》2014,(8):64-65
党风问题实质上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党风建设对于应对新形势下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面临的新挑战,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深远意义。新时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就必须增强党的作风建设路径的科学化与法制化。  相似文献   

13.
作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内核,是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皆得益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作风建设的永恒课题,是我们党薪火相传的密匙.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必须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对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夯实党执政的根基.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根本建设。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则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问题,事关先进性建设的成败,事关执政党地位的根本巩固。一、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基本经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法宝。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不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的…  相似文献   

15.
王河山 《求实》2002,(1):26-27
本文论述了新时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 ,并就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生机活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分析了进入新世纪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特别强调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我们重温陈云同志关于发扬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思想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 )坚持为人民服务1 93 9年 5月 ,陈云就指出 :“我党是以彻底解放中国无产阶级和全国人民、全中华民族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职志的政党”,“党不仅要求每个党员懂得这一条 ,特别是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的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深刻总结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党,人民群众往往根据我们党是否真正联系群众、如何联系群众以及联系群众的程度来判断我们党的作风状况。因此,是否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反映党风状况的一面镜子。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发扬好,这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推进事业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3,(12):63-65
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能否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新形势下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学习领会这些新思想新论断,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执政以后,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本质特征。无论是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人民群众始终是革命、建设、发展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精辟地论述了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对于执政党来说,要解决好脱离群众的问题,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树立全心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