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觉哉1884年5月生于湖南宁乡县,是我党的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他于1905年考中晚清秀才,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持和参加起草中国红色革命政权最早的《劳动法》、《土地法》、  相似文献   

2.
<正>谢觉哉和何叔衡都是湖南宁乡人,他俩与王凌波、姜梦周4人,号称大革命时期的"宁乡四髯"。他们4人于1904年结为盟兄弟,志同道合,五四运动后都来长沙参加革命活动,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谢觉哉和何叔衡的友谊尤为深厚。他们两人的经历很相似,从小同乡、同学,是至好的朋友,20多岁时先后中秀才。何叔衡是谢觉哉的入党介绍人。参加革命后,他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北重镇兰州,曾有一个极具影响的特殊机关———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在这被誉为“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部”的地方曾发生过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本文描述的是当年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党代表、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在兰州可敬可佩的故事。谢觉哉是封建王朝最末一科秀才,192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开辟兰州的工作,党中央在兰州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1937年7月29日,谢觉哉由延安来到办事处担任党代表。当时办事处的工作正处于筹备阶段,斗争形…  相似文献   

4.
<正>自我革命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更是共产党人终身践行的一项职责使命。1943年5月1日,谢觉哉写了一篇题为《六十自讼》的日记。谢老在日记中深刻剖析了自己的长短得失,字字句句闪烁着共产党人自省、自警、自励的磊落情怀。花甲之年的谢觉哉,反思自己过去60年的  相似文献   

5.
正穿着木屐闹革命的何叔衡 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1876年5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西部山区。1902年,26岁的他遵父命考中秀才,在乡间当私塾先生、小学教员。他是名满三湘的"宁乡四髯"之一,与姜梦周、谢觉哉、王凌波一起,在宁乡的云山学堂,带领年轻学子与守旧势力进行斗争。从这里,他走向长沙、上海、嘉兴,在中共一大结束后重返湖南,与毛泽东并肩作战。  相似文献   

6.
甘泗淇     
甘泗淇,原名姜凤威,别名姜炳坤。1903年出生在湖南宁乡县月山乡楠竹山村一个殷实农民家庭。小时候,他个性刚强,聪颖好学,7岁就读月山铺的一所私塾学校。1918年,甘泗淇考入宁乡县有名的革命摇篮--云山学校,在谢觉哉、姜梦周、王凌波等进步教员引导下,他思想进步,成绩优异。对他写的论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班主任老师谢觉哉批下了"思破石,炼句成金"的评语。当时,反动官府和社会上的守旧分子对云山学校的进步活动非常仇视,诬蔑谢觉哉等人是"学匪",是"无父无君无礼义的三无党",惊呼"云山是块肿瘤,云山的水都是红的",收买和…  相似文献   

7.
<正>学做结合、知行合一,是中国文化的优秀精神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政治品格。“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本是晚清秀才,受到党的进步思想影响后,积极投身革命。入党后,谢觉哉曾在家书中这样写道:“革命前途未可知,我已以身许党。”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担任要职,但他自己从不搞特殊化,还教育子女艰苦奋斗,自觉清除旧社会遗留的“官念”,以“人民公仆”观念立  相似文献   

8.
谢觉哉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学习的一生。他十一岁就读完了《五经》。那时买书不容易,他便到藏书多的人家去借读、借抄,并作札记。参加革命后,他的求知欲更强烈。1928年冬,  相似文献   

9.
《湘潮》1987,(6)
本刊1986年9期所载《黄炳衡义释谢觉哉》一文发表后,接到一些读者来信,认为与事实不符,现摘发其中一封。  相似文献   

10.
谢觉哉是我国革命司法制度的奠基人之一。 1937年,53岁的谢觉哉担任中央西北办事处司法部长,并兼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 谢觉哉经常亲自批复案件,纠正原判中的一些错误。然而原判机关怕破坏司法机关的威信而常常不愿改判。谢觉哉便向判案人员讲述了清朝时的方法:前清判案时把批文挂在衙  相似文献   

11.
书架     
正《重读先烈诗章》编者: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出版:中华书局《决策的艺术》作者:[美]约翰S.哈蒙德等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领航中国》编者: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出版:党建读物出版社《谢觉哉家书》作者:谢觉哉著谢飞编选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相似文献   

12.
正1971年6月,谢觉哉过世,同为"延安五老"(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的董必武在病榻上写下这样一副挽联——"长征老战士,文革病诗人",短短十字总结了谢觉哉一生的经历。谢觉哉期待孩子们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共产主义事业有用的人。他特别解释,有用的人,不是要  相似文献   

13.
党史博采     
毛泽东谈为什么要召开遵义会议叶永烈在北京采访时,访问了六十年代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一位重要“秀才”。据这位“秀才”回忆,毛泽东在1963年主持讨论《二十五条》(即《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时,曾多次谈及遵义会议。他记得与毛泽东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在长征以前,在政治局里我只一票。后来我实在不行了,我就先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何叔衡同志殉难五十周年。对于他牺牲的具体时间,长期以来说法不一。谢觉哉同志在《忆叔衡同志》一文中说:“叔衡同志牺牲的时间是一九三四年冬或三五年春。”谢老在同文补记中,引用邓  相似文献   

15.
正吴玉章是一位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讨袁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的跨世纪的革命老人,20世纪40年代,他与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一起被誉为中国共产党著名的"延安五老"。在生活中,吴玉章这位出生书香门第、曾两次出国留学19年的革命家,却娶了一个大他两岁、不识几个字的乡下妻子。1946年妻子病逝后,吴玉章写下了催人泪下的《哭吾妻游丙莲》,后未再娶。2001年10月底,吴玉章骨灰从北京八宝山迁回四川荣县与妻子合葬。  相似文献   

16.
比毛泽东年长九岁的董必武与参加"一大"的许多早期革命者经历不同--他是一位前清秀才. 俗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而董必武这位秀才历经数十年征程,终于成就了革命伟业.  相似文献   

17.
《党员干部之友》2023,(3):56-57
<正>1942年,朱德与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四老同游南泥湾时作诗《游南泥湾》,诗中有“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后来党中央驻于延安时,中央领导和全体干部借此诗,将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位老同志尊称为“延安五老”。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做了一辈子好事的革命家和教育家。  相似文献   

18.
正1958年初,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革命老人吴玉章(四川荣县人)应《红旗飘飘》丛书编辑部的请求,准备发表他在1942年写的一首题为《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的五言诗。这首诗是他随朱德、徐特立、谢觉哉、续范亭同游南泥湾(八路军359旅曾在这里垦荒屯田,开展大生产运动)而写的和诗。  相似文献   

19.
何立波 《党史纵横》2010,(12):27-29
谢觉哉是我党著名"五老"之一。早在中央苏区时期,谢觉哉就担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长。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受命担任政务院内务部(民政部的前身)部长,长达十年之久。谢觉哉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优待抚恤和社会福利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新中国的民政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堪称新中国民政事业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20.
正谢觉哉(1884-1971),湖南省宁乡县人,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谢胡子"。毛泽东与谢觉哉的革命友谊源远流长,早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两人就开始并肩作战。谢觉哉1921年经毛泽东介绍参加了新民学会,1925年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到中央苏区后曾任毛泽东的秘书。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初次相识结友谊毛泽东与谢觉哉第一次见面是在1920年9月初。当时,谢觉哉的同乡好友何叔衡任湖南教育通俗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