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对三三制政权理论的建树刘诚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日臻成熟,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形式在敌后根据地即为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邓小平在领导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对三三制政权理论多有建树,他提出的关于政权建设的许多重...  相似文献   

2.
安娜 《湘潮》2015,(2):1-2,6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的成功尝试。邓小平在具体领导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思想,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抗日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并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重要的基础,也为建国后政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邓小平还实际领导建设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工作。邓小平对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实践和思想对中国解放后的政权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三制”政权即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民主政权。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基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其领导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三三制政权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成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它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对全国的政治民主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三三制"政权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一种抗日民主政权.它是适应当时抗战和民主政治建设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政权形式,"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民政权"  相似文献   

5.
“三三制”政权即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民主政权。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基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其领导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三三制政权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成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它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对全国的政治民主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共产竞民主执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设,在党的执政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根据地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政权建设,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三制"的政权结构原则,又提出了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改善党的领导,以高质量的党员及其"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实现对"三三制"政权的领导.这种政权建设方式,既实行了民主政治,又加强了党的领导,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专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今天已在全国范围内执政了5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继续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的成功尝试。邓小平在开辟和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原则,为赢得抗日战争战争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执政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建设民主、廉洁的政权,是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坚持抗战与政权建设的统一,采取民主监督政府、加强干部队伍廉政建设、严惩贪污腐化分子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把华北抗日根据地建成了政治民主、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政府廉洁的全国最大的模范根据地。一、建立完善制度,加强政权建设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公布与实施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毛泽东从"三三制"原则的政权构成、民主选举制度的民主政治建设、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权力运作机制、党委不直接向政府施令的党政关系和执政方式法制化等方面对党的执政方式进行了探索。这一时期,毛泽东对党的执政方式的种种探索,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为建国后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对今天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也有着重要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各根据地政权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在各解放区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在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根据地政权体制及其演变,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设,在党的执政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根据地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政权建设,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三制”的政权结构原则,又提出了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改党的领导,以高质量的党员及其“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实现对“三三制”政权的领导。这种政权建设方式,既实行了民主治,又加强了党的领导,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专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今天已在全国范围内执政了5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继续研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回顾总结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建设的特点和经验,对今天的政权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历了从苏维埃政权向农民委员会和反日会的过渡,在此基础上,党提出创建人民革命政府的主张,并进行了初步实践.在东北沦陷、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局面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建立起来的、与之对立的抗日政权是当之无愧的真正的人民政权,不但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支持了抗日游击战争,也是党在政权建设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1939年 1月 ,刘少奇作为中原局书记奔赴华中敌后领导抗战。在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的过程中 ,他提出和阐述了关于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最高组织形式及其领导力量等一系列建政思想 ,以这一建政理论为指导 ,采取了选拔和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大力推行“三三制”原则和分二步走的建政步骤等措施 ,为开辟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新局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各民族、各阶级、阶层团结抗战的历史背景,催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举起新民主主义宪政大旗,并在抗日根据地广泛推行,在全国人民中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人民最终取得革命胜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吸取这场民主宪政运动的有益经验与深刻教训,对当代中国宪政建设具有十分宝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外人士担任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职务,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的优良传统,是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合作历史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在政权领域的合作,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了"三三制"的政权,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仍然保持了这一传统.取得全国政权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吸收了一定数量的党外人士参加  相似文献   

17.
骆积高 《探索》2005,1(3):17-19
毛泽东对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抗日民主政权理论。一切拥护抗日的人们是抗日民主政权的执政的社会基础。抗日民主政权在执政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执政人员比例上实行“三三制”,在执政方式上推行“精兵简政”。共产党在抗日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对抗日战争根据地的绝对领导权。抗日民主政权理论为我国新时期共产党如何执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三制"原则,并成功领导了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抗日民主政权,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民族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三三制"政权的成功实践为党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中关于政权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对今天党领导政权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政权组织形式。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虽然它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在抗日战争中产生的重大作用,以及对后来党领导的政权建设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一、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系日臻完善。回首历史,在抗日烽火燃烧的太行山上,"三三制"民主政权——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一个小集镇辽县(今左权县)桐峪成立,成为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典范,成为晋冀豫民主政权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