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法权人格、独立个性和社会公正的缺失,使蕴含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宗派主义思想倾向乘隙而入,导致了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宗派化。通过前面三部分的分析,我们展示了人文精神在现、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历史命运。如果说,现、当代中国人力图把古代中国  相似文献   

2.
法权人格、独立个性和社会公正的缺失,使蕴含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宗派主义思想倾向乘隙而入,导致了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宗派化。通过前面三部分的分析,我们展示了人文精神在现、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历史命运。如果说,现、当代中国人力图把古代中国人文精神加以美化,那么他们同时又竭力把现、当代中国人文精神加以魅化,即神秘化和宗派化。面对这样的局面,再抽象地、孤立地侈谈"人文精神"这个概念,不但不合时宜,简直是不负责任的了。  相似文献   

3.
法权人格、独立个性和社会公正的缺失,使蕴合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宗派主义思想倾向乘隙而入,导致了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宗派化。  相似文献   

4.
人们满足于侈谈人文精神,却从未对它的文化历史语境和基本内涵做出明确的界定。这种界定的缺失导致了人文精神自身的畸变,以至于这一术语竟然蜕化为等级观念、迷信思想和宗派情绪的辩护词。只有把人格、个性和公正置于基础性观念的位置上,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才能扬弃古代、现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历史局限性,抵御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宗派主义倾向的侵蚀,向真正的或理想型的中国人文精神逼近。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与当代人文精神的同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正良 《理论导刊》2007,(10):49-5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蕴涵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要求,明晰地传递出社会发展的人文取向,是社会正确健康发展之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高扬人文精神旗帜,并在贯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制度文明建设、提升公民人文素质、建设当代中国新的人文精神等方面作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高校承传优秀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教育有其现实的可能性。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的继承者和创造者理应具有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而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优秀道德传统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道德教育方法,它将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审美功用。  相似文献   

7.
程呈 《各界》2010,19(2)
设计艺术已不是一种简单的视觉传达手段,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运用的角度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在当代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文精神”的定位问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直接影响“人文精神”概念定位或界定的两个问题,即关于“人文精神”的文化基础问题和“人文精神”是否可套用某种现有特定模式的问题。文章认为,人文精神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人文精神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当代中国应当弘扬什么样的人文精神,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现实的国情。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的“人文主义”,也不能套用中国儒家的“人文精神”,而应当在吸取人类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及其精神的基础上,提炼并塑造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的人文精神,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景辉  杨帆 《学理论》2013,(12):32-34
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论语》中的思想在当代社会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为解决现代社会的许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保定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借鉴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论语》中的思想,立足保定实际,具有保定特色。  相似文献   

10.
王广兴  何薇 《学理论》2009,(10):34-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理论旗帜,而经济全球化因素则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本文从全球化的视角讨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详细阐述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全球化的有力回应,从而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中的理论地位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是转型进程中,我们发现,政治国家的力量大大超越了公民社会的力量,公民社会一直被政治国家所湮没,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就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轴心,并将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前景。本文基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现状提出:建构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而在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进程中,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基础,现代公司的塑造是核心,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关键,宪政民主制度的确立是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刍议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渝生 《学理论》2008,(12):83-87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创造性运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概括科学发展现的理论机制,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价值取向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底蕴。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而言,基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而生成的科学发展观必然会展现出和谐发展的时代性意蕴。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上看,科学发展观即是和谐发展观,它不仅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谛,其中更是凝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经验和智慧。  相似文献   

13.
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淑娟  张培强 《学理论》2009,(15):190-191
人文精神,是指向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人们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也是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实质是对人类生存的关怀和追求。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理应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精神的群体。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不争的事实,高校人文精神的重建也已是当今社会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赵铁锁  肖光文 《求知》2009,(10):44-46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战略任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热点.学术界围绕着这一科学命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学术成果,当然在研究中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成果作一较系统的述评,目的在于总结研究成果.查找研究中的问题,指明研究中的不足,进而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恩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析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线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首先界定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内涵,即在政权组织、政治文化和国家与社会关系三个方面的变革演化。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起点、过程、内容、特征逐一具体分析,试图勾勒出改革开放20年来政治发展的逻辑线索,揭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路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大众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宣传教育的鲜明特点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丰义理论体系,并不断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现代化20年历程入手,论述了这次全会与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政治发展中的政治体制变革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而探讨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萃 《学理论》2012,(2):139-140
面对日益技术化和工艺化的当代社会,人们在发挥教育促进物质生产的作用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引导,尤其要注重人的精神生活的调适和精神信念的形成。这是当代教育在应对社会挑战时应该作出的重要选择,也是当代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回归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徐培华 《学理论》2008,(9):12-13
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人类文化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灵魂,它是一种文化的自信,它的内容体现在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当今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建,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塑造、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风险社会是在反思现代性危机的基础上提出的。运用风险社会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风险,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治理中国社会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