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尖锐地指出:"有些人如果活得不耐烦了,搞官僚主义,见了群众一句好话没有,就是骂人,群众有问题不去解决,那就一定要被打倒。现在,这个危险是存在的。"随后,他举了一个典型事例:"早几年,在河南省一个地方要修飞机场,事先不给农民安排好,没有说清道理,就强迫人家搬家。那个庄的农  相似文献   

2.
年前,与一位农民朋友聊天说到地方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的话题,这位老乡朋友没好气地说:“我们农民现在最怕听到政府要为我们办实事了。那些干部嘴上说要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但是实际上光打雷不下雨,办实事是假,为自己脸上抹粉是真。” 这话显然说得过了头,但现实中一些政府部门的形式主义作风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注意。一些地方声称为民办实事实际上却不时侵害群众利益。前不久,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搞所谓“形象工程”,就把涉及的农民“迁”出家园,没有家的农民只得住桥洞里。 应该说,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初衷是不用怀疑的,在年初向群众承…  相似文献   

3.
笔者到一些贫困县乡采访时经常看到,有的地方修公路,往往是首先只修够一辆车通行的,车辆要让车,得先找地方停下来。没过多久觉得这路适应不了车流量增大的形势了,于是重新修,把路拓宽一点。再过一些日子觉得路还是窄了,又重修……又如有的城镇在规划时,把街道设计成小巷模样;过两年觉得窄了,便拆掉两边的建筑将街道加宽一些;再过几年觉得还是窄了,又再拆再加宽……如此反复折腾,不仅浪费了资金和人力,也给群众带来了不便。 有的地方、有的决策者在搞基础建设时总不“一步到位”,一是认为有建设就不错了,不必“要求过高”;…  相似文献   

4.
下乡狗不咬     
有农民朋友说,衡量乡镇干部作风踏实是否,从一个细节便可以看出个大概来:进得农家,狗咬还是不咬。下乡狗不咬,让农家的狗“脸熟”,说明干部走村入户做到了常上农家门、常解百家难,融为农家认可的一员,和农民实现了“零距离”。 农民的分析不无道理。正如一口痰可以检测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一个理,“狗不咬”之类细节可能被人忽略,也没人挖空心思去“作秀”,往往更加真实地起到了“试金石”的作用。 百姓心中那杆秤,敏感于点点滴滴,看重于实实在在。农村干部要赢得农民的信赖,搞假大空随时都会被戳穿,惟有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  相似文献   

5.
周庆萌 《求知》2002,(3):24-24
做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面对社会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影响,农村的一些干部群众显得一时六神无主,思想茫然。在这个时候,就需要领导干部及时了解群众的心态,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拿措施,为他们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比如,招商占用土地,农民们不了解、也不理解,几代人所依赖的土地是拿出去,还是不拿出去?他们没有主意,这时很容易受个别人的牵制,走向政策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6.
暗示力     
陈书凯 《党政论坛》2011,(20):28-28
一天,史瓦布先生去厂房巡视,无意间发现一伙工人正围在墙角抽烟,而墙上却明确地写着“严禁烟火”4个大字。他强压着心头的怒火,并没有对他们当头棒喝,而是悄悄地走过去,给每个人都递上一支烟,然后才若有所指地说:“走,大家还是到离厂房远一点的地方抽吧!”  相似文献   

7.
暗示力     
一天,史瓦布先生去厂房巡视,无意间发现一伙工人正围在墙角抽烟,而墙上却明确地写着“严禁烟火”4个大字。他强压着心头的怒火,并没有对他们当头棒喝,而是悄悄地走过去,给每个人都递上一支烟,然后才若有所指地说:“走,大家还是到离厂房远一点的地方抽吧!”  相似文献   

8.
别怕被埋没     
齐人 《党政论坛》2009,(22):26-27
总听到有人埋怨说自己被“埋没”了。当作家的说:我都写了那么多作品了,还没有出名,这世界真不公平!当演员的说:快演一辈子了,还是跑龙套,我的艺术才华算是被埋没了!做官的说:论本事,论资历,本来那个位置是我的,生生被人挤掉了,想起来就生气。做生意的说:我是有经商才能的,可惜生不逢时,环境太差,要不然,我也能当李嘉诚……  相似文献   

9.
水利建设目前又成了全党、全民关注的热点。建国几十年来,水利建设几上几下,时冷时热,透过这上下、冷热,我们感到必须处理好水利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轰轰烈烈与扎扎实实。过去几十年,我们的水利事业还是取得了很大成就的,这是我们今天发展水利事业的基础。但是也确实出过一些偏差和失误,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尽管如此,广大农民兴修水利的愿望和热情还是很高的,关键是要很好地引导。我们认为,搞水利建设,既要有规划,轰轰烈烈,否则难以奏效;又要讲求效益,争取办一项成一项,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搞水利不光要看上了多少人,打了多少井,更主要  相似文献   

10.
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减轻农民负担时说,当务之急是要狠刹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的不正之风。刹“四乱”,得民心。刹“四乱”靠什么?靠法。新年伊始,湖北天门市600多位农民办理了续聘1999年度私人律师的手续。律师受聘后,积极参与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帮助农民排解纠纷、签订合同。遇到“四乱”行为,农民说:“有事同我的律师说!”他们只得悻悻而去。“四乱”怕法,给人启迪。对“四乱”,政府也采取了不少的措施进行治理,但在一些地方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原因何在?其一,从治理对象看,“四乱”者大都是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及其…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4,(40)
农民负担之所以呈愈来愈重之势,缺乏透明度恐怕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首先是收取情况不透明.一些地方办企业要向农民集资,办事业要向农民收费,搞基础建设要向农民摊派,甚至连吃喝玩乐、买车建楼等费用最终也要转嫁到农民头上,因而使得上面核定的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层层加码,而在有关部门下来检查时,采用欺瞒的手法,谎报农民收入,谎报费用收取情况.其次是使用情况不透明.许多地方既缺乏有关部门的审计、监督,也没有群众理财制度,致使以众多名目收上去的钱款究竟花在哪里、花销多少,成了一笔糊涂帐,群众心里有疑问.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内容”为主,“形式”为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卫易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各地纷纷付诸行动。但有些地方在具体实践中,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把精力更多地用在了“村容村貌”的整治上。或者修华而不实的广场,或者盖“农民式别墅”,或者搞和城市一样的“精品小区”,凡此种种,反映出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上还存在误区。这不仅没有给农民带来喜悦,反而还成了农民的负担。笔者认为,建设新农村的关键要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要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任何脱离内容的形式,只能昙花一现,甚至走向反面。当然,新农村也要讲究形式,比如统一规划、整治村容村貌,让农民…  相似文献   

13.
《中共党史研究》第4期刊载于光远“难忘党的八大”一文。于光远说,这次代表大会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强调科学。1956年9月10日这一天,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讲话。这次讲话没有收入《毛泽东选集》。我出席了会议,而且作了详细笔记,对其中某些话记得特别清楚。在这次讲话中毛泽东讲:“现在是搞建设,搞建设对于我们是比较新的事情。早几年在中央范围内就谈过。我们希望建设中所犯的错误,不要像革命中所犯的错误那么多、时间那么长。我们搞建设,是不是还要走那个老路,是不是还要经过十四年,也要栽那么多筋…  相似文献   

14.
劳力 《民主》2009,(10):55-55
一位机关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单位的一位科长被摘了官帽.原因是他几次给领导送礼,让领导很反感,结果被降职使用了。送礼反被降职.这无疑是给搞不正之风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令人称快。  相似文献   

15.
西花厅这个名字好听,其实是座旧宅,条件差,阴暗、潮湿。总理夜间办公多,从地面冒出的潮气寒气不利健康,常闹腿疼。我(周恩来秘书何树英)多次向总理建议,把房子修一修,都被拒绝了。我动了几次脑筋,终于也找出一条过硬理由:“这些房子也是国家财产,而且还有点文物价值,得保护好。按照正常情况也该维修了,否则房子会损坏的。”总理点点头同意,说:“我说的是正常维修,哪里坏了修哪里,要尽量节约。”  相似文献   

16.
我们做工作,办事情,究竟要看谁的脸色?这个问题似乎早已不成问题了。然而,有些人并没有回答好。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头头脑脑们本行的是“长官意志”,只看领导的脸色办事。有时为了能给上级领导留个"开拓进取"的好。,象,另自。升官进爵砌几级过硬的台阶,就不顾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管群众的承受能力,强行集资,硬性摊派,大搞“形象项目”、’‘面子工程”,结果招致群众的怨恨,上级领导也不那么满意,教训是相当深刻的。按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和事情,目的都是为了A民群众的专IJ益,都必须让群众满意、高兴才是。我打1…  相似文献   

17.
王孝武 《侨园》2014,(2):8-8
面对被舆论炒得沸沸扬扬的李某某案,北京某局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竞如是说:“李某某案中,法律被人利用,那个女孩本可以随时走掉,但是她最终还是跟这几个人在一起。而案发后.她应立刻举报这个案件,可她是在所谓的谈判不成的情况下,才举报了这几个人。她没有遵守职业道德,但她利用了法律的漏洞。”  相似文献   

18.
黄仲麟 《团结》2001,(4):42-43
那还是1998年的初秋,民革中央召开全国省级秘书长工作会议,我乘火车去兰州赴会,走出车站,民革中央机关负责接站的同志热情迎上前来对我说:“几位主席知道各省的秘书长十分辛苦,指示我们要把这次会议安排好。”短短几句话,饱含着民革中央领导对秘书长的关怀,对秘书长工作的理解,当然,会议本身就包含着对秘书长工作的期望。关于秘书长的定位,在民革章程里已有规定,即地方组织的秘书长是同级组织主任委员会议的成员,也是机关的行政首长。在协调上下左右的关系、促进领导班子的团结、改进机关作风、推进机关建设等方面起着  相似文献   

19.
某镇要拓宽一条街道,征求群众意见时,不少人都说:“好是好,就怕又要搞摊派。”某村的一座桥梁年久失修,人车行走很不方便,村干部打算重新修建,与群众商量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是好,就怕又要搞集资。”现实生活中,不少地方的领导同志都想为群众办点实事,做点好事,诸如修桥、修路、盖学校、办市场等等。然而,群众却对此响应不那么热烈,甚至反应冷淡。究其原因,并不是这些好事、实事群众不需要,而是过去有些干部为了出政绩,急功近利,打着‘人民事业人民办”的旗号,眼睛盯着群众的口袋,大部或全部向群众集资摊派。久而…  相似文献   

20.
十年前,即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方谈话。这个谈话极大地启发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振奋了人们的精神。我当时曾问一位地方领导干部,你们是怎样向群众传达的,传达后群众的反映如何?他说,他们采取原原本本向农民传达的办法,群众听得很专心,有的农民听后感动得流泪。邓小平同志的话确实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