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3,(18):29-29
美国皮尤调查中心对全球39个国家的民调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已经”或者“终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但对美国抱有好感的人为63%,对中国持好感的只有50%。其中日本喜欢中国的人最少,仅5%。这些数据显示,世界公众普遍看好中国的未来,但对此心态复杂,愿意为中国崛起鼓掌的人远不如我们期待的多。  相似文献   

2.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全球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日前公布"2010年全球幸福度调查"数据:71%的中国人表示自己"生活艰难",17%的人  相似文献   

3.
李家伟 《党政论坛》2011,(21):64-64
眼下有两大“热词”,一是“心穷”,调查表明,约1/5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有专家指出,“心穷比口袋穷更可怕”。二是“怀疑”,怀疑成中国人生活方式,地方政府越来越不被相信,即使有些猜测事后证明不过是一场谣言,但民众仍一边倒的怀疑。今天,这种“不相信”的情绪,已然渗透进多数中国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全科/家庭医生离中国人的生活还有多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实践述评本刊记者顾卫临1996年,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专家周有光给在国外的子女写信时,高兴地向他们“报道”说:“我也有家庭医生了。”并把自己与家庭医生之间签定的“社区家庭卫生保健合同”的复...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2,(7):48-48
据今年5月27日《解放日报》报道,博鳘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龙永图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的“上海论坛”上说,2009年,当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时,很多人在讨论中国何时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他却看到另外一篇外媒文章提出了“三个什么时候”:一是,中国什么时候使全球大多数的精英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留学欧美?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科院刚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0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公布了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完成的《2010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约1/5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社会情绪,对此,2011年1月12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刊发文章认为,社会分配的不公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被剥夺感”,即便是月人过万的白领,对未来的焦灼及不确定性也时刻警醒着他们“穷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0,(30)
与父母相处时间太短,沟通太少,越来越多的孩子对父母“心理闭锁”居高临下不能树立真正的威信,平等相待未必丧失父母尊严溺爱、娇惯和粗暴的后果一样,让孩子难以自立于社会真是“知子莫如父(母)”吗 中国人把“知子莫如父”常挂嘴边,到如今所谓“知子”已夹带了太多的水分。一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对父母“心理闭锁”,二来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变化很快,许多粗心父母根本追逐不及。据对北京、上海市13~19岁青少年的问卷调查,只有13%的孩子认为家长完全知道自己的心事,53%“略知一点”,23%以上的人认为父母根本不知道…  相似文献   

8.
国内四行业协会联合商务部在CNN推出“中国制造”广告,可以看出中国人想要与世界沟通的强烈意愿。但由于语言和意识形态的问题,在传统西方文化视野里,当这样一个被认为是异类的巨人其商品在全球无所不在的时候,对方往往由于不清楚你将按什么规则出牌,是否是自己的潜在威胁而心生疑虑。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持续快速发展,国人的腰包越来越鼓了,腰板越来越硬了,可心灵却越来越“脆弱”了。 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人生的思考 Q1.你认为下列哪种生活方式最适合于你的想法?请选一个答案。①经济上富裕、②有社会地位、③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④对社会尽力、⑤未回答。从各国调查情况来看,回答“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的比例最高,其百分比依次为瑞典86.7%、澳大利亚68.5%、美国66.3%、西德60.3%、南朝鲜59.4%、新加坡57.2%、英国56.4%、法国53.5%,巴西50.7%、日本46.6%、中国35.9%。回答“经济上富裕”者比例次之,其百分比依次为日本38.7%、中国31.3%、新加坡19.0%、英国18.6%、南朝鲜  相似文献   

11.
调查结果显示,80.1%的受访者经常使用“烦躁”“压力山大”“郁闷”“纠结”来表达心情;74.5%的受访者认为身边70%以上的人会不定期出现焦虑状况;而88.9%的受访者同意“全民焦虑症”已成当下中国的社会病。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08,(2):8-8
美国《新闻周刊》:没多少人害怕巨龙芝加哥全球事务学会和世界民意调查组织联合全世界研究中心所作的这项调查发现,14个被调查国家中的8个国家中的大多数公民认为,中国将最终在经济上赶上美国,他们对这一前景完全不担心。每个被调查的国家中只有不到1/3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的崛起会产生“负面影响”,而这些国家中的大多数人则认为中国的崛起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起码不是“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回大学政治系何明:据一份省区范围的调查报告显示,对当前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广大职工普遍评价不高:有46.6%的人认为它只重形式,不解决实际问题;12.8%的人认为它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仅有2%的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定效果,但效果还不够明显。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工作形式和人员素质不够认同,认为这种工作就是“哄”人的,连政工人员自己都不信。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信任危机”。摆脱这种“信任危机”,首先必须提高政工干部的素质,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中国市长协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时期,预计到2020年,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则有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唤起越来越多的公众对城市生活的关注和审视。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221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8%的人对目前的城市生活不满意,42.8%的人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15.
王建 《求知》2004,(7):16-17
最近有关机构开始发布一季度的主要经济运行数字,总的看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仍在继续攀升。一季度的GDP增长高达9.7%,而去年二季度受“非典”影响,GDP增长只有6.7%,是个低谷,如果按照前一阶段的增长速度不变则二季度有可能出现超过11%的两位数高增长。据此,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我认为中国不可能发生严重的经济过热与通胀,理由就是两条:  相似文献   

16.
段聪聪 《党政论坛》2010,(14):24-24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印度论坛上,一项最新民调引起与会两国官员和学者的注意。 论坛召开前,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公布了一项中印两国民众如何看待对方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3%的印度被调查者认为中国是印度的“伙伴”,只有23%的人认为中国是印度的“敌人”。调查还发现,33%的印度人相信,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一、何为“中国道路”中西学者对“八大”认识上的不同观点   八大作为中国社会转换过程中的一次重大会议,国内外学者都给予了足够的注意。但是 对八大的评价上,中西学者的看法相去甚远。中国学者 (以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为例)认为,“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 初步成果。”这一论断,肯定了八大寻求中国道路的重大贡献。中国学者认为,八大的路线 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道路的正确反映。《七十年》以“八大和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为标题,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多数人的心目中,一谈起“生活质量”,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收入、住房、交通工具(轿车),受教育程度、医疗保健,而环境状况(大气、水质、绿化、森林覆盖率)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内容。实际上,不但中国有关生活质量的统计体系中不包括“环境状况”这一条目,就是联合国有关组织的相关统计也未列人。而研究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方面的专家则一致认为:环境状况是衡量生活质量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指标,缺少环境目标,生活质量犹如无“皮”之“毛”对生活的关注已延伸到室外20年的高速发展使中国人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速度要快于人们的预期,老百姓…  相似文献   

19.
赵慧珠 《党政论坛》2010,(14):58-5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创造了30年间(1978—2007)GDP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8%的世界奇迹,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对于中国成功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中国经验”包括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市场经济以及发展经济不动摇等等。认真总结中国发展的经验固然十分重要,但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在总结“中国经验”的同时不要忘记“中国教训”。  相似文献   

20.
在地缘政治领域,忧郁的言论总能找到市场。近日,这种“忧郁生意”更是相当“红火”,英国《经济学人》、美国《外交》以及其他许多没那么大牌的刊物都满载各种悲观看法,认为全球秩序正在崩溃,认为美国拯救全球秩序的能力(和意愿)正在彻底下降,认为未来十年避免重大冲突的希望相当渺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