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消费经济思想,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消费指导思想。其核心是在差别消费中走向共同富裕。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消费经济思想为指导对消费体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引发了我国消费水平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既一脉相承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又与时俱进地从当时特定国情出发,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消费理论。深入挖掘和整理这些消费思想,对当前扩大内需、化解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丰裕的商品为消费异化奠定了物质前提。消费主义蒙蔽人的消费理性,蛊惑欲求消费,成为消费异化的思想根源。劳动还没有成为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劳动异化普遍存在。为了弥补在异化劳动中的苦闷和压抑。人们试图在异化消费中获得虚假补偿,劳动异化是消费异化存在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5,(10)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视角阐述了其消费思想,形成内容丰富的消费理论。他认为消费与生产既同一又互为中介,两者相互依存;资本主义前各社会的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不再是生产的目的,它和生产一同成为资本增值的要素和过程,是人的非自由的消费;只有共产主义社会的消费才是人的本真需要,它充分满足人的消费需要和社会公共消费积累。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为我国正确处理消费与生产、消费与社会积累的关系以及在国际上建立我国消费话语系统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作为出发点,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主张在消费的不同阶段避免环境污染,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循环消费思想。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循环消费思想对我们建构科学消费观以及发展和谐社会下的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消费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因其复杂的内蕴及社会定位至今也没有得到清楚的、学界一致认可的表述。马克思未直接提及过生态消费的概念,但在其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消费思想。在马克思的文本中,生态消费主要包含三重意蕴:生态消费是满足人的真实需要的消费;生态消费是复归人的本质的消费;生态消费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消费。三重意蕴体现了马克思生态消费思想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正确把握马克思生态消费思想的多重意蕴,不仅有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生态消费思想的实质,而且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有利于提高新形势下贯彻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方略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老子》一书中包涵有丰富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消极无为地适应自然。反映在生产上,表现为“无知”,要求“绝巧弃利”,反对任何工艺技巧,主张靠天吃饭;反映在消费上,表现为“无欲”、“知足”,主张回归人自然质朴的本性;“无知”、“无欲”的思想最完善的体现,就是构建寂静无事的“小国寡民”社会。《老子》消极无为经济思想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对地主阶级、农民阶级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却具备工作人群的消费心理。高校学生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在整个成人消费群体中处于时尚消费的前沿。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上的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以及折射出的生活状态及价值取向,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要求紧密相联。但是与此相对应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却显得相对滞后。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研究、拓宽和延伸原有的工作内容和领域,更多地关注学生消费心理。一、高校思政工作缘何要关注学生消费心理担负着"做人"工作的思想政治工  相似文献   

9.
管子俭侈并重的消费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被齐桓公尊称为“仲父”,是我国春秋时期最早的、功绩最显著的改革家。在其辅佐齐桓公时期,大力整顿内政,富国强兵,使齐国“九合诸候、一匡天下”,成为天下的霸主。他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及其反映在《管子》一书中的思想,对后世乃至当今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俭侈并重的消费思想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拟从管子的节俭思想、侈靡思想及其借鉴价值等方面对其加以探讨和研究。 一、管子的节俭思想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优秀传统,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一直都是中…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以来我国最终消费率从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而在持续下降的消费率中,居民消费率下降尤为严重,这是我国最终消费率严重偏低、国内需求不旺的主要原因.过去我国经济30年的发展,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来源于"三笃马车"中的投资、出口,而消费处于淡化的地位.如今,我国面临消费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即从第二次消费升级向第三次消费升级的转型.我们需要解决好城乡消费失衡、政府收入支出的合理性、消费者的消费差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晚年又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毛泽东一生的政治行为非常独特,其动因十分复杂。分析中国传统的忧患意识与毛泽东的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启示,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来解决中国的革命和改革问题,其战略基点是一致的。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正确解决农民问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将农民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思想,特别是找到了实现这一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考察分析建国初期中国城乡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兼顾、消灭城乡差距、城乡互助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梳理和总结毛泽东城乡统筹理论,对当前我国处理城乡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个过渡性的社会,赋予了经历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的中国社会以强大的经济动力,为继续走向社会主义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通过对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价值的原因、实质、认识的变化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要注重实践性、战略性和价值性三方面的启示,进一步提高对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历史必然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发展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坚持毛泽东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提出了不少新观念,实现了对毛泽东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比较两代领导核心的发展观,对于更好地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及其对中国发展实践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生产力思想内涵丰富。毛泽东的生产力思想,在理论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 设时期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实践上许多基本观点仍对我国今天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生产力思想。这体现在对生产力地位、作用和构成要素、发展主体的认识上。尤其是关于生产力标准的理论观点上。他坚持了对社会主义本质阐述和对社会主义建设判断的统一.明确生产力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小康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通过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比照,考察其中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文化领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自觉而坚定地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文化在当今世界国家竞争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当代发展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具有意识形态的一般特征,同时也具有同其他意识形态不同的个性特征,这种特征主要包括人民性、先进性、科学性、实践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