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群龙戏海,一路打来势如破竹,凯歌频频。而在众多的部队中,有一支部队尤为令人瞩目,这支部队在辽沈战役的胜利中功不可没,辽沈战役也彰显着这支部队的风采。  相似文献   

2.
丁金栋 《党史纵横》2010,(10):37-37
1949年1月14日天津解放后,东北野战军10纵160师奉命进驻北平外围的固安一带。稍作休整后,部队官兵就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战前训练,为解放北平做好准备。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160师广大指战员整装待发,准备南下解放全中国。此时,东北野战军政委罗荣桓、  相似文献   

3.
伍星 《党史博览》2010,(4):32-35
1948年9月10日.按照中央军委的战略决战计划.东北野战军主力开始大规模调动,兵锋直指锦州。9月下旬.东北国民党军与关内的联系被解放军彻底切断。蒋介石如梦方醒,亲飞北平、沈阳督战,穷于应付。为便于指挥,位于哈尔滨双城的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准备南下.同时决定东北野战军二局同行,以利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发展,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多次整编,以形成较正规的大规模野战集团,集中优势兵力,彻底摧毁国民党的有生力量,共计有东北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野战军下辖若干兵团、军(初称纵队),还有少数独立师,各野战军兵力数十万,完全可以挑起在广大地区独立遂行战略战役任务的重任。其中,这些野战军部队先后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三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11,(6):19-20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的硝烟尚未散尽,党中央、中央军委便不失时机地作出部队停止休整、立即进军关内的战略决策。遵照中央的命令,东北野战军刚刚组建的12个纵队及特种兵部队近百万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军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6.
慕安 《党史博览》2009,(7):49-51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中,在内蒙古东部地区活跃着一支以蒙古族为主,包括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汉各族士兵组成的内蒙古骑兵部队。这支骑兵部队于战火中诞生,在战斗中成长,先后参加了解放军同国民党军争夺东北的一系列战役、战斗。特别是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师长王海山、政委胡昭衡)、第二师(师长白音布鲁格、政委胡秉权),在辽沈战役中与东北野战军主力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5,(3)
<正>广东惠州驻有一支被称为"岭南雄师"的部队,这就是隶属广州军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集团军。绝无仅有的"第五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集团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熟悉军史的人都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几大野战军——西北、华北、中原、华东野战军都没有第五纵队,只有东北野战军有第五纵队。为何?  相似文献   

8.
正参加辽沈战役的工程兵部队,是当时东北野战军中编制人员很少的一个年轻的兵种。这支部队的基础是延安炮校的工兵队,抗战胜利后被扩编为工兵大队,后改为工兵营。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工兵营奉命随炮纵主力南下北宁线,部队从四平乘火车出发,到阜新北面一个小车站后,即以日行150里的速度徒步向义县疾进。9月27日,部队到达义  相似文献   

9.
1958年,毛主席说部队要山、散、洞。 意思是要准备打仗,部队要住到山里去,打山洞,防原子弹,不要集中在城里。周总理对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说,除总部外,北京军区不宜住在城里。 当时,北京军区全在城里。1949年初,北平达成和平解放协议,从1月22日起,傅作义的20多万军队陆续开出城外,听候改编。傅作义的部队还没出城,最先进城和傅作义签字的解放军代表是东北野战军的参谋处长苏静。当时,“林罗刘”还交代他一个任务是给东北野战军号房子。东北野战军最先进城接防,接着,华北军区领导机关搬进城里。之后,到了春天,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才从西柏坡来到北平。  相似文献   

10.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前胜利宣告结束,解放军从此拥有了稳定的战略后方和一支数量高达百万的强大战略机动力量。此时此刻,共产党人的最佳选择无疑就是迅速将东北野战军开入关内,以决战的方式将平津一带国民党军就地全歼,进而挥师南下,一统大江南北。对于国民党军而言,其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东北野战军入关之前,将己方部队撤出华北,转用于其他战场。  相似文献   

11.
粱志恒 《世纪桥》2013,(2):14-16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妄图独占抗战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控制全中国。1945年11月初,共产党从情报中获悉:国民党准备派部队在东北哈尔滨一带进行空降。为了粉碎蒋介石的企图,上级立即决定,派部队火速赶往哈尔滨一带建立根据地,以消灭国民党部队。  相似文献   

12.
正虽然因为整编而被多次改名,从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到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韩先楚领导的"旋风部队"的威名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旋风部队"的称谓始于1946年的东北战场,来自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在调离东北时情不自禁的一句话:"在这里,最难对付的是韩先楚的‘旋风部队’。"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出任东北行营主任后也在日记中写道:"韩先楚是很难对付的‘旋风司  相似文献   

13.
米耑 《湘潮》2012,(1):50-56
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是辽沈战役最先出场的首发阵容,也是抢占台安、截断廖耀湘兵团退路的奇兵,更是攻锦作战中独攻半城牺牲最烈的英雄部队。可是长期以来,在许多回忆录和影视作品中,八纵往往是“负面教材”,经常作为戏剧冲突和吸引眼球的“佐料”。  相似文献   

14.
张志辉  许建新 《世纪桥》2008,(19):37-40
<正>林彪坚持首战长春,毛泽东则要求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1948年2月初,东北野战军节节胜利的捷报,传到了中央军委。毛泽东指挥各大战场的野战军向国民党军队反攻,他高瞻远瞩,在2月7日致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等密电中,提出了东北野战军下一步作战的构想:一是打抚顺、  相似文献   

15.
舒云 《党史博览》2007,(11):13-16
林彪犹豫再三,打不打锦州 1948年秋,东北的国民党军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大城市里,死也不出来,害得东北野战军无仗可打.虽然攻打大城市的条件还不十分成熟,但也只有这三锤子"买卖"了.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主张打锦州,而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认为长春好打一些.经毛泽东同意,东北野战军首攻长春.  相似文献   

16.
正参加辽沈战役的工程兵部队是当时东北野战军中编制人员很少的一个年轻的兵种,这支部队的基础是延安炮校的一个工兵队,抗战胜利后到东北扩编为工兵大队,后改为工兵营。1948年9月,工兵营奉命随炮纵主力南下北宁线。部队从四平乘火车出发,到阜新北面一个小车站下  相似文献   

17.
倪良端 《党史纵横》2014,(1):9-11,37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时,国民党部队主力精锐已基本被歼灭。但是,地处西北的马步芳、马鸿逵部还有较强的战斗力。在东北和中原地区的战事基本结束时,毛泽东决定以第一野战军为主,连同华北野战军第18、第19兵团迅速向西北进军,剿灭马步芳和马鸿逵的反动武装。时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员的彭德怀受命于1949年6月挥师西指,集中主力与马步  相似文献   

18.
赵镝 《新长征》2011,(7):29-29
东北全境解放后,吉林省各族人民把支援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还把一部分战备物资交中央调剂,支援其他野战军。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中,经过1947年连续发动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我东北野战军已经把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分割、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大要点及其附近狭小地带。在东北野战军的冬季攻势已经取得重大胜利之际,1948年2月7日,毛泽东致电东北局和东北军区的主要领导人,通报了全国各个战场的基本形势,要求东北野战军利用冰期歼灭敌人,同时分析了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今后动向,明确指出,“你们应准备对付敌军由东北向华北撤退之形势”,并提出了“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的战略设想。此后,东北野战军经过近半年的作战实践探索,历经几次重大决策变化,才取得了辽沈战役的最终胜利,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战略设想。回顾组织实施辽沈战役过程中经历的几次决策变化,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辽沈战役的组织实施过程和深刻认识辽沈战役方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1964年,国外某军事代表团访华时,要求我军介绍平津战役。中央军委指定国防部副部长、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负责介绍,因为刘亚楼参与指挥了平津战役的全过程。当时平津前委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统一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参战部队,同时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刘亚楼为司令部参谋长和天津前线司令部司令员。根据我的回忆和记录,将刘亚楼的谈话整理如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