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晓铭 《广东党史》2011,(7):39-42,44
粟裕,共和国的第一大将。他从一名普通班长一步步走到华东野战军统帅高位,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功高如日月。反"围剿"中,他用兵如神,活捉张辉瓒;解放战争时期,他勇当先锋,七战七捷;血战孟良崮,他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全歼"国军"王牌军第七十四师;淮南战役,他是第一大功臣。  相似文献   

2.
汉代刘向的《说苑》中记载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的故事。田忌由于同相国邹忌闹矛盾,就离开了齐国逃到了楚国。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的赵括是个悲剧性人物,他作为赵国的大将军,率四十万大军与秦将白起作战全军覆没,自己也死于疆场,从而留下“纸上谈兵”的千年话柄,可谓身败名裂,给后世用人留下多方面的启示。据宋代学者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记载,当时有四个人对赵括作过评价。第一位是秦国的应侯范睢,他派人散布说:“秦国所怕的,只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好对付,而且他也快投降了!”不过,这个评价乃是一计,话是反说的,目的只是想找一个容易对付的对手。赵王中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第二位是蔺相如,他劝赵王不要用赵括,说:“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的…  相似文献   

4.
郑冠军  伍铃 《求实》2006,(Z1):209-210
一、"多米诺"心理效应的阐释 多米诺效应也称多米诺骨牌效应.多米诺是西方一种长方形的骨牌,如果把许多张多米诺立着排成行,将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碰倒第1张,可以推倒后面的牌,那么所有立着的多米诺就会一张张地跟着倒下.这种现象就称为多米诺效应.因为这一连串看似分离的骨牌,实际上却组成了一个具有连锁关系的共同体:一张牌倒下,就会引起其它牌的连锁反应--全部倒下.其物理原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己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张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多米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种现象反映在人的行为上,表现在人在决定自己行动时,往往参照别人的行动,而产生一种较强的从众心理,形成心理上的"多米诺"效应."多米诺"效应是人产生各种盲从行为的心理底线,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产生各种思想问题的心理防线的堤坝.  相似文献   

5.
北白川能久(1847~1895),日本北白川宫人,曾任侵华日军近卫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1895年在入侵台湾南部地区的作战中,被台湾义军击成重伤毙命。死后,被追晋为陆军大将。明石元二郎(1864~1919),日本福冈县人,曾任侵华日军台湾军司令官兼台湾总督,陆军大将。1919年从日本乘船至台湾复职时,因船触礁沉没而葬身于台湾海峡。英太郎(1871~1930),日本福岛县人,曾任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官,陆军大将。1930年在旅顺关东军司令部暴病而死。白川义则(1876~1932),日本爱媛县人,曾任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陆军大将。1932年在上海被朝鲜革命志士炸伤,…  相似文献   

6.
韩继云 《党史博采》2004,(12):41-44
粟裕大将是我军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之一。他一生指挥战斗无数。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的军事指挥才华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先后独立指挥和参与指挥了苏中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 战役、渡江战役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其中,在粟裕的军事指挥生涯中,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13—16日)的制定和实施,是粟裕军事指挥才能的充分发挥和展现,是神来之笔,值得大书特书。 此役,粟裕与陈毅密切配合,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 雄气概,采取“猛虎掏心”战术,指挥华东野…  相似文献   

7.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之前,装甲兵司令许光达听说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心感不安,遂提笔写了一份《降衔申请》,呈送毛泽东主席。在这份《降衔申请》中,许光达十分谦逊地从德、才、资、功方面指出自己与大将军衔的不相称之处,言辞恳切地请求将自己改授为上将,把大将军衔另授予其他功勋卓著者。  相似文献   

8.
许光达,湖南长沙人,1908年出生,解放后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作为开国大将,许光达身经百战,所向无敌,铁骨铮铮。然而,在面对妻子、儿子、父亲、兄弟这些亲人时,大将柔情的一面也会表露出来。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始终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情感,用共产党人特有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与情。这一切堪称世人楷模。  相似文献   

9.
报载: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之前,装甲兵司令许光达听说自己被授予大将军衔,十分不安,遂给毛泽东同志写了一份《降衔申请》.在这份《降衔申请》中,许将军十分谦逊地从德、才、资、功方面指出自己与大将军衔的不相称之处,恳切地请改授其上将,另将大将衔授给功勋卓著者.  相似文献   

10.
2010年5月6日晚,因长时间连续加班办案,精力透支,彭文忠在办案归来进家门时猝然倒下,为检察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时年40岁。从事检察工作17年中,没有办过一件错案、所办案件没有一件超时限,  相似文献   

11.
对多年来社会上有关粟裕对授予他大将的军衔不满,受到毛泽东同志严肃批评的传说,粟裕大将身边的工作人员鞠开同志撰写了<粟裕大将授衔真相>一文,刊登在<北京日报>上作了澄清.实际情况是,1955年授衔时,党中央、毛泽东原本是要给粟裕授元帅衔的,是粟裕高风亮节,自己不要,把元帅衔主动让了.作者鞠开当时并不知情,得悉邵力子说粟裕应评元帅的消息后,当作一个喜讯兴冲冲报告粟裕,并把材料指给他看,以为他会高兴的,哪知他脸一沉,脱口而出:"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相似文献   

12.
<正>张云逸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是十位大将中年龄最大、资历最深的一位。享有"三高"大将之美誉:一是高资历,他不仅参加过同盟会,1926年加入共产党时已是国民革命军的师参谋长,衔至少将;二是高龄,他出生于1892年,授大将军衔时已届63岁高龄;三是高薪,不说国民革命军时期,到共和国大将时,他拿着元帅的工资。张云逸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虽身经百战,冲锋陷阵,却从未受过  相似文献   

13.
自信     
人不可有自卑、自负之心,但不可无自信。 自信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时的从容镇定;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 游刃有余;是竞技场上,稳操胜券的不动声色;是谈判桌上,成竹在胸的大智若愚。勾践卧薪尝胆是 自信,廉颇负荆请罪也是自信;司马迁忍辱著书是自信,苏武持节牧羊也是自信;太公钓鱼是自信, 毛遂自荐也是自信。 自信不一定惊涛拍岸,许多 时候,它只是一条执著的小溪; 自信不一定是大红大紫,它只是 一株坚韧的小草。 自信不仅是肯定自己,而且 是善待自己。同样是一颗松籽,如果你落在了石缝中,就不必和…  相似文献   

14.
苦窑工找党     
在我们共和国的10位大将中,有一位出身十分贫苦的大将,他就是在战争年代一家有38口人为革命牺牲,他自己在南征北战中9次负伤,全身留下17处伤疤,左腿为二级残废的开国元勋——徐海东。徐海东原名徐元清,190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徐家桥村(今属大悟县)一个世代陶工之家。徐海东小  相似文献   

15.
论才救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6):47-47
春秋时,楚国的大臣伍举与蔡国的大臣子声都是有治国之才的贤人。但楚王昏愦,致使楚国小人当政,贤臣被贬,纷纷外逃。伍举的岳父王子牟也因受人诬陷,逃亡在外。有人乘机在楚王面前进谗,说伍举与王子牟共同谋反,是伍举放跑了王子牟。楚王大怒,下令缉拿伍举,为保命,伍举仓惶逃往郑国。在郑国伍举遇到了为晋国当使臣要去楚国的子声,便向子声倾诉了自己的冤情及仍想回到楚国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粟裕大将是我党我军一名卓越的军事家。他驰骋沙场.身经百战,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在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中,他六次负伤,以自己的热血为中国革命书写了极为壮丽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开国大将陈庚因腿伤,拟前往苏联医治。途径哈尔滨,一道对他的密杀令先他而来……接令者经过艰难抉择,终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当事人接受来自家乡的文史研究人员采访时,道出了这个尘封已久的、连陈庚大将自己一生都不知道的秘密……陈庚不知道:一道密杀令已先他而来  相似文献   

18.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大将中,有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是十大将中最年长的一位,授衔时已经63岁;他是大将,却拿着元帅级别的工资;他身经百战,数次历险,却从未受过伤.他就是被毛泽东称赞为“老成持重,威望颇高”“模范的共产党员”的张云逸.而张云逸与韩碧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同样富有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战略之页》报道,中国陆军新近悄然列装一款名为"QBU09"的12.7毫米大口径狙击步枪。该枪的特点是除了能在千米之外取人首级,还能巧妙狙杀敌军轻装甲车辆,例如装甲薄弱的军用悍马越野车。  相似文献   

20.
在 1955年至 1965年期间 ,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有 160 3位高级军官被授予将军军衔 ,其中 10位大将 ,57位上将 ,177位中将 ,1359位少将。在这千余位将军中 ,有一位将军的籍贯是越南河内。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惟一的一名外籍将军 ,他叫洪水。洪水原来不姓洪 ,他姓武。洪水这个名字是他到中国后自己给自己取的。洪水的父亲叫武章华 ,是位教书先生。 190 8年 10月 1日上午 ,武章华正在学堂教书 ,有人传口信来说 ,老婆快要生孩子了。武章华赶紧回家 ,一进门 ,就听到孩子刚出生时的啼哭声 ,并知道是个男孩。武章华高兴极了 ,拉开大门 ,向远方眺望 ,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