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抚矿集团老虎台煤业分公司的展窗内,镶嵌着好多张“全家福”。这些全家福既有班组成员集体这个“家”的合影,也有员工及其家属的合影。其中的一张照片甚是引人注意:前排正中间坐着一位70岁左右的白发老妪,旁边站着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后排则是一对脸上挂满了温馨笑容的中年夫妻。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矿工之家:矿  相似文献   

2.
在抚矿集团老虎台煤业分公司的展窗内,镶嵌着好多张“全家福”。这些全家福既有班组成员集体这个“家”的合影,也有员工及其家属的合影。其中的一张照片甚是引人注意:前排正中间坐着一位70岁左右的白发老妪,旁边站着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后排则是一对脸上挂满了温馨笑容的中年夫妻。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矿工之家:矿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工作中整理一组照片时,其中有一张引起了我的注意。照片中:从右至左,叶剑英、毛泽东、陈云、邓小平、陈叔通、林伯渠等六人站在北京西郊机场上,都面带笑容地遥望同一个方向,看神情应该是在等待迎接谁的到来;身后还站着另一群人,因为太远而辨认不出人和面部表情。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名篇《纪念白求恩》,使白求恩的名字家喻户晓.在白求恩纪念馆内,有一幅经典的油画,画面是毛泽东亲切会见白求恩时的情景:在延安一间陈设简陋的房间里,毛泽东与白求恩在一张桌子两边面对面坐着,交谈甚欢.画面尽管传神,可惜这是画作,不是照片.前几年,突然出现的一张毛泽东与白求恩在延安时的合影,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张由原延安军工局技术员梁松方拍摄的珍贵历史照片.照片反映的是1939年延安各界庆祝五一节时的情形,画面中是欢庆大会的主席台,主席台上站着几个八路军军人,讲台的右边是我的父亲、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的滕代远,抗大教育长罗瑞卿站在讲台前整顿清点队伍,讲台左边戴眼镜者是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高自立,主席台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会场警卫战士,扛着步枪威武肃立.我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这张照片,这是由拍摄者梁松方之子梁晓江送给我留作纪念的.看着照片里父亲英姿勃发的军人形象,我不禁陷入对他的深深思念之中,同时也对照片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当时如何欢度节日产生了兴趣.据此,我查找了有关历史资料和父亲的回忆,试重现1939年延安五一节的情景.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家中存放着三张普通的合影照片,上面的记录时间分别是1994年5月、1996年8月、2006年8月,它记录了我曾经在工会岗位上那难忘的岁月.这三张照片,有两张是参加兵团四师工会干部培训班的情景,一张是参加四师工会举办的工会宣传、文体经验交流会的.也只有这照片,才让我想起自己曾是一名工会干部.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的相册里,夹着两张彭德怀的照片。一张是1958年12月1日他接见全国青年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军队代表时和代表合影。我就站在他后面的一排中。照片上的彭德怀元帅一身戎装,朴实英武,厚重威严而又意气风发。另一张是1967年7月他被红卫兵用"喷气式"押上北京航空学院万人批斗大会时照片。我作为"万人"中的一分子站在群众队伍前面,离他咫尺之遥"。昨天还是功臣,今天变成祸首"(毛主席语),历史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张流传了几十年的老照片.几十年来,它曾多次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刊载,并一直陈列在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中,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人瞻仰她们的英姿.但照片拿在眼前时,照片上的主人公们却从未见过这张照片.然而照片只记录瞬间,历史却是永恒的,照片中高高飘扬的旗帜上赫然写着"完县县政府各团体奖-北神南大刀队".  相似文献   

9.
在斯诺的著作<西行漫记>的封面上,有一张红军小号手的照片.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红军形象.可照片中的红军战士到底是谁?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是谁留下这宝贵的历史瞬间?这些都鲜为人知.我们在举办"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革命文物"陈列时,陈列了这照张片,可照片的说明,只能用"抗战之声"或"西征红军在宁夏"这样很简单的文字.当参观者问起这张照片的详情时,我们却不能回答清楚.这就促使我们要下决心调查清楚这张照片的详细情况和当时所发生的历史事件.通过对红军西征和在宁夏的革命活动进行深入调查,我们弄清了这张照片产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0.
爸和妈在高邮湖上拍过一张照片。照片里,微风吹拂着他们的白发,两人都笑眯眯的。爸在讲,妈在听。都说这张照片拍得好,人戏称“高邮湖上老鸳鸯”,爸和妈对这个称呼是赞许的。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15,(1)
<正>近日,笔者来到韶山市采写收集党史资料,见到韶山村村民毛泽友家的厅堂里,悬挂着一幅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与乡亲们合影的照片。提起这幅照片,毛泽友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笑容,他说:"这张照片,就是毛主席与亲戚、邻居聊天时照的,我父亲毛贻笙站在后排左数第二个位置。"这幅照片,曾被一位外国记者从摄影师侯波那里拿到带至国外,几十年后才被辗转送回到韶山。1959年6月26日早上7点左右,毛贻笙在毛泽东父母坟山下割牛草,一位着  相似文献   

12.
在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岁月里,有许许多多照片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如果用照片来展示这充满激情的年代,无论以哪种方式来选择,有一张照片肯定不会被遗漏,这张照片就是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的小姑娘》。  相似文献   

13.
赵艳珍 《广东党史》2010,(2):24-25,33
<正>在珠海市档案馆,珍藏着一张周恩来总理1963年12月视察万山要塞时与要塞干部的合影,照片中的周总理身穿中山装,微笑地站在众多的身穿军服的部队干部中间,身旁是身穿深色中山装的张治中。这是历史留下的唯一一张周总理在珠海的照片,但却没有文字记载。经  相似文献   

14.
晓鸣 《党史天地》2007,(9):38-39
在天津市河西区体院北一区一幢单元楼里,装修朴补无华的房间,一张书桌的玻璃板底下,嵌着三张毛主席与身边工作人员合影的照片。在毛主席身边站着一位风华正茂的中年人,他叫庞恩元,是毛主席的厨师。当年他刚跨人“不惑之年”,而今,已是78岁高龄的老人了。我的采访就从这几张合影照片谈起。  相似文献   

15.
空空的房间,一张瘸了腿的漆木桌孤独地摆在正中间,旁边的炕上堆着一堆烂棉絮,斑驳陆离的黄泥巴墙上挂着一张毛主席像,一家老小正就着咸菜喝稀粥……目睹这一幕,市委组织部对口扶贫开县的挂职干部梁艳流下了眼泪。  相似文献   

16.
正对参与援鄂战疫的贵州医务人员来说,一年前援鄂那段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光注定终身难忘。至今,他们的手机里,还珍藏着一张张当时拍下的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抗疫记忆……"这张照片是我援鄂出征前,和妻子章婷在机场的‘吻别’。"照片上的两位主角就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士黄秀峰夫妇。  相似文献   

17.
<正>我父亲江涛留下两张在志愿军战俘营拍摄的老照片,一张是1950年12月王钟华等17名志愿军俘管干部的合影,站在正中间的王钟华笑容非常灿烂;另一张是1951年2月2日美军战俘步入和平会场的情景,战俘们的精神轻松舒畅。我父亲任志愿军司令部情报处处长时,审俘是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因此我一直关注志愿军战俘营的史料。  相似文献   

18.
正照片见证伉俪情深我的爷爷李克农于1962年去世。当时生活简朴,也不注意收藏,所以爷爷留给后人的东西很少。如果谈传家宝,一张爷爷亲笔签名的照片,背后倒有一些值得铭记的故事。这是一张爷爷奶奶的合影,拍摄于1940年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爷爷很喜欢,一直珍藏着。1917年,爷爷和奶奶结婚,两人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虽然聚少离多,但感情深厚,既是恩爱夫妻,又是革命战友。1961年1月,奶奶去世,爷  相似文献   

19.
在已故原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七大队第六中队上尉飞行员,后为浙江省龙游县政协委员的祝葆卿先生那里,一直保存着一张发了黄的合影照片。照片上是一架美国造的老式单引擎军用飞机,飞机旁边站着毛泽东、张闻天、秦邦宪、彭德怀、林伯渠、萧劲光等开国元勋和老一辈革命家。其中有两个人穿着飞行服,一个是当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另一个就是祝葆卿。  相似文献   

20.
这是开国大典上的一张经典照片。一位年轻人站在天安门观礼台毛泽东身后,他是谁?他为何站在这样一个显赫的位置上?他叫赛福鼎,他是代表新疆各族人民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后,参加开国大典的。让我们打开史册,领略一下他那不平凡的人生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