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心灵的节拍     
7年前,我回到了我的出生地,蒙大拿州的一个小镇。那时我刚满18岁,而且觉得自己是个百分之百的城里人。虽然说在镇边的小河里游泳,在路边的小卖店里买牛奶冰激凌都是很有趣的事,但我却不想在这里久留。城里人在我们这个只有7600人的小镇里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他们也许是到附近的农场度假的。有一些人能留下来多住一阵子,但他们四处看看,问候几句你好,就又都打包回城里去了。有很长一  相似文献   

2.
同桌     
也许这样美丽的夜里,我不应该如此感伤。窗外是灯红酒绿的世界,许多行人,或男或女、或单或双,好像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似的车驰步行,来来往往。  相似文献   

3.
打桥上走过     
姜米粒 《新青年》2006,(3):46-47
1 她的单位门前有座天桥,是修高架桥以后修的,在天桥之前过马路的人走地下通道,地下通道之前走地面人行道.印象中,走地面人行道的时候好像没有红绿灯,仿佛也没有斑马线.马路的对面是家属区,马路的这边是工厂,工厂是个万人大厂,早晨、中午和晚上,几万人来来往往,没怎么听说出交通事故.地下通道时代,有的人图方便在上面横穿马路,撞死人的事情便开始发生了.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中,上海淞沪英勇抗击日寇的谢晋元八百壮士广为人晓。而桂林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八百壮士却不为人所知。本刊特约桂林对地区抗战史有深入研究的唐伟雄先生撰写此文.以此铭记血性男儿,勿忘先烈。  相似文献   

5.
令我敬畏的父亲 我并不想去打工,好不容易才放一个年假,我希望能和朋友一起开车兜兜风,或是站在百货商店的门前,一边聊着天儿、梳理着我们的小分头,一边看着新年里来来往往经过的女孩子.但我却不敢将真实的想法告诉父亲.生性敏感、胆怯的我害怕会因此而激怒他,看到他那双瞪圆的蓝眼睛及涨红的面颊……  相似文献   

6.
    
乌贼藏 《新青年》2013,(1):12-14
他的直感告诉他,他离这个家伙已经很近了,他甚至感觉有些人明明知道这个人的存在……Chapter1他走在这条满是烟尘的街道上,四处打量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这是一个城市边缘的农村,墙砖的红色已经斑驳,手写体的计划生育等标语显得不合时宜。宽敞的马路两旁全是卖菜的农民,人们踩在满是剩菜和烂水果的地上讨价还价。他从包里掏出胶水,找了一个还算平整的墙面贴上了一张自己复印好的素描。素描  相似文献   

7.
因为卑微     
人北野讲过一个故事。王蒙在文革期间被批斗,诗然后被送到新疆农村劳动改造。从上海到新疆农村,其间的反差何其巨大。即使是水土差异,也足以让人痛不欲生了,何况王蒙是个有政治污点的人。在贫困的农村,王蒙却受到了农民的礼遇。农民们并不认为王蒙是个坏人,他们以最淳朴的方式帮助王蒙。那些个本来足以折磨王蒙的流放日子,却让他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情。多年后,王蒙返城了。再然后,王蒙成为中国文坛的巨斗。有记者追踪当年善待王蒙的农民。他们在新疆找到了那位农民,记者问他为什么要保护王蒙。那位农民说:“因为,这个世间除了国王,还需要诗…  相似文献   

8.
日本见闻     
半个多世纪前的一个静静的夜里,一个人写下了这样的诗行:"浓眉黑须现眼前,寂寞今夜更怀念。"这个人是日本的女歌人山本初枝,她所怀念的人是中国作家鲁迅。山本初枝是在1932年1月28日发生的那场悲惨的事变之后离开上海回日本。行前,鲁迅曾经写了这样素朴却深情款款的诗送别她:"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相似文献   

9.
上善若水     
明朝的上海,是小地方。这小地方却在嘉靖、隆庆年间,出过一位首辅,即宰相。他就是徐阶(1503—1583),《明史》称他为华亭人。华亭,即今之松江。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和彼得堡的一项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中俄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的10个方面40个指标进行了异同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发现,在两城市居民认同率都较高的身份中,上海人比彼得堡人更重视家庭身份和自我综合评价,而彼得堡人比上海人更看重自我人口学身份;在认同率较低的身份中,宗教身份和民族身份对彼得堡人比上海人相对更重要,而职业身份对上海人比彼得堡人更重要。两城市居民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结构的异同点,一方面显示了社会认同在一定意义上来自于福利结构的渗透,另一方面则充分体现了中西文化"自我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关键词当心背离了世界,那么普世的价值便会变得一文不值。闭上双眼,不去看这世界的来来往往;堵塞双耳,不去听这世界的是是非非。即便是绚丽多彩又于我何干,我不曾迷恋一丝的喧闹浮华,也不曾追逐片刻的奢美惊艳,一个人的脚步始终走在自我沉沦的路上,不是来时。沉醉在四周的黑寂之中,听着窗外风声的躁动,我屏住呼吸,试图不去惊扰它们的私语。将自己陷入黑  相似文献   

12.
1920年2月19日,是农历大年三十。爆竹声中辞旧岁。本是家家户户过新年的日子,获得保释出狱的陈独秀却在这一天抛妻别子,秘密地从北京抵达上海。谁知,一到上海,陈独秀就生病了,五六天起不了床。  相似文献   

13.
晓黄 《新青年》2006,(7):17
有这样一则关于幸福的故事,它简简单单,却有一种穿透岁月的力量,直教听过的人荡气回肠. 上个世纪60年代,一个上海的中学生插队来到北大荒. 那年他才满17岁,还没有读懂这个世界,就被无情的命运从繁华都市抛到这个冰天雪地的异乡.  相似文献   

14.
珍珠天生寡言,却爱扎在人堆里看别人的面孔听人讲话.搬把小板凳,拄着下巴颏,累了便趴在膝盖上睡过去,梦里都是笑意.在上海读完大学便留在那里谋生,一呆5年,然后背着简单行囊,穿一条混身是洞的牛仔裤回到故乡.这一去,9年未见,故乡哈尔滨.  相似文献   

15.
壮哉,张杰     
一个靠经营粽子、茶叶蛋、河蟹为生的香港小商贩,全家十多口人挤在30平方米的住房里,吃的是青菜、豆腐,出门骑自行车,归乡坐硬席,却用毕生积蓄和小本生意所得收入,竭诚为故乡捐资兴学。知情者无不肃然起敬,为之动容,为之喝采──1988年,上海《报刊文摘》刊载了这...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般人来讲 ,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这些地方令人心驰神往 ,而“西部”则是可怕的字眼 ,因为它与荒凉、落后、偏僻、艰险联在一起。而对于生活在西部的科学家和文化人来说 ,则就不同了 ,那里是他们的精神天国 ,是梦魂牵绕、掘“宝”淘“金”的绝好去处。新近我在走访了新疆之后 ,终于明白了几十年来大批上海籍学者、科学家为什么终生不愿离开新疆回到上海过安逸生活的真正原因。我在新疆采访了不少上海人 ,最令我感动最具传奇色彩的还是上海籍女科学家穆舜英。穆舜英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前任所长 ,是中国也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17.
当莫北风尘仆仆地从深圳来上海看我时,我的确是感动了.站在落地窗前看上海的夜景,一如五年前刚到这个城市,满是矛盾和惊奇.小北从后面抱住我,认真的说:"冉冉,我只是想要一个爱你的机会."我努力想搜寻电影里某个与此相似的片段,却无疾而终.我知道莫北爱我,却从不说破.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2007,(4)
上海人最讲究吃,上海人最讲究吃大闸蟹。在北方当成宝贝似的海蟹,是上不了上海人家的台面的。上海人讲究的,是吃河螃蟹,尤其是那美味绝口的大闸蟹。老上海,在店里一坐,一碟浸了姜末的镇江老醋,一壶煮开的绍兴黄酒,接着是一只或是两只红橙橙的大闸蟹。老上海们慢条斯理地戴上花镜,两袖往上一捋,这才下手开吃。吃大闸蟹不用刀叉筷子,工具就在蟹的身上。吃大闸蟹是有程序的:揭开腹盖,放走热气,拧下一只螯,再用这只螯拨去蟹的边毛和内脏,  相似文献   

19.
不经意间,中国社会正凸现一类特殊的群体- -城乡"两栖人"。说他们是城里人,他们却在乡下搞种植、养殖、垦荒、造林;说他们是 乡下人,他们却在城里有住房、经营场所。一项权威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城乡"两栖人"约 有70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8%,这是个不可小视的社会阶层。他们是改革开放催生 的"混血体",是搞活城乡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生力军。奇特的"围城现象"城里人下乡创业,乡下人进城发展,城乡对流,优势互补,这一奇特的社会景观被社会学家 称之为"围城现象"。1997年10月,上海嘉诚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启周,带着儿子到…  相似文献   

20.
为了梦想,抛弃一切 吴非是生在上海,长在江西的80后.复旦大学毕业之后,和大多数人一样过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身边的朋友大多重复着同样的目标:上班-攒首付-供房子,吴非却不想过早进入这种失去梦想的生活.他想周游世界,尝试生活的更多种可能.朋友们得知他有这个想法,都劝他挣到更多的钱再去,到时候才可以更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