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社会和谐进步的“润滑剂”和精神基石。在海峡西岸,深厚的人文底蕴正成为经济建设的“新动力”,文化与经济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但要实现福建省的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要下真工夫。  相似文献   

2.
陈伟 《岭南学刊》2000,(2):74-76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准后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升温 ,预示着21世纪必将是知识产业、文化产业日趋繁盛的新世纪 ,文化产业将成为引领经济群雄前行、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支柱产业”。发展“朝阳产业”需要有“朝阳观念” ,因为文化产业的振兴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作基础。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州应站在新的起跳点上 ,通过充满科学理性精神的思想创新 ,确立符合本地实情和时代要求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观 ,以“朝阳观念”迎接文化产业的新兴。创新之一 :超越文化产业即市场化的观念 ,确立文化产业适度市场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中心城市,海口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创新发展思路,大胆探索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担当起推动海南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龙头。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全省的一半以上,比2009年增长12.09%,占GDP比重高出全省的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一、文化产业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 文化产业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这一界定基本上概括了文化产业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文化的属性;二是产业的属性。就前者来讲,文化产业必须具有文化的内涵,能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就后者来讲,文化产业必须具有产业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颜彦  张乐 《半月谈》2004,(15):4-26
民营文化企业究竟是怎样“长大”的,恐怕一时难以说清。近10年来它们羽翼渐丰。却一直未被纳入富方视野。但许多人都注意到,近一两年来浙江民营文化企业的成长突然呈“爆发”之势。我们同样注意到。其蓬勃兴起的背景是:当前,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世界性趋势。文化产业市场也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又一角力场;党的十六大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加快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做出新的部署.开启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的“引擎”,其建设也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核心要素。近年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浙江提出构筑“两大创意城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31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三级空间布局架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建立,产业集群效果明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7.
眼下,国内各界,政府、产业界以及学术界都在探讨文化发展问题。当前我国文化发展主要包括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我国的文化发展,一方面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适应,另一方面要着力实施文化创新、产业拉动和“走出去”的基本战略,使文化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王瑜 《北京观察》2013,(12):28-29
“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大力推动中华文化产品“走出去”,进一步推动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产业化的明确目标.并重点支持非公经济实体的文化产业化运作.使得文化产业在近两年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相似文献   

9.
王俊文  杨文 《人民论坛》2014,(9):216-218
文化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江西是文化资源大省,在文化产业发展资源和现实基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在思想观念、产业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以致文化产业发展不尽人意。因此如何有效破解江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瓶颈”,成为当前江西文化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以来,根据中央统一部署、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思想认识和改革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十六大一方面明确区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并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分别作了阐述;另一方面,强调要“抓紧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并就文化的管理体制、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文化法制建设、文化市场培育等问题作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1.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是辽宁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优先发展辽宁沿海六城市文化产业对实现这一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辽宁沿海六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文化资源、强大的经济支撑、良好的人文与政策环境等基础条件和优势,但受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市场化发育、人才瓶颈等因素制约.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于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因此,辽宁省“十二五”时期,应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辽宁沿海六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先进文化是文明进步的先导和旗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陈立旭 《今日浙江》2012,(15):56-57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如何加快我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事关我省未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课题。加快我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必须突破“文化瓶颈”,强化文化软实力的精神动力作用;优化我省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提升我省欠发达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发挥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的引擎功能。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推动我省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丹增 《今日民族》2004,(6):4-5,Z006,Z007,8
文化产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我国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时,特别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把文化产业作为与文化事业并列的概念提出来,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5.
王启泉 《世纪行》2013,(10):5-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湖北的文化资源优势,努力建设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精品纷呈、文化人才荟萃、文化发展实力和竞争力较强的文化强省。荆门市第七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文化荆门”的战略部署。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积极响应.为“文化荆门”建设献计出力。  相似文献   

16.
王燕文 《群众》2012,(8):9-12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是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省委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意见》明确把文化产业列入“三强”总目标、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环境下,必须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在应对入世挑战,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无论是在产业规模和结构上,在社会化和产业化的程度上,在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的经验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形势逼人,不进则…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快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强调:努力“促进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这一建议被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采纳后,正式列入了全国“十五”规划纲要。它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下一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说明了我们党对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识的深化。文化产业是一个涵盖了文化艺术业、文化旅游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音像制品业、版权业和演出业等在内的现代产业群。它的发…  相似文献   

19.
盛明光  塞树林 《前沿》2009,(4):50-52
内蒙古文化产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势在必行。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是指我国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资本、文化技术等走出国门,参与全球文化市场竞争,参与国际文化产业经营的发展战略。我们要加快内蒙古的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步伐,为处于初级阶段的内蒙古文化产业拓宽市场,创造发展环境,逐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经济实力。通过向国际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实现内蒙古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内蒙古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得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欧阳友权  吴钊 《求索》2016,(4):12-16
“互联网+”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其内涵包括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渠道+、互联网平台+,以及物联网的万物互联。在文化产业领域实施“互联网+”,有助于释放全社会的文化消费内需潜力,形成以“数据”为要素的文化生产方式,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激发全民文化创意、创新和创业的活力,加速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当下“互联网+”正改变着文化产业的业态结构,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引发新一轮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倒逼传统业态转型升级,为我国文化产业带来新增长点的同时,也决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适时推进“互联网+文化产业”的进阶逻辑,便成为振兴中国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