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3月19日北约对利比亚发动大规模空袭以来,迄今为止,战争已逾100天了。利比亚战争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西方发动的第三次战争,会对今后国际形势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战争打了100多天之后,情况又怎么样了?西方国家没有能实现速战速决的目标。卡扎菲政权并没有像他们原来所预料的一样,在其打击之下立即土崩瓦解。相反,卡扎菲和他的支持者们正在顽强地反抗,战争呈现出一种胶着状态,任何一方要想迅速消灭另一方,大概都很难。  相似文献   

2.
3月19日,美国和西方盟国对利比亚进行了大规模空袭,这次军事行动是自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军事行动。西方盟国的参战,使得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利比亚内战转变为西方盟国支持一派、打一派的战争。这是本世纪的第三场战争,国际舆论对这次战争的进展情况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3.
30多年的战乱,已使阿富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为复杂的战乱政治、战争经济和病态社会,历史惯性不会因2014年美国和北约撒军而发生V形回转。  相似文献   

4.
1999年3月下旬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撇开联合国,以制止塞族对科索沃阿族进行种族清洗为名,悍然发动了对南联盟大规模侵略战争。在狂轰滥炸78天以后,在美国的硬打和俄罗斯亲美人士切尔诺梅尔金的软攻下,南联盟终于扯起了白旗。战争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它引起的思考却长久地留在人们脑海中:为什么美国要对南联盟这样一个经济并不发达、资源并不丰富、内部冲突不断、国力十分虚弱的国家大打出手?它真的是替天行道,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吗?  相似文献   

5.
人物     
《小康》2011,(11):22
逝者卡扎菲枭雄之死10月20日晚上,利比亚前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被证实在其家乡苏尔特中枪,落入反对派手里,伤重身亡。至此,利比亚结束了长达8个月的战争。卡扎菲也实现了其在2月份表示要"战斗到底"的宣言,战死沙场。报道中用得最多的照片,是一张卡扎菲浑身是血、奄奄一息时的照片。让人难免想到,一  相似文献   

6.
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绕过联合国,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武力干涉,持续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已经给昔日有“伊甸园”之称的南斯拉夫造成了二战以来欧洲从未有过的惨绝人寰的战争浩劫。5月8日,以美为首的北约又悍然对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大使馆进行野蛮袭击,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馆舍严重毁坏。这种新炮舰政策比当年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更凶残、更危险,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更大。二战之后,美国屡屡暴露其霸权主义的真面目,从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到出兵格林纳达、突袭利比亚、入侵巴拿马;90年代以…  相似文献   

7.
持续了一年的中东剧变,继续在阿拉伯世界蔓延。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瓦解、也门达成交权协议后,叙利亚被进一步推上风口浪尖。国内反政府示威活动如火如荼,阿盟对其不断施压,北约要复制"利比亚模式"。反对派、阿盟和西方国家步步紧逼,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可谓压力重重。反对派不仅要改革,还要政权更迭。  相似文献   

8.
《左传》记述了大量的军事战争史实,也表露出了其战争伦理思想,一是关于战争的伦理性质:只有符合“礼”的战争,才是合理的正义的战争。二是关于战争的伦理意义:在于禁暴息兵、保有天下。三是关于战争的民本基础:民不仅是国之本,也是战争之基。四是关于战争胜败的伦理因素:首先,政治的伦理状况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其次,将士团结和谐的状况影响着战争的胜负;最后,军队的道德素质状况也影响着战争的胜负。五是关于战争的重要德行:主要有仁德、信用、守礼等。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战争对传统的战争伦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战争的合法性成为战争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战争合理性之争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作战行为"慈性化"成为争取道义支持的焦点;战争伦理与战争法的反用成为军事弱势方进行军事斗争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
廖百智 《时事报告》2011,(10):50-52
利比亚危机如今渐入“收官”阶段,尽管卡扎菲依然未被“缉拿归案”,但北约等国际社会已不约而同地将关注重点转向“后卡时期”的政治、经济重建工作。中国可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桶效应     
马加力 《时事报告》2009,(12):65-66
有两个版本的“马桶效应”。一则源于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科索沃战争。在科索沃战争中,面对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南斯拉夫人顽强抵抗,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来,誓死守卫贝尔格莱德市。让人没想到的是,南斯拉夫后来从坚强到妥协,对北约作出了让步。这一突然转变曾让外界百思不得其解,而贝尔格莱德市的一位经济学教授分析称: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因为马桶抽不上水!连续多日在户外或以“非常手段”解决“日常问题”,让习惯了现代文明的精英市民尊严尽失,  相似文献   

12.
法国战机当地时间3月19日就已对利比亚地面目标展开攻击,击中一辆BPM-80型装甲车和四辆T-62型坦克,开启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空袭行动。本次行动旨在在利比亚上空设立禁飞区,参与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北约国家。  相似文献   

13.
战争与生命     
《时事报告》2005,(3):F003-F003
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历史都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尤其是生命的代价。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一年多了,但至今硝烟不断。美国战后死亡的人数已无远超过战争阵亡人员,  相似文献   

14.
南斯拉夫战争是美国及欧盟诸国等北约国家发动的一场不义战争。在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终结而开始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北约发动这场战争绝不是偶然的,它反映和体现了北约国家,其中主要是美国的新的战略意图。这场战争不仅已经给南斯拉夫及其所在的巴尔干地区的和平造成了破坏和带来了现实威胁,而且亦给21世纪的世界和平与发展以直接与间接的冲击。因此,我们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南斯拉夫战争引出新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同志们,最近有几件事在国际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在贝尔格莱德时间5月7日深夜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轰炸。这一事件引起了很多方面的反应。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侵略南联盟的行径不得人心,最近美国有二十几个议员联名控告克林顿,告他没有通过国会,就对南联盟发动了战争,违反了美国宪法。美国还有一个原来参加过纽伦堡审判的国际大法官,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声讨美国和北约的这种做法是犯下了战争罪行,跟过去希特勒一样,应该受到国际法庭的审判。还有一些评论甚至于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这种做法,跟第一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执政后,把结束小布什发动的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作为美国战略调整的优先课题。2011年6月,奥巴马宣布了分阶段从阿富汗撤军的计划,将在2014年底大规模撤出驻阿美军。12月,美军撤出伊拉克,历时9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这两场战争消耗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软实力,使美国在战略上无暇他顾,扔掉这个包袱,美国才能重新获得战略上的主动。虽然美军大规模撤出阿富汗还要再等两年,但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美国至少可以松口气了。  相似文献   

17.
黄韫宏 《前沿》2010,(24):40-42
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战争的动机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掠夺竞争国,无产阶级必须反对这场战争。战争使工人、农民和士兵的革命情绪日益高涨,并结成了联盟。帝国主义国家的战败,还严重削弱了自身的势力,形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这些都造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有利形势。战争根源于私有制和阶级,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还会爆发。要消灭帝国主义战争就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18.
关涵予 《前沿》2013,(18):155-156
日前学术界对于壬辰战争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问题也不少。为了对壬辰战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有必要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和焦点问题进行了解。本文从壬辰战争的研究资料人手,说明了当前的研究动向和取得的成果,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最后,展望了壬辰战争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未来的历史学家回顾21世纪时,想到的第一件事肯定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惨剧,以及随之而来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那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而2008年到2009年经历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则具有历史转折点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25日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利用科索沃问题,贸然开动战争机器,企图以“集体意志”的方式,来压服以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这是北约成立50年来第一次不避艰险侵略一个主权国家,也是北约第一次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军事打击。它既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关于不得对其他主权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武力侵犯的规定,也打破了自身有关不得使用武力在防区外干预他国事务的限制,为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综观科索沃危机的演变和发展,有许多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一、科索沃危机表明,将一国内油的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