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老挝是我国的近邻,明代同我国有着密切的交往。清朝在1644年取代明朝的统治后,老挝在1729年才与我国有官方交往。1853年以后,史书上又找不到中老之间官方交往的记载了。在清代,中老之间的官方交往,保持了124年。  相似文献   

2.
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对于老挝古代国家历史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堂明国是老挝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国家,位于今老挝中、北部地区,在扶南强盛时期,曾是扶南的属国。本文试就堂明国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堂明(道明)国方位考 堂明国,首见于《三国志》卷60《吕岱传》:“(吕)岱既定交州,复进讨九真,斩获以万数。又遣从事南宣国化,暨徼外扶  相似文献   

3.
张瑞昆 《东南亚》2010,(4):12-15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与老挝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自此之后,两国关系进入了平稳发展的历史时期。中老两国高层互访频繁,不断交流治党理政经验;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合作,在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两国的经贸额快速增长,联系日益密切。经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中老两国已经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关系,中老睦邻友好与全面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老挝贸易正常往来的历史并不长,是在1988年12月双方签订了两国政府问第一个贸易协定以后,两国的贸易关系才得到全面恢复。老挝有很多农产品都是纯天然绿色商品,在中国很有市场。由于老挝是个农业国家,中国生产的农用手扶拖拉机、柴油机、碾米机、脱粒机、农用运输车、化肥、农药等都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5.
华人在老挝、柬埔寨两国均有着较为悠久的移民历史,早在数百年前就有华人进入老挝与柬埔寨定居并繁衍生息下来。华人迁入老柬两国,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艰辛与苦难。尤其进入近现代,老柬华人几遭灭顶之灾,其境遇令人同情。伴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逐步改善,现在又处于历史上关系最为良好阶段,老柬华人的权益日益得到保障,地位得到改善,在两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日益彰显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征侧丈夫名首见于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征侧者,麋冷县雒将之女也。嫁为朱鸢人诗索妻,甚雄勇”。(着重点系笔者所加,下同。) 又同书《马援传》注中亦有同样记载。此后,中越史籍多相继转引,以讹传讹,沿袭甚久。惟郦道元《水经注》记载较确切。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1986,(4)
堂明国是老挝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国家。“堂明国应建于公元一至二世纪,即与扶南、林邑的建国时间大致相同”。“真腊……北与道明(即堂明)接”。所以,堂明国的位置“大概是在现在老挝川圹。川圹,老挝名为Tran Nink(镇宁),声音颇近于道明”。关于堂明国的族属,申旭同志认为:“堂明国是吉蔑人建立的国家。……堂明国的主体民族是吉蔑族。”笔者认为堂明国是僚人建立的国家,其主体民族亦为僚族,而不是吉蔑族。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与缅甸的友好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缅甸在远古时期,与云南境内各族的关系,自始是密切的;缅境各族通过云南与中国各地发生了关系,这是中、缅之间联系着的一条主要路线。 (一) 中国西南交通线最早的纪录,见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传说:“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西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诚通蜀身毒道近便”(亦见大宛列传)。这条记载,有确凿的根据而且是很明白的,在公元前二世纪时期已有从四川到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籍中、有关中、老交往的史料非常丰富,中、老交往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琅勃拉邦古代称芒耍,原是老挝北方比较强盛的成邦国家、中国古籍所记载的“挝国”可能指的就是芒耍。在法昂统一老挝前,在老挝存在几个城邦,而这些城邦都自称是佬人,中国与芒耍(琅勃拉邦)的交往应该比在中国古籍中出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中国与缅甸的贸易往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缅甸山水相连、互为毗邻,早在秦汉时代就已存在一条由商旅开辟的、经由云南通往缅甸抵达印度的“滇缅古道”,自古以来双方往来密切。汉朝时就有掸国遣使贡献珍宝,唐代有骠国献其国乐曲及乐工,宋代有蒲甘国数度造使入贡。元朝经四次征缅,迫使缅王作为藩属接受册封入贡。明朝更置缅甸宣慰使司,彼此间信使往来尤频。清朝仍视缅甸为外藩,册封其王。自清乾隆十五年始至光绪元年止门(750-1875年),缅甸前后十二次遣使入贡清廷。十九世纪初以来,英国殖民者先后发动三次英缅战争,最终于1885年占据整个缅甸,并于1886年与清朝政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献对今日本海的称谓有一个变化过程,即从先秦至隋唐的模糊称谓到元朝具有明确方位和海洋特征的“鲸海”、“东海”等称谓,“东海”之称一直沿用到19世纪末。“日本海”之称则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开始大量使用,这与当时国际局势特别是东北亚各国实力消长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文献有关“东海”的称谓出自中国中心的传统地理观念,无法成为此海域名称之争的直接依据,但对了解历史称谓的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应包括三个当事国;要充分尊重历史传统;注意反映海域特色;还应合理照顾有关各方的现实利益。  相似文献   

12.
老挝是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 ,北邻中国 ,南接柬埔寨 ,东靠越南 ,西北和西南分别与缅甸和泰国毗邻 ,湄公河流经其西部。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 ,1999年人口统计为530万①。由于中国与老挝有500公里的边界线 ,自明朝开始 ,中国的广东、云南等地就有人移居老挝。目前老挝有华人1万多人 ,15%已加入老挝国籍 ,主要分布在万象、琅勃拉邦、会晒、北宾等湄公河沿岸城镇 ,川圹、丰沙里也散居有部分华侨华人②。另外还有少数从中国云南迁入老挝北部山区的苗族人。20世纪70年代初期老挝华人总数曾接近10万人 ,他们大多居住在老挝首都万象 ,一度占…  相似文献   

13.
安南自古为中国藩篱,中国历朝亦视之为一个重要的属邦。进入明代以后,这种藩属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明朝中后期,中国与安南莫、黎两朝同时保持朝贡关系,这是古代中越关系史上颇具特色的历史事件。东南亚史学界囿于资料的局限,长期缺乏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与研究。本文力图从各种中越史料中勾沉探微,剖析莫、黎朝并存时期明朝政府对安南政策的建立过程,借以揭示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4.
老挝是东盟成员国,但由于历史原因,老挝与东盟关系却经历了冷淡时期(1975~1985年)、接触和交往时期(1986~1996年)、融入东盟发挥作用得到实惠时期(1997年至今)等3个时期,本文将就老挝与东盟的关系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新加坡两国的关系源远流长。随着中新正式建交,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交往和合作迅速发展。本文拟简述中新关系的发展史,并展望两国关系的前景。一、中新关系源远流长追溯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关系,至少从两汉起便有了交通、贸易和友好往来。中国从两汉直至清朝,历代的正史和其他古籍,不但记录着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交通、贸易和邦交关系,而且有关于新加坡的详细史料。在新加坡,曾发现有两汉至明清的历代中国的陶瓷和钱币。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中新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交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根据《汉书·地理志…  相似文献   

16.
中老两国是山水相依的邻邦,由于地理上的便利条件,两国人民很早就有了密切往来。现代老挝境内的许多民族,如苗族、瑶族等是从中国迁去的。除了这种较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17.
老挝于1986年提出革新开放路线,但直到进入21世纪才真正落实其全方位外交政策.此后,在国际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和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下,老挝全方位外交格局逐步成形并渐入佳境,与多个国家的关系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美、日、印、俄、欧盟等大国和国际组织也开始加强对老挝援助和经济合作,并与越南、中国两国在老挝展开“软实力”竞争,从而对中国和老挝的双边关系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1993,(2)
在老挝有一个比较闻名的经济实体“山区开发公司”,我国的某些公司已与之进行了一定的合作。但人们多只知其名,并不尽详知其业绩。为便于对合作伙伴的了解,笔者根据老挝报纸的有关报道和本人在老所闻编写这份资料,仅供学术界同好和有意在老开展合作的我国有关部门研究参考。 老挝山区开发公司是老挝政府国防部的直属企业,根据1984年8月29日老挝部长会议188号政令建立,1985年1月20日开始营业。总经理章·赛雅翁准将。公司的任  相似文献   

19.
古镇田庄台位于辽河下游,隶属盘锦市大洼县。据传最早有田、庄两姓人家在此居住,且镇西3公里处存有明代烽火台一座,故名“田庄台”。距今已500余年的田庄台,虽于历史上屡经战火,却仍不失古镇风范,成为辽宁的历史文化名镇并正在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有华人华侨 2 0 0 0多万 ,其中印尼有 70 0余万。广大华人华侨在印尼独立和经济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始终没有获得公正的社会地位 ,排华事件此起彼伏。(一 )沧桑历史中国与印尼群岛的交通关系 ,最早可溯至汉代。据阿拉拍人马素提游历南洋群岛后所著《黄金牧地》一书记载 ,在公元 943年 ,就有不少中国人在苏门答腊岛上耕种。明朝郑和七下西洋 ,促进了与东南亚的关系 ,同时也鼓动了华侨的移殖。鸦片战争后 ,中国门户被打开 ,清政府允许人民移徙海外 ,而英、法、荷等国为开发东南亚殖民地需要大量劳力 ,招募了许多华工 ,即所谓的“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