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关怀人民、关怀世界命运的思想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必定具有世界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世界大局,立足全球视野,关注人类共同命运,推动构建世界新秩序,强调中国要有"大国担当",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风范,具有三个鲜明的世界特色。立足全球视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习近平在国际上的战略运筹既站在中国立场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福祉,又立足全球,把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充分  相似文献   

2.
郑永年 《乡音》2014,(1):36-37
尽管今天的中国面临各种问题,但崛起难以避免。不过,做大国很不容易,需要面临各种挑战。如果要做大国,中国有很多有关大国的问题需要回答,有很多大国必须面临的挑战和大国所需要担负的责任。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和所要负的责任,是关乎世界秩序的问题。面临今天世界所处的失序状态,中国必须考量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有没有世界秩序?需要不需要世界有秩序?世界秩序是如何产生的?大国和世界秩序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和平发展战略中的中国国际责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昊 《湖湘论坛》2007,20(1):111-112
大国国际责任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产物,中国目前正从一个地区性大国向世界性大国迈进,从自身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国际合法性出发,中国所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将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而比以往更加扩大.承担适当的国际责任,不但会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对中国自己的成长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承担国际责任的过程中,要尽快树立起我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宗旨、原则和模式,以为我国的和平发展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各国都在积极探寻新的相处方式。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既必须注重与大国之间的关系,承担大国的国际义务和责任,又必须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1993年,中国和巴西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从此开始了建立"伙伴关系"的历程。1994年,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建设性伙伴关系,两年后,双方关系升格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年,中国和印度、巴基斯坦两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提升国际地位的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在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国际地位的极大跃升;然而好景不长,开罗会议后中国的大国地位开始下降并最终丧失。本文通过对1941-1945年中国大国地位得而复失历史演变的原因剖析,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在反法西斯阵营中所拥有的"大国"资格是一种特殊的"战时大国",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地位是一种特殊的"战时大国地位",中国要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傲立于世界舞台,必须以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后盾。  相似文献   

6.
<正>"哲学经济"始终对经济的功能性作出提问,始终把人的发展共享放在首位,始终站在历史的角度考虑今天的经济行为,这或许会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中国现在已成为排名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但是,尚未形成"大国经济"。"大国经济"要从质量、模式、影响力、可持续等方面处在世界前列,而不是总量。要从经济大国走向"大国经济",必须开创中国的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必将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大国责任,体现大国担当,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8.
当前,数字竞争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发展与大国竞争的主要领域,数字技术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推动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政策需要与时俱进,维护国家数据主权与数据安全,反对数字霸权与数字保护主义,推动构建世界数字共同体。构建世界数字共同体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推动构建世界数字共同体的过程中,需要而且能够承担起大国的责任和担当,贡献中国智慧并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从"入世"角度观察中国经济,10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非但没有因为市场的迅速开放而被冲跨,而且取得了世界经济史上少有的腾飞奇迹,其答案就在于中国所选择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一个包含了"五个环"的严密的逻辑链:"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推进改革";"以改革释放体制动力与市场活力";"体制与市场的两种力量一起营造了巨大的对外引力,吸收了大量外资流入即集聚了全球生产要素,形成了各国共赢的发展格局";"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需要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大国责任";"而从大国走向强国,又应当进一步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升级"。后两点是中国未来发展道路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大国"概念有多维的解释.探索大国的发展之道,已成为实践向学者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规模分析是大国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视角,学术界有必要给予充分关注并加以切实运用.中国是当今全球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从一个古典东方文明大国走向现代世界文明大国,特别是怎样在超大社会实现民主政治,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在人类探索大国文明发展道路上的最大实验.中国学者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机会有条件在人类最大规模的社会实验中做出自己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1.
邓淼 《新重庆》2007,(1):38-39
近代史上,我国著名的改良大师康有为曾讲过:"中国政治是无人负责的政治"。今天,历史已进入21世纪,世界多数国家政坛上已推行的官员问责制,正逐步走向制度化。这说明逝去的历史不再。问责制的建立,就是要明确责任人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并为其行为后果"埋单"。近几年来,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因一系列重大责任事故而引发的  相似文献   

12.
世界持久和平是中国历届政府始终不渝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确立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战略;中国维护国际和平的思想也从毛泽东时代"以正义战争谋和平"思想转变为更为积极地维护和建设世界和平的思想。从到邓小平的"以发展促和平"思想到江泽民的"合作和平、秩序和平与新和平"思想,发展到胡锦涛提出"以和谐世界永葆持久和平"的思想,不仅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和平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表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越来越积极、主动、自信地融入国际社会,承担大国责任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下,随着中国经济国力的日渐提升,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中大国地位的逐步确立,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应该尽快由利益取向转向责任取向,中国的国际经济责任应该尽快由基本的国际责任转向大国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时期全球政治经济舞台的聚焦点,中国必将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动G20机制转型、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大国责任,体现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15.
丁刚 《同舟共进》2009,(4):33-34
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责任论",表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哪些责任可以承担,哪些是现在还不能承担的?  相似文献   

16.
总结新时代政党外交的经验启示,是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在百年新起点继续前进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要坚持以创新思维谋划拓展政党交往特色优势,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超越意识形态与坚持价值引领、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新型政党关系与新型国际关系、"义"与"利"、韬光养晦与奋发有为等六大关系。做好新时代政党外交,必须充分认识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坚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政党外交协调机制,为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特风范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将为世界文化格局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必将终结西方文化霸权,营造更为健康、公平、稳定的世界文化格局。中国将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借助自身的国际影响力,构建和谐、互信的国际文化,促进各国间实现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理解、认同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身份、认同和利益对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经历了从“战略竞争者”到“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的转变。“利益相关者”意味着美国开始考虑以非敌对的心态接受中国作为崛起中大国的身份。希望与中国在强调共同利益中与美国和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社会建立集体认同。规范中国崛起的政策行为,鼓励中国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利益相关人”的战略定位下,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核心矛盾不可能改变,但反对“台独”有望成为中美共同的“义务”和“责任”,美国会强化要求中国以“负责任的”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并以台湾的“民主”作为样板,迫使中国接受和融入西方的民主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9.
叶小青 《青年论坛》2007,(3):139-141
国际组织不仅是中国维护、拓展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兴起的大国承担国际责任、为全人类的利益做出相应贡献的平台。依据中国的国情国力,当下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定位是一个开放的发展中大国,是多边合作的维护和促进者。与占主导性的西方大国相比,中国在国际组织中还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20.
对中印关系的现实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同为新兴发展中大国,面临着相同的任务和挑战,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负有重要的历史责任。因此,建设超越意识形态的、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印大同',有其现实基础和意义。中印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之上,求同存异、相互合作,不断寻求发展中的共性和利益交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