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学民 《实事求是》2016,(5):110-112
一个社会基层的发展是否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繁荣,所以基层的稳定和发展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都是非常重要。在多民族地区的新疆,民族团结进步是新疆社会基层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它关系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大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梦在新疆的具体实现。本文是在"访惠聚"活动期间,通过调研、入户访问、座谈会等各种形式的基础上完成的,希望通过对疏附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较全面的总结梳理,能够为新疆基层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惠晶 《兵团党校学报》2010,(4):32-34,41
从新一轮对口支援到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新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央提出新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举措,对于兵团发挥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要求。兵团必须从思想认识、发扬兵团精神、内部管理、维稳处突能力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提高兵团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不断巩固和发展新疆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助于各民族的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相反,则会引发其他一系列社会关系的连锁反应,破坏整个社会的安定有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地区,区情特点决定着正确判断和处理民族关系是关系到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李玉刚 《世纪桥》2011,(11):147-148
本文就实现新疆社会和谐所存在的问题,从优化"五个环境"入手,分析构建和谐新疆的关键所在,即:创造安居条件,建设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奠定和谐新疆的自然基础;完善市场机制,建设充满活力的创业环境,奠定和谐新疆的经济基础;严格依法治国,建设公平正义的竞争环境,奠定和谐新疆的法治基础;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团结有序的稳定环境,奠定和谐新疆政治基础;增强文化活力,建设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奠定和谐新疆的文明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工作重点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加强新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有利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增强基层社会自治能力,对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疆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没有实现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话语体系转换;二是基层社会治理片面化;三是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社会治理主体缺失;四是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不畅,效果不佳。要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主体,承认社会的相对独立性,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推动形成社会治理主体平等关系;有机地把国家、社会、公民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维护新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这一命题,这是新时期新疆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凸显了文化建设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新疆文化事业的发展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建构和谐文化,促进社会稳定,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疆文化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要放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作为我国反恐维稳斗争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新疆稳定涉及国家稳定,新疆安全涉及国家安全。新疆工作做得好不好,最根本的是要看反分裂斗争搞得怎么样,是不是保持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反恐维稳形势重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文明社会是我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新疆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尤为重要.因为新疆不仅与东部地区之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很大,同时,新疆地处边疆,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重要战略屏障。新疆只有进一步加大构建和谐社会力度,才能保证社会稳定、边防稳固,民族团结、经济持续发展。才能缩小差距,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自治区成立60年来,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面临着新的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样也面临着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艰巨任务。值此时机,仔细回顾、客观看待、理性分析党和国家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形成以及对新疆宗教问题的处理实践,对构建和谐新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天山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必须深刻把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实质,深入落实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坚持以"富民兴区、和谐稳定"为总体战略方向,立足长治久安,构筑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着力营造发展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城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群众,打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我国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省区,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改善和保障民生,以巩固民族团结的社会基础,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是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省区,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改善和保障民生,以巩固民族团结的社会基础,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中央领导集体对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倾注了极大热忱,进行了艰辛探索,长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发和建设新疆,对新疆各项事业进行了大量的援建和支持,使新疆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实现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实践表明,确保新疆的稳定和发展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障国家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战略举措,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关系到全国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兵团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改变,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整体性、全局性的社会变革,给兵团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带来了种种挑战和压力。为促进兵团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急切需要社会组织有效有序地参与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增强社会凝聚力,逐步构建一个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广袤的农村地区执行屯垦戍边的特殊历史任务,兵团职工之间的和谐对于新疆的稳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兵团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改革的纵深推进,团场职工间的纠纷呈现新的特点。研究兵团职工间纠纷的解决现状,对于化解矛盾、建设和谐新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主政治与我国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政治是保障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唯一政治形态。民主政治以民为本,主权在民,国家活动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公民尊重政治秩序也有自觉性,政治基础稳定和谐。民主政治结构法制化和程序化,能够形成发展的促进机制与纠错机制并重以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新中国建立的民主政治制度为社会和谐发展创造了制度基础,在发展民主政治中的失误也给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了损失。要努力发展人民民主实现社会和谐,努力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内和谐并带动社会和谐,完善法治机制以保障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疆正处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样也面临着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艰巨任务.值此时机,客观看待、理性深入分析困扰新疆的民族宗教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对构建和谐新疆无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新常态下扎实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进程,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意义,是新疆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当前,新疆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在改革开放发展到关键时期,我党提出的一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在新疆构建和谐社会尤显重要,因为,新疆不仅地处祖国的边陲,更主要的是与东部地区之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新疆内部也出现多方面的不和谐问题.因此,新疆只有加构建和谐社会的力度,才能保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持续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因此,研究新形势下的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工作,对于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