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周边风云     
《南风窗》2009,(18)
缅甸释放被扣美国公民据缅甸国家电台报道,缅甸领导人丹瑞大将8月15日在首都内比都会见了美国参议员吉姆·韦布。韦布现任美参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小组委员会主席,他是近10年来第一位访缅的美国议员。另据媒体报道,韦布办公室当天发表声明说,因私自潜入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住宅大院而被缅法院判刑7年的美国公民耶托将被释放。此外,韦布15日下午还在缅甸仰光与被软禁的昂山素季举行了会面。昂山素季8月11日被缅甸法院判处新的3年监禁,但缅甸政府同一天宣布给予其缓刑和减刑,减轻为继续软禁18个月。  相似文献   

2.
<正>距离2015年年底的全国大选越来越近,缅甸的政治转型正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作为缅甸政坛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以昂山素季为首的全国民主联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简称"民盟")曾经在缅甸政治转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预见,全国民主联盟将会在目前和未来缅甸政治转型过程中继续发挥关键性作用,当然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非暴力"抗争到重回缅甸政治权力舞台以昂山素季为首的全国民主联盟在促使缅甸从军人执政向民选政府过  相似文献   

3.
杜继锋 《当代世界》2016,(10):42-45
正2016年9月中旬,缅甸国务资政兼外长昂山素季访问美国,此访除了对奥巴马总统及美国各界对缅甸民主事业的长期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外,更重要的是寻求美国结束对缅甸实行了长达20年的经济制裁。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昂山素季的"感恩之旅"送上厚礼,承诺美国不久将终止针对缅甸的国家紧急状态,撤销所有基于行政命令对缅甸实施的经济和金融制裁并重新给予缅甸贸易普惠制待遇。美缅关系也由此迈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2005年11月7日,缅甸副外长吴觉都在外交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缅甸政府将正式把首都从仰光迂到彬马那.他说,自1948年缅甸独立以来,仰光一直是缅甸的首都和行政中心,为缅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出于未来发展的长远考虑,国家的行政中心应占据战略要地,是交通和通讯的中心地带,所以缅甸政府决定自2005年11月起,分三阶段逐步将各部委由仰光迁往缅甸中部城市彬马那.缅甸宣传部长觉山准将也于当日向外界证实了这一消息,并称:外交部、国防部、商务部等9家政府机构已于6日迁往彬马那.  相似文献   

5.
正缅甸全国民主联盟资深成员吴廷觉高票当选缅甸新一届总统及新内阁班子的确定表明缅甸的政治权力实现了平稳过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各派力量政治协商的结果。尽管民盟实现由在野向执政的转变,但当前缅甸的宪法及权力安排依然确保了军方对核心政治权力的主导和掌控。在此背景下,民盟的未来执政之路将面临重重挑战。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缅甸国内改革进程推进,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加强与缅接触,并借助多种手段施加影响。域外势力更深介入缅甸背后,不乏遏制中国在缅影响力的企图,对中缅关系发展造成一定程度干扰。但事实上,域外势力难以动摇中缅传统友谊,更无法将中国"挤出"缅甸。合作共赢仍将是中缅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缅甸作为中南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却长期仅保有一支与国内反叛武装周旋的空中力量。陈旧的飞机、生疏而疲惫的飞行新手是其几乎难以扭转的面貌。国内没完没了的叛乱与镇压,"大仗没有。小仗不停"的局面让缅甸空军不得喘息。本文为您揭开缅甸空军的真相。  相似文献   

8.
郭继光 《当代世界》2014,(12):50-53
<正>2011年缅甸开始政治转型和民主改革以来,已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缅甸的政治转型引发了广泛的国际关注。但是近两年来,缅甸的政治转型似乎放慢了步伐,缅甸最著名的民主派人士昂山素季甚至认为缅甸的改革已经停滞。那么,该如何看待当前缅甸的政治转型?缅甸的政治改革不仅是政治制度的重构和调整,更是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权力博弈。距离2015年大选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缅甸政局处于非  相似文献   

9.
尹鸿伟 《南风窗》2008,(11):70-72
在政权安全与赈济灾民之间,缅甸军政府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显然,灾情也无法避开复杂的国际政治角力,无法改变缅甸将军们对国家权力的掌握。"我们已在经济、社会及其他领域取得成功,并且恢复了和平与稳定。因此,多党且民主的选举将在2010年举行。"2008年2月9日,缅甸军政府意外发表声明:"根据军方的  相似文献   

10.
杜兰 《当代世界》2014,(11):43-47
<正>2011年3月,缅甸总统吴登盛上台并开启民主化进程。奥巴马政府看到缅甸改革的契机,将缅甸作为"重返亚太"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施行"以行动对行动"为原则的对缅接触政策,两国关系迅速转圜。然而,经过近三年的"蜜月期"后,美缅关系中"唾手可得的果实已被摘完"[1]。美国发现,缅甸仍未走上其所期望的民主路线,改革走进了深水区。奥巴马政府对缅外交也开始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代之以更灵活的"可校准"(Calibrated)政策,由鼓励为主转向  相似文献   

11.
亨凯 《南风窗》2012,(21):86-87
作为改革的三大核心人物,总统吴登盛、人民院议长吴瑞曼以及民主派领袖昂山素季都希望在这改革进程中扮演主导地位。三方势力将互相协调也会彼此抗衡。缅甸民主派领袖昂山素季9月16日开始了为期17天的访美之行,其间不仅与奥巴马、希拉里、潘基文等领导人举行会谈,还接受了美国颁发的国会金奖等荣誉奖项。而与此同时,缅甸社会改革的舵手总统吴登盛也于18日开启了中国和美国的访问之旅。与5月份因泰国邀请昂山素季访问而连续两次推迟自己的访问不同,吴登盛此次并未刻意避开与昂山素季"分  相似文献   

12.
周边风云     
《南风窗》2010,(8):16-16
<正>缅甸民盟抵制不公大选据《联合早报》报道,缅甸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3月29日宣布拒绝进行政党重新登记,这意味着其将不参加今年的多党制大选。美国随后指责缅甸军政府颁布的大选条例不公,澳大利亚也强调民盟的参与是选举公正的必要条件。民盟曾在1990年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但军政府却不让它执政。军政府今年重开选举之门,却又规定任何政党都不能容纳  相似文献   

13.
周边风云     
谢奕秋 《南风窗》2010,(13):13-13
<正>缅甸卷入开发核武嫌疑据路透社报道,缅甸一流亡反政府组织称,缅甸政府正寻求开发一个秘密核项目。位于挪威的"缅甸民主之声"(DVB)经过5年调查得出结论说,缅甸距离制造原子弹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该国为获得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发现缅甸执政当局想借选举改善国家形象之后,美国希望在其2010年大选之前找到影响未来高层领导人的机会。而昂山素季也配合美国的政策转变,表示愿意与军政府合作推动解除制裁。加上果敢战事后绝大部分的少数民族武装都愿意与缅政府谈判接受改编,缅甸的内政外交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和解时期,而这对于中国在缅投资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亨凯 《南风窗》2011,(23):84-85
缅甸民众反对现有的密松大坝项目,一是出于环保考虑,二是出于经济利益分配的考量。缅甸有关官员表示:"我们会尽己所能来保护中国的投资商。"自2010年11月首次全国大选以来,东南亚小国缅甸的变化频频亮相国际新闻。特别是最近,由于大赦了包括数百名政治犯在内的6359名囚犯,以及突然叫停缅中合资的密松水电站项目,缅甸再次被推向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就密松项目事件,缅甸副总统吴丁昂敏乌在10月21日参加于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年度博览会期间,专门向中方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命运的密林     
龙坪 《南风窗》2008,(17):93-93
1946年3月,《缅甸荡寇志》初版3万册一售而空,5个月后再版。这本极大振奋民气的对日作战纪实,此后的命运竟一波三折:在台湾被禁30余年。在大陆,直到200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才更名为《中国远征军缅甸荡寇志》面世。书的主角孙立人,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1914年以安徽省第一名考入清华土  相似文献   

17.
国际     
《南风窗》2013,(11):19-19
缅甸海域客船倾覆联合国机构5月14日称,一艘载有最多150名躲避热带风暴的穆斯林的船在缅甸西部海域倾覆,可能造成严重伤亡。热带风暴"马哈森"即将袭击缅甸沿海,船上乘客为躲避热带风暴,准备前往另一个营地。事故造成大量人失踪,但具体人数不确定。  相似文献   

18.
亨凯 《南风窗》2011,(6):90-91
吴瑞曼的仕途始于镇压克伦族武装组织,而吴登盛靠的是其有效的行政能力。缅甸历来都不缺乏骁勇善战的将领,真正需要的是吴登盛般的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9.
缅甸政治转型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民盟自2016年3月执政后,精简部委,加强法治,打击反腐,推动民族和解与教派和解,缅甸政治发生一些积极变化,形成总体稳定的"文官领政、文军共治"局面。不过,缅甸政治转型进入"深水区",政治发展也出现诸多难题,令民盟政府极难处理。综合看,缅甸政治发展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20.
雷志华 《南风窗》2013,(13):21-21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近一年来,中国在缅甸的投资急剧下降。报道称,近年来,中缅两国关系遭到沉重打击。2011年,面对当地民众的反对,缅甸总统吴登盛叫停了一个得到中国支持、耗资37亿美元的水电大坝项目。去年11月爆发的抗议活动导致中国支持的一个铜矿项目暂停,有关修建一条连接缅甸西海岸与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