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部离岗创业必将带来干部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重大调整。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分流干部与培养锻炼干部相结合,科学制定政策,做到“无情分流,有情操作”,有效地保证了干部离岗创业工作顺利进行。 (一)坚持舆论先行,提高干部离岗创业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作出干部离岗创业决定前,我们先后掀起了3次舆论宣传高潮。2001年5月,市委领导到咸安等地考察学习,又将宜城外出谋职的46名成功人士的事迹,摄制成《走南闯北宜城人》系列专题片,广为宣传,邀请咸安区委书记宋亚平到我市作专场报告,通过一系列宣传发动工作,有效地转变了全市广大干部的就业观念,大大提高了干部对离岗创业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敦煌市近期发生严重的洪灾,市政府采取强力措施,全面开展了防灾救灾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对汛期救灾工作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汛期救灾工作,提前做好抗大灾的准备;二是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受灾区域,全面准确进行调查、核实灾隋,及时上报,为市委、市政府作出救灾工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三是完善细化市乡两级自然灾害救灾救济应急预案,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严禁离岗脱岗,确保灾情信息畅通;四是及时下拨各乡镇救灾款20万元,用于解决洪涝灾害期间“三无户”、特困户和缺乏自救能力的重灾户的生活问题;五是加强救灾款物管理。  相似文献   

3.
松滋市地处湖北西南,人口87万,其中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3万,约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1/3。近些年来,随着打工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优秀人才大量外流,村干部队伍建设出现了人难选的问题。同时,也有一部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受乡情亲情召唤、创业项目吸引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回村竞争任职当了村干部,干得很出色,受到群众欢迎。近几年市委因势利导,注重从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选拔村干部,提高了村干部队伍素质,改善了村班子结构,促进了  相似文献   

4.
任洁 《人民论坛》2020,(2):30-32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些地方出现了"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的现象,这是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关系的严重跑偏,脱贫攻坚主角的错位。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必须对错位进行"正位",让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共同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脱贫攻坚的满意答卷。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在基层调查时发现,村干部普遍反映基层工作难搞,村干部难当,少数村干部缺乏履行职责的热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贯彻村委会组织法不力是最重要的一条。部分村特别是那些边远贫困村,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投票选举村干部不看年轻看“沾亲”,不凭能力凭“人力”,以能否为自己办事衡量村干部的实绩和去留,致使村干部一上任便背负压力,基层领导有的以言代法,衡量村干部往往只看能不能收提留,会不会拉关系,稍不如意便被穿“小鞋”或不明不白地被撤职,村干部的民选地位和法律尊严得不到有效维护;少数村无合适的村干部…  相似文献   

6.
王仕宗 《创造》2001,(6):6-7
在广大农村,作为最基层的村干部既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具体组织、推动者,也是稳定农村基层政权的骨干。只有稳定好村干部队伍。农村才能真正实现稳定。然而,在我们的工作中,随着农村的深化改革,尤其是村级体制改革后,一部分地区却出现了部分村干部工作不安全、思想不稳定的现象。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和农村的稳定。   一、影响村干部不稳定的原因   首先是工作难度加大。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最终都落到了村干部身上,但村干部又缺乏必要的权力和手段,这就增加了村一级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正> 村是我国政权的基石。广大村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贯彻执行者,是上级党委和政府机关重大决策的组织实施者。然而,近年来村干部不安心工作的状况日趋严重,村级主要负责人撂担子的现象比较普通。据调查分析,村干部不安心的主要原因有四点: 〈一〉村的特殊地位把村干部推上了处理农民与国家矛盾的焦点。在农村改革正处于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农民与国家的矛盾有的缓和或消除了,有的则呈上升趋势,其主要表现有五  相似文献   

8.
桂华 《人民论坛》2023,(1):52-55
国家下派干部深入基层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传统。在支农惠农的背景下,国家力量随着驻村干部直接进入村庄。一些地区采取捆绑式考核办法,使得驻村干部对村级工作负全部责任,造成村级工作行政化,影响基层治理效能。完善驻村干部制度关键是坚持基层治理“双轨制”,考核时应将驻村干部与村干部作出区分,避免干部驻村挤压基层群众自治空间。  相似文献   

9.
钟鸣 《政策》2001,(11)
乡村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广大乡村干部长年战斗在农业、农村第一线,条件差,矛盾多,压力大,待遇低,不少地方出现乡镇党委书记辞职下海、村干部离岗打工的情况。如何稳定这支队伍,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村干部腐败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并以湖北某县为例,对村干部腐败预防相关工作进行实证分析,然后综合国内外研究调查和某县问卷分析结果,提出科学应对村干部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体系的四点对策:即构建村干部腐败风险教育体系;构建村干部腐败风险排查体系;构建村干部腐败风险防范体系;构建村干部腐败风险预警处置体系。  相似文献   

11.
注重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选拔村干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邦 《政策》2004,(6):32-33
松滋市地处湖北西南,人口87万,其中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3万,约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1/3。近些年来,随着打工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优秀人才大量外流,村干部队伍建设出现了人难选的问题。同时,也有一部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受乡情亲情召唤、创业项目吸引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回村竞争任职当了村干部,干得很出色,受到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2.
最近,浙江台州市三门县的海游镇采取公开选拔的形式,对村干部的任职资格进行认证,合格者授予任职资格证书。同时,对获得村干部任职资格认证但未担任村干部的优秀人员,作为村级后备干部来培养,在发展农村党员时,也原则上从通过资格认证的对象中发展。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和国家政策在农村的直接执行者。海游镇对“村官”实行资格认证制度,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其“益”有三:首先是保证了村干部的基本素质。该镇对村干部实行的资格认证分公布条件、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统一考试、推优公示、颁发证书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支部园地     
组工动态奉化市实施村干部“关爱工程”一是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工薪制,增设中心工作完成奖和争先创优奖,对全市的村“两委会”干部,采取多方筹措的办法解决其养老保险、大病住院保险、平安保险等三项保险问题。二是在工作上关心,明确提出对村干部因开展工作受打击报复的案件,镇党委、政法部门要及时立案督查,保护和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三是在招考公务员时,对年纪轻、学历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干部优先录用。四是在退职离任后关心,对因工作需要而换岗或退出村干部队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安置好其工作。对累计任职时间达到10年以上…  相似文献   

14.
要严格评定“不称职”等次──人事争议个案分析刘洪刚[案情简介]鄂西北某县种禽场,1995年度考核工作正在这里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12月25日,该场工作人员张明接到一份种禽场考核领导小组的通知,上面写道:“你于95年3月1日离岗外出打工,同年6月15日...  相似文献   

15.
"两栖"村干部群体是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特有现象,起初是在"富人治村"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些普通村干部也逐渐过上了"两栖"生活。从全国范围看,村干部"两栖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现象,它本身并不必然弱化村级治理的效果。一些村干部之所以会在"两栖"之间产生冲突,主要是因为村干部的角色定位发生改变,村干部职业化与农民家庭生计之间发生错位。当前,我们不宜对"两栖"村干部进行简单定性,而是要因地制宜,结合村庄变迁建立合适的村干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王建 《半月谈》2020,(7):41-42
半月谈记者下乡调研,常听群众反映,现在有些村干部“平时居住在城镇,忙时回村干工作”“白天工作在村里,晚上住宿在城里”,大家管这叫“两栖”村干部。这样的村干部是怎样演化而来的?对乡村治理来说有哪些风险?让我们先看看“两栖”干部的生活常态吧.  相似文献   

17.
人事任免     
云南省人民政府人事任免免去罗俊贤云南省审计厅巡视员职务,离岗退养高禄安云南省乡镇企业局助理巡视员职务,离岗退养赵怀德云南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助理巡视员职务,离岗退养纪宏烈云南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助理巡视员职务,离岗退养。云政任〔2以X)〕l0’7一l的号云南省人民政府人事任免任命: 杜悦妹为云南省财政厅副厅长 谭金蓉为云南省财政厅助理巡视员 龙文学为云南省财政厅助理巡视员 陈方宏为云南省监察厅副厅长 郭永东为云南省监察厅副厅长 杨慧琼为云南省监察厅副厅长 毛瑞信为云南省监察厅正厅级监察专员 彭仁东兼任云南省人民政…  相似文献   

18.
黄思 《中国青年研究》2023,(4):81-87+29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村干部队伍建设出现村干部年轻化的典型趋势。通过考察在行政村一级出现的青年干部走读现象,分析村干部走读现象的制度生成结构与个体形塑机制,探讨村干部年轻化趋势背后折射出的基层治理变迁及其后果。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以村干部年轻化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抓手,通过制度调整为年轻人进入村干部队伍释放体制机会,村庄发展去功能化与村庄公共性弱化为年轻人释放村庄政治空间,县域青年的体制偏好和家庭城镇化目标塑造出青年村干部走读的客观结果。然而,青年干部的发展策略围绕个人和家庭调整,给基层治理体系带来不稳定因素,他们对于村干部的职业认知与办事员身份契合,导致村级治理悬浮,最终强化村庄治理行政化面向。  相似文献   

19.
驻村帮扶中的干部角色错位是双重错位,一方面是驻村干部角色错位,另一方面是当地村干部角色错位。驻村帮扶干部角色错位的根源是自上而下的驻村帮扶技术治理要求与乡村文化存在冲突,以及传统乡村治理结构对于驻村帮扶机制的排斥。对此,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变:一是驻村干部需要改善同当地村干部的沟通交往方式,主动融入乡村社会;二是完善驻村帮扶机制和工作方法,激发当地村干部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强化监督以及制约。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灌南县北陈集镇现有人口38732人,19个村(居)民委员会,110名村干部。多年来,该镇各项工作综合水平在全县处于后进位次,原因很多,其中对村干部疏于管理,在考核考绩上存在漏洞,没有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是个重要因素。为解决工作落实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