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七十年了。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后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各国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也就程度不同地暴露出一些共同的弊端。近二、三十年来,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探索旨在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走自己的道路。即使是苏联,现在也开始了这种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本文从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这一角度,就改革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潮流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进行了反思,其中有正确的和不完全正确的意见,也有不正确和错误的意见。还有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完全否定社会主义,主张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总之,提出的问题很多,意见也众说纷纭。除了明显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外,大量的还是学术问题。这里,仅就几个问题的观点作些介绍。一、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问题 1.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是否“超前”一种意见认为,应当区分“超前”与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含义。“超前”不同于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落后国家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比资本主义国家提前进入社会主义,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大体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是随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随着科学社会主义付诸实践而产生的。这种民主制主张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取消生产资料的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界,过去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即剥削阶级国家只有对内对外的镇压职能,而社会主义国家除了专政职能外,还有组织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任务。对此,近年来人们提出了质疑,认为任何国家都具有专政和管理职能。这无疑是认识上的一个进步,但它仍未准确地把握住国家职能的本质特征,不利于正确地总结我国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指导我国今后的政治体制改革。我们认为,国家职能的本质特征就是社会管理,即国家政权机构对个人和群体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有目的的约束和控制、引导和调节,以保证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超阶级性和人性化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的两个显著特征。民主社会主义对国家性质的分析,是以他们对现存资本主义国家的认识为基础的。过去社会民主党都较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功能,现今社会民主党强调国家只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掌舵者”而非“划船人”。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表现在民主和专政问题上,把民主超阶级化,认为民主和专政是两个相互排斥的政治范畴,无产阶级专政妨碍了人性的自由发展。国家和公民社会应当开展合作,每一方都应当同时充当另一方的协作者和监督者。全球化进程对当代民族国家,对国家主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主权国家仍是国际关系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国家消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讨,但对一些问题仍存在分歧意见。本文仅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角度,就一些争论性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消亡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国家消亡这一问题,有以下几个前提。第一,假定社会主义革命在许多国家内同时胜利;第二,排除国际因素;第三,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物质基  相似文献   

7.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问题,也是一个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深化的问题。而要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尽管邓小平已经明确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并且指出了正确认识这两个问题的科学方法,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又多次重申了邓小平的观点,但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党内和干部队伍中,对这两个问题仍然存在着模糊看法。下面,我们就干部学习中多次碰到的一些模糊认识谈点看法。 问题之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同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不是一脉相承的 任: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马克思对社会…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历史上的首创,应该如何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在理论界有着不同的认识,众说纷纭。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在我国改革中发展起  相似文献   

9.
尚未走上或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落后国家,是否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的完整阶段而向社会主义过渡?过去人们一般都认为,这个问题是列宁首先作出肯定回答的;马克思、恩格斯并无这种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有了发展,通过研究证明:马克思、恩格斯不仅阐明了发达类型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而且提出了不够发达类型以及落后类型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即已经形成了三种类型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  相似文献   

10.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几点看法周新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的意见。我想对此谈几点看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应该具备哪些必不可少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问题,是我们在对社会主义进行多方面的更深刻的再认识时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人们对这个问题曾提出了许多看法,笔者从中受教益和启发不小,但有些观点不敢苟同。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就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问题谈点个人的不同看法。首先,社会主义的特征,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的表现,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形态质的规定性,即以它的特有属性既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区别,又与共产主义社会不同、鉴于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个动态的事物,所以我们对它的特征的认识和把握应该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从其动态性来进行考察。自从科学社会主义问世以来,人们就开始有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和说明。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往人们的认识还是比较片面的、不深刻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是什么,这既是一个还没有得到统一认识的老问题,也是一个急待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将之理顺的新问题。我们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结合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实践对这个问题进行纵深探讨,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民主内容的认识,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及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实现充分的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3.
右的或“左”的错误,从认识论上讲,是主观不符合客观的一种反映;从政治态度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上讲,右的表现主要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左”的表现主要是否定改革开放。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态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思想认识问题和工作实践中的不同意见以至偏差,要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不要随意说成是政治倾向上的“左”或右。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多变和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所以面对客观实际,就会得出正确与错误两种不同的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对于人们的实践行动具有重要的影响。正确的认识,反映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指导人们走向胜利。反之则只能  相似文献   

14.
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本世纪50、60年代以来,改革的潮流逐步席卷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给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主义在改革中获得了生机。但是,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改革观的对立,即社会主义改革观与民主社会主义改革观的对立。有比较才有鉴别。深刻地阐明和正确地揭示这两种改革观的根本的对立,对于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两种改革观的根本对立首先表现在改革的目标选择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它也需要不断地改革,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改  相似文献   

15.
"民族国家"概念是东西方学界流行的一个界定现代国家性质的概念。但是,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在西方学界一直存在着混乱和分歧。有的把民族国家界定为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有的则把它界定为主权国家。这种混乱主要是由"民族"这个概念的混乱引起的。民族概念在西方各国的历史演化中形成了两种理解,一种是政治上的(主权人民),另一种是种族-文化上的,后者在非西方国家得到更多的传播和流行。这种混乱和分歧实际上是由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问题造成的,因而,民族和民族国家概念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局限性。其历史性说明了它存在的某种合理性;其局限性表现在,一是不能正确反映和认识复杂的世界现实,二是容易给政治实践带来危害。民族国家观念及其背后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是导致多民族国家民族分裂和民族仇杀的重要思想根源,也是西方一些国家民族分离运动的重要诱因。正确的出路是跳出西方"民族国家"的话语窠臼,把"民族国家"概念放到它应该放的适当位置,然后用新的概念去认识和表述不同的国家形式,并用新的国家理念去指导不同国家的现代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6.
真诚的愿望艰难的历程──社会主义国家走向世界的反思高成新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形态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交往的历史及启示,一直是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如何,...  相似文献   

17.
1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存在危机。长期以来,关于社会主义危机问题的讨论,在我国是一个禁区。传统的理论不承认危机现象的存在。一般认为,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挫折,是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把挫折和失误看成是危机。近三年来,我国学术界在对社会主义危机的讨论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不存在经济危机,其理由是:①经济危机是以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形象出现的,而生产相对不足却是  相似文献   

18.
青年小群体对于其自身成员的作用,容易被人承认,没有较大争议。但是,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青年小群体的社会的作用,则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据笔者了解,有两种观点较为突出。第一种认为,只有在资本主义国家,正式组织和青年个人利益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才重视小群体的调节作用。而社会主义国家党政工青妇各级组织的目标与青年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不需要小群体的调节。青年小群体对社会主义发展没有明显的作用,因而就不具备存在的价值。第二种意见认为,纵观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历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回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主义制度既然好,为什么会有一次再次的失误?这个问题确实不可回避,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中国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确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失误。这些失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求成心切,犯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渴望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不发达国家由于种种原因,经济、文化很落后,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建成社会主义,并过渡到共产主义,显然是不可能的。然而,现有的一些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近来,理论界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辩证发展的讨论中,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否定的特殊性问题,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辩证否定的特殊性,在于它是自己否定自己;另一种则认为,自己否定自己是一切事物否定的共同性,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辩证否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这两种见解,均未能真正揭示社会主义社会辩证否定的特殊性问题,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本文仅从社会主义社会辩证否定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社会主义社会辩证否定的特殊性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