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核大国垄断的格局被动摇了。1967年6月,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花了7年,苏联是4年,而中国只用2年零8个月。这种速度,不能不引起世界震惊。 了解我国核发展情况的人们都清楚,钱三强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科技人员激发出向研制氢弹奋斗的极大热情,但当时也只知道氢弹的一般原理,即用原子弹当扳机,先将原子弹起爆,爆炸产生的百万度以上的高温,将使氢弹的热核材料产生剧烈聚变,释放出更大的原子能,使温度和压力极度升高,因而产生更大当量的爆炸。但中国科技人员不信邪,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无数的计算,终于将氢弹的原理奥秘揭示出来。随后,投入到紧张的研制中。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终于爆炸成功。在当时离氢弹爆炸试验的靶心十多公里的位置,有一排半人高的观…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0,(12):107-107
1967年6月17日,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仅仅两年零八个月后的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两弹”的突破,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奠定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  相似文献   

5.
叶慕安 《世纪风采》2014,(11):36-42
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大西北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地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时罗布泊沸腾了,全国沸腾了,人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新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今年是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谨以此文,献给为空投原子弹试验作出贡献的英雄们。  相似文献   

6.
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几千名参加演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职人员正式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天晚上,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全世界宣布了这条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消息。时隔不到3年,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向世人宣告由我们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了。原子弹、氢弹这“两弹”的爆炸成功,标志着从此结束了我国没有核武器的历史,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为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21)、中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是.年减立的国防部第研究院,院长是(22)、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训练基地是年在省创建的。(23)、中国第一枚空对空导弹是年月试制成功的。(24)、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是年月日成功发射的。(25)、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于年月日时成功爆炸后,成为继、国家之后,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26)、中国第一颗氢弹于年月日成功爆炸后,成为继、两国之后,第3个拥有氢弹的国家。(270、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在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的“”,它以20009兆周的频率循环播送《》…  相似文献   

8.
《湘潮》2020,(2)
正在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册上,有一位20多年不为人知的神秘人物,他就是我国金属物理学家、核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过程中,陈能宽领导核装置爆轰物理、特殊材料以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组织并且参加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以及核装置球面起爆的方案制定和研究,成为我国核武器爆轰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陈能宽同钱三强、朱光亚等核科学家为祖国核工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孟红 《党史纵览》2010,(4):13-15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它的发射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标志着我国太空技术已跨人世界领先水平。在这一震惊世界、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成就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05,(16)
中国军备震撼世界的第一次1960年11月5日,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枚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  相似文献   

11.
叶学贤 《世纪风采》2014,(10):20-27
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大西北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地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时罗布泊沸腾了,全国沸腾了,人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新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黎明 《党的建设》2009,(9):27-27
1954年,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成立,它是我国第一个大型铜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1956年,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兰州化学工业公司成立,它是新中国诞生后建成的第一个石油化工基地。1957年8月,"中国第一个石油基地"在玉门建成。中核四○四公司是国家1958年定点建设的我国规模最大、建设最早、体系最完整的特大型核工业联合企业。建成后,四○四克服重重困难和技术难关,研制生产出第一颗原子弹的核心部件,使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随后,又研制生产出第一颗氢弹相关配套的核心组件,使我国第一颗氢弹于1967年6月  相似文献   

13.
先看两个实例: 一、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到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从第一次核弹爆炸试验到制成小型化导弹核武器,美国用了13年,苏联用了6年,而中国只用了2年。一个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都非常落后,一个只有几台连现在的“286”都不如的计算机的发展中国家,在核武器这个国防尖端技术领域,却比技术先进和工业发达的国家更快的向前跨越发展,令许多国家的同行惊  相似文献   

14.
1960年11月,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7年6月,第一枚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一号”发射成功。1975年11月发射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次发射获得成功。1980年5月,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5.
<正>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主持研制这项“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获得了“原子弹之父”的美誉。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主持研制这个项目的中国科学家是谁呢?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呢?由于严格的保密,中国一直没有做公开报道。外国人呢……“外国人不会猜呀!”2022年4月清明节的时候,央视《面对面》栏目制作了一期“我的两弹一星父辈”节目,在谈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主持人董倩与“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之女王遵明有一段这样的对话:王遵明:“当时美国的报纸上就登了我父亲的事。”  相似文献   

16.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蘑菇云腾空的幕后故事》告诉你有关原子弹研制的几个真正的“幕后故事”。  相似文献   

17.
杨正泉 《党史文苑》2007,(12):51-52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卫星”。这是继我国的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又一条极为振奋人心的消息,它标志着我国太空技术已跨入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张兴军 《世纪风采》2014,(12):34-37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西方核垄断、核讹诈,捍卫了国家尊严。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记住那个年代,就要了解那个年代的环境,那个年代的艰辛,并自觉传承那个年代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19.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消息传出,世界震惊,举国欢腾。我曾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火车司机,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运送任务。当年经历的那段往事,犹如在心中存留的一瓶蜜罐,越品越甜。虽然46个年头过去了,可当年驾车拉核弹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20.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消息传出,世界震惊,举国欢腾。当时.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火车司机,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运送任务。那段往事,犹如心中搁着一瓶蜜罐,久埋心底,却越品越甜,虽然47年过去了.可当年驾车拉核弹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