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东亚,中国安全形势面临着重大威胁,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东亚困境"。美国因素的存在可以说是中国面临东亚困境的重要根源。近年来,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这对中国经济、外交和军事领域都形成了严峻挑战,并使周边国家敢于挑衅中国或者鼓励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挑衅,导致中国在处理与之相关联的周边事态方面面临更多的羁绊。在美国"再平衡"中国的时期,中国必须寻求新观念和新战略,"平衡"和化解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所带来的威胁,以便破解当前中国面临的东亚困境,并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2.
东亚经济一体化有着光明的前景,但美国的犹疑和政策上的摇摆不定对东亚经济一体化形成挑战,同时领导权问题上中日韩的竞争和东盟领导能力不足是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不稳定因素,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东亚需要拿出对策,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从而使东亚一体化进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国经济在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战后的债权国,成了世界经济的霸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组织相继建立,美国经济却受到削弱。在现阶段陷入了艰难的困境,为迅速改变这一困境,继续确保其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繁荣,美国实施了“新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4.
张灿 《学习月刊》2010,(20):10-11
一百多年前.东亚在西方人的眼里既是一个神秘的所在.又是一个贫穷、愚昧和落后的地区。因此被西方人称为“远东”,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日本、朝鲜和台湾列岛也被视为蛮荒之地。可是.100多年后的今天,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却飞速发展,并先后启动现代化进程。创造了“东亚奇迹”。围绕东亚奇迹,世界各国学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理论。结果学者们惊奇地发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包括随后崛起的亚洲“四小虎”,  相似文献   

5.
赶超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的动态选择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发展中国家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但效果大不相同。这些发展战略分为赶超战略和比较优势战略。本文认为,我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就必须实施比较优势战略,以及在一些可能的产业中实施赶超战略。  相似文献   

6.
在欧洲日益走向统一、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断发展、非洲也正在走向联合的今天,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愈发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为东亚的政治与经济大国,中国适时推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不仅是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样一个潮流的一个选择,同时也必将对东亚区域经济的合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作为一个战后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借鉴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国情,建立了一套体现公平正义、独具特色、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新加坡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成功运行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韦民 《学习月刊》2011,(17):41-42
南海争端已然延宕了30多年,正逐步演化为东亚的外交角逐场与中美关系新的碰触点。它不是中国与当事方之间的小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中国外交战略的大问题。美国因素是这个问题日趋复杂化、危险化之根源所在,也是中国解决南海争端中不得不面对的重大变数。一、干预南海争端是美国制衡中国的战略筹码  相似文献   

9.
李春友 《发展论坛》2002,(6):35-35,3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日益高涨,以知识的创造、生产、分配、传播、利用为基础和知识成为资本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已在发达国家逐步形成并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对全球科技、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变化所施加的巨大影响力和作用力,进一步加剧了国家之间在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社会竞争及文化竞争。在科技、教育、经济等基础都还比较薄弱的条件下,怎样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需要我们拿出有效的战略对策。1.人才战略对策与以往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发展根本不同的是,知识经济的发展所依靠的主要是人…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发展战略新趋势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  孙壮 《发展论坛》2001,(5):35-36
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愈益加深,各国各地区在经济上的联系愈来愈紧密,相互依存性也愈来愈强。这标志着一个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跨国公司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载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中国即将加入 WTO,将在 WTO的框架体系下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为此,认真研究跨国公司发展战略新趋势,对于推动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具有战略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发展战略新趋势 战后跨国公司获得空前迅猛的发展。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王林霞 《党史博采》2005,(6):110-114
美国的对华总战略是“接触战略“.在这一战略的统领下,美国制定了各种具体战略,其中人权战略是最重要的次战略.美国的人权战略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安全.如果美国的人权战略得逞,中国现行的社会政治制度将会解体,政治、社会将陷入严重动乱,国家结构也将因此走向解体.因此,要充分认识美国人权战略对中国的危害性,制定相应的对策,粉碎美国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的企图.  相似文献   

12.
王传剑 《学习月刊》2012,(23):34-35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迹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从克林顿政府到小布什政府.都有所谓提升亚太地区战略地位的相关表述.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实际措施予以推进。比如克林顿政府曾先后于1995年和1998年发表过两份《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并宣布停止执行老布什政府的亚太地区裁军计划.继续在该地区保持10万兵力前沿部署和军事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适应这一要求,我们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重点,积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现结合我市实践,就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谈几点粗浅认识。一、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是加快发展的现实选择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前进的动态过程,在其发展中不断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流通的最大化、效益的最大化,这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李光 《学习月刊》2010,(17):30-32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表明,国家战略及其与一个城市的互动,往往决定了这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2009年12月.国家批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标志着国家新的战略又将武汉纳入其中.武汉与国家战略开始新的、更直接的互动。国家对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定位是.成为“推动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东亚合作进程目前进展缓慢,而且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也未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大幅推进东亚合作进程.相比之下,作为东亚合作的域外国家,美国却在东亚合作进程上表现出了格外主动的姿态并开始"重返亚洲".介共产品理论认为,"外部性"是美国参与东亚合作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由于美国的福利可能因为东亚合作而受到影响,美国将会成为东亚合作的关联者或参与者;另一方面,东亚地区区域性会共产品供给不足,特别是亚洲地区21.5%的最终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美国为东亚经济体提供了最重要的公共产品"最终消费市场",也加深了其对东亚合作的影响.因此,区别于其他域外大国,美国始终是影响东亚合作的主要域外因素.东亚经济体应正确地看待美国"重返亚洲",并在东亚合作中充分考虑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6.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及世界其他各国经济严重衰退。由于东亚经济与美国经济的强相关性,东亚的实体经济及虚拟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其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被迫调整,贸易规模、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同时美元贬值导致东亚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幅缩水,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也带来了东亚金融市场的动荡,通货膨胀率高企。东亚要摆脱困境应加强区域经济、货币、金融等领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陆海统筹既是思想,又是方法论。作为思想,陆海统筹是将海洋和陆地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使陆海之间在国家发展战略上实现资源互补,安全联动,这是大国兴衰路经的理性升华;作为方法论,陆海统筹又是破解我国目前面临的一系列发展困局的战略攸关。因此,陆海统筹是中华民族复兴必然要作出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8.
唐彦林 《探索》2005,19(6):140-143
东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安全领域,区域合作的规模和水平远远落后于欧洲、北美等其他地区,还停留在协商起步的阶段。本文选取能源问题作为探讨东亚合作的一个视角,分析了当前东亚地区的能源格局和能源合作滞后的原因,探讨国际政治背景下构建东亚能源战略合作机制的紧迫性、现实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历程看,能否抓住机遇、推进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是内涵和条件都发生了变化。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安全环境、经济环境、周边环境的变化挑战,同时在一系列变化中继续保持着对中国发展有利的“不变”。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思考国家利益,将战略机遇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战略现实,转化为发展成果,转化为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自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宣布“重返亚洲”以来,美国战略重心加速东移。但是,此战略重心,非彼战略重心。与20年前美国战略重心在欧洲、美苏冷战之时的情况相比,如今亚洲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同为美国战略重心,两者所处的大环境、构成成分以及对手之间的关系等,都有着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