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子心声     
王杰 《侨园》2014,(6):25-25
我在新西兰生活了5年多,认识了不少朋友,说在国外生活的苦和不容易也并非假话,自己不努力,到哪去生活都不会有好结果的。但当国内的朋友问我新西兰如何时,我也会实事求是介绍,人家的天如何蓝,水如何清,空气如何新鲜——总之。这里的自然环境就是不错啊。我认识一个同乡,今年30多岁,他从10岁就来到了新西兰,从此再没有回过家乡。  相似文献   

2.
钟伟 《党政论坛》2013,(10):60-61
十八岁之前,我是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入,那时我每天就在浙江艺术学校里跟着同学唱唱歌,跳跳舞。偶尔有导演来找我拍戏,我就会很兴奋地去拍,无论多小的角色。如果没有老师跟我的那次谈话,也许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人知道周迅是谁。  相似文献   

3.
树英 《侨园》2014,(11):31-31
在我还是十几岁的少女的时候,心目中的爱和婚姻是那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牧歌式的。家政课上,老师让我们设计完美的婚礼和婚庆接待会,包括婚礼最后抛撒大米,新郎新娘乘坐豪华轿车缓缓离去,就像电影中那样,俊男靓女终成眷属,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现实完全不是这样的。高中毕业后,我上了大学,立志成为一名护士。我忘记了婚姻,把它抛在脑后,因为我要救死扶伤,四处游历。然而两年后我遇见了自己的真命天子。他来自爱达荷州的一个小镇。过去我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嫁给一个什么样的男人,但有一点毫无疑问:他不能是农民或者奶场工人。  相似文献   

4.
赵九伶 《侨园》2005,(4):8-9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中国老人们为什么要移民到加拿大,我们为什么要人在异国他乡度过有限的晚年生活?在这里他们大多苦闷、忧愁,一脸的寂寞。中国的老年人太苦了。下面的介绍就是我自己的经历和我所见到的中国老人在加拿大生活的情况。在这里“扯淡”也是一种奢望2003年5月20日,我随着女儿和女婿以及小外孙,从北京乘加拿大的航班,经过10小时的航行,到达加拿大的温哥华。在那里办理了入境手续后,又在温哥华再次登机,前往我们的目的地——爱德蒙顿市。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3,(22):54-54
同志们要求我说说政绩。这个是难以启齿,不好说啊!当然,在我30多年的工作期间,尽管在1957年以后遭受很多挫折,但在工作方面组织上对我的评价还是不错的。我自己的特点、我的信条就是独立思考,我心里是怎么想的,我认为就应该怎么讲。  相似文献   

6.
王琦  张研 《民主》2023,(1):11-12
<正>“感谢全会同志对我的信任。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2022年12月19日在京闭幕,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顺利完成。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第二次当选民进中央主席的蔡达峰表示——“我一定牢记嘱托、忠于职守、坚定信念、发奋学习、勤勉履职、以身作则,不辜负民进、不辜负时代。”蔡达峰1995年加入民进,他说,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民进这个团结温馨的大家庭,这个引人进步的大学校。“在民进,我参加了各种政治学习和履职活动,受到了身边会员的言传身教,得到了党委和统战部门同志的关怀,由此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培育了胸怀,促进了自我完善。”蔡达峰说。  相似文献   

7.
本溪游记     
《侨园》2017,(4)
正第一天上午,我们去了平顶山风景区。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名叫祝真玄的师傅。他看到了来自于巴多斯的叶泰龙,见叶泰龙长得高高大大的,便要与叶泰龙比试力气。虽然叶泰龙的体格不错,但最终取胜的却是祝师傅。原本我以为,祝师傅取胜的原因是力气很大,但后来我才知道祝师傅是靠"巧夺千金"的秘诀取胜的。接着,我们去参观了书法展览。在那里,我们见识了书法艺术的精妙,还看见了昂贵、做工精细的千万砚台。之后便是享受中国美食了,在  相似文献   

8.
品德课堂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据我了解,对于品德教学,学生基本上能在课堂上懂得品德课程讲述的道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可是,学生一下课,就把自己在课堂上懂得的、知道的忘得一干二净,什么不文明行为,不礼貌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4,(20):52-53
大家好!从小到大,就没有人夸过我能干、聪明。也没有人说:"马云,你有一天会做成大事。"从1994年,我就开始做互联网。在北京中关村树起"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这个牌子的时候,我已经创业半年了。那时,在中国做互联网我感到非常孤独,所有人都认为我是骗子,我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说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是因为我完全不懂计算机技术,但是每次演讲,总感觉听众眼里充满了对未来的遐想。  相似文献   

10.
诗意的阳光     
《民主》2016,(2)
正当下,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大背景下,文学以致于诗歌失去了其应有的光芒,许多人都在叹息,但我不这样想,首先我坚信,无论怎样,诗歌都不会被生活所遗弃。有火热的生活,就会有温暖的诗意。有人类的情感,就会有动情的歌唱。我们不必把目光死盯着诗坛那些是是非非,而应更多地关注诗歌本身。我知道我必须做一头拉车的牛,脚踏实地地走自己的路,而不左顾右盼,像沙里淘金般磨练自己的诗句,让诗歌闪烁诗意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我的大学     
朋友,提起大学,你一定会想到北大、清华等许许多多名牌学府。不错,那里是科学家的摇篮,是有志青年向往的地方。但并不是每个刻苦学习的人都能走进大学的校门。我在“大学梦”破灭之后,走进了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里实现了我真正的“大学梦”。这,就是吉化。 1977年,因几分之差大学落榜后,我报考了吉林省石油化工学校。3年后,我分配到吉化工作。工作后我还在坚持自学。  相似文献   

12.
贝璐瑛  秦海 《各界》2008,(5):75-78
偶然被胡耀邦认识   我很早就知道胡耀邦,但当时胡耀邦并不认识我.他是我的父辈,比我大差不多30岁.   说起来是1971年的事情了.我1965年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按四年学制,1969年就该毕业.可赶上了"文革",到1971年还在学校里"停课闹革命".……  相似文献   

13.
孙志豪 《侨园》2007,(2):37
王凌毕业于上海一所建筑学院建筑系,2001年通过申请加拿大技术移民,一个人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市,并于2005年入加籍。刚来的时候,由于人生地不熟,王凌总是打零工,生活上虽然过得去,但心里总有一种异乡漂泊、不踏实的感觉。每天回到自己的住所,王凌觉得房子像建造在沙滩上一样,一丁点的小浪就会把自己冲垮。而现在的王凌已经拥有一家广告设计公司,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了。回想自己独自一人在异乡漂泊闯荡,他从内心感到人的头脑不仅要清醒,韧性和机遇也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4.
韩松 《瞭望》1988,(30)
1979年,我考入重庆市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中,我的另一些同学则没有这么幸运。后来才知道,他们中有些人中学未毕业便退学了,有的则进了职业学校。五花八门的职业学校算不算得上是这十年的一个特殊现象呢? 进重点中学读书,对于我来说,多少是运气。跟现在的孩子不一样,在小学里我几乎是玩过去的。聪明和机遇帮了大忙。我真正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是在进中学后。当我意识到那枯燥课本上的东西跟几年后  相似文献   

15.
<正>初次遇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是在学校图书馆的"军队政治工作学科文献中心",以为是一本学术型期刊,但看到封面标题《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二十一)》时,我被吸引了。翻阅杂志,"文化、思考、正能量"等字眼让我欢喜,作为一名准基层政工干部,不正是需要这些思考和见识来涵养自己吗?  相似文献   

16.
无悔人生路     
我走上政工岗位已近4年。其实,我做政工纯属偶然。我从学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乡镇基层支局从事技术维护工作。那时,少不更事的我,思想单纯,在技术维护工作岗位上,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流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日渐厌倦了技术维护工作,总觉得企业管理工作轻松,待遇好,想改变一下自己的工作环境。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不  相似文献   

17.
胡光耀 《侨园》2003,(5):44
加拿大的教育机制、教育水平和教学设施堪称世界一流,而且既有英语学校,又有法语学校,这使加拿大拥有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留学市场。目前加拿大约有十几万外国留学生,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约占20%左右。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教育处的官员说。加拿大的留学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总体上是相当不错的,教学质量有保证,但赴加留学仍需三思而行。首先,要充分了解加拿大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草堂初建成     
赵丽宏 《民主》2013,(2):62-64
浣花溪畔的一亩荒地,成了杜甫的宅园。草堂的设计者,应该是杜甫自己。有草堂古寺的样本,也有诗人一路见识的各种草屋,杜甫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住所。草堂,绝非豪宅,是最朴素的住房,柴门竹篱,泥墙木梁,茅  相似文献   

19.
平凡也是美     
林芳珊 《学理论》2008,(21):87-87
不知道别的小孩是不是这样,反正我小时候总觉得自己肯定跟别人不一样,曾幻想自己是未经发现的璞玉,是埋没在人群里的神童,是像007一样的特工,或是有什么特异功能……长大后才发现现实的残酷,知道其实自己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甚至对眼前的事情经常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于是很不甘心,常有挫败感。  相似文献   

20.
世卓 《侨园》2014,(1):38-38
在国内早就知道意大利有许多伟大的古迹和古建筑,这次去意大利参加孩子的婚礼,我特意去参观见识了西方人的智慧,感触非常之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