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曾发表《俄罗斯重评斯大林》和《还历史公正——俄罗斯对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反思》等文章,反映当前俄罗斯学术和社会思潮动态,引起社会较大反响。也有不同看法:认为目前在俄罗斯根本不存在对斯大林的“重评”思潮,当然也不存在对苏联历史的重新评价。其实,俄罗斯对苏联历史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十多年来,对斯大林历史功过的评价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和焦点.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十几个弱小民族进行强制性迁徙--把整个民族从原有的传统居住地强制迁移到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同时撤消原有的自治共和国的建制.斯大林强制迁徙少数民族的做法给苏联历史发展留下一个祸患.导致日后苏联民族矛盾的加剧.对重大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供后人借鉴.客观公正地研究斯大林的民族迁徙政策对多民族国家处理族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姜宏    贺瑞 《理论研究》2010,(2):49-52
斯大林的民族观,不仅对苏联处理民族问题产生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其他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斯大林认为民族不平等的根源主要源于历史的遗留,解决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就是要全面促进民族经济、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斯大林民族观对苏联各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对中国民族政策的制定有宝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即成为我国研究者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20年来,我国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十年。第一个十年,即苏联解体之后的十年,对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存在着两种非常明显的对立态度。一种是对斯大林模式持基本否定的态度,将苏东巨变、苏联解体以及苏联时  相似文献   

5.
在苏联民族关系的发展史上,如果说列宁是民族团结的“胶合剂,”那么斯大林就是民族团结的“松化剂,”而戈尔巴乔夫则是民族团结的“解构器”。苏联民族关系状况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要实现民族的团结,既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更需要完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是斯大林体制中最基础的因素,是决定该体制其他诸多因素的因素。经斯大林解释、加工和过滤的马列主义,有许许多多是变了味的东西,这其中最主要的有两大理论:一是社会主义的"超阶段"论,一是庸俗社会学理论。前者是俄国民粹主义最核心的理论,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在长期传播中被庸俗论者歪曲的产物。这两种理论和思潮有着共同的社会阶级基础,二者汇流一起,牢固结合,形成了一股极为强大的极左政治思潮,它们滥用马克思主义词句,以革命的面貌出现,不易被人识破;它们以极大的破坏力,从根本上冲击着苏联的革命和建设,造成极端严重后果,最后导致苏联剧变、苏共瓦解。  相似文献   

7.
关于斯大林在解放战争后期是否劝阻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对1994年公布的斯大林和毛泽东在1949年1月间往来的电报,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解读。通过对"划江而治"的源起以及斯大林和毛泽东之间往来电报的分析,可以认为斯大林没有明确劝阻人民解放军渡江,但这并不表明斯大林没有使国共双方"划江而治"的想法。苏联战略安全利益第一位和苏美关系的大局始终决定着斯大林此时的复杂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斯大林双重的对华政策和复杂意图。这是毛泽东多次抱怨说斯大林"阻止我们过长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博览之窗     
正1956年毛泽东为何放弃编写党史教科书的计划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开展了平反冤假错案和批判个人崇拜。从1953年至1955年,苏联《历史问题》杂志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资料,打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框框,力图重新评价苏共历史。对于苏联的这些做法,毛泽东主张:既不应全盘否定斯大林、《联共(布)党史简  相似文献   

9.
“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是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的。在随后召开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被作为苏联对外经济战略的理论基础。由于当时斯大林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特殊地位,这一理论实际上也成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对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战后很长时间,社会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快,在对外经济关系中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与斯大林关于“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有关。在我国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对斯大林关于“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进行再认识是十分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去世已近半个世纪.他统治下的苏联也已成为尘封的历史。但在俄罗斯,斯大林并未因岁月流逝而被人们遗忘,对他的评价也仍然众说纷纭。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斯大林诞辰130周年,在俄罗斯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斯大林热。而且,与以前“暴君”、“独裁者”形象相比.近来俄罗斯人对斯大林的评价更趋于正面.据说.2009年俄罗斯的一次民调曾把斯大林评为俄历史上第三大最得人心的人物.莫斯科市中心地铁站的大理石大厅里还出现了赞美斯大林的镀金文字。  相似文献   

11.
正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初期,德军实行闪电战,迅速推进,迫使苏军节节后退。7月,侵华日军在东北举行有70万人参加的军事演习。苏联腹背受敌,情况危急。斯大林要求中共援助斯大林将苏军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求各国直接牵制,打击日、德法西斯,保卫苏联。斯大林致电毛泽东,以商量的口吻询问中共能不能抽调若干旅或团,部署在长城附近,牵制日军。毛泽东认为,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不仅是反对苏联的,也是反对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苏联抵抗法西斯的侵略的神圣战争,不仅  相似文献   

12.
韩亚光 《求实》2006,(Z4):51-52
1956年,苏联共产党对斯大林所犯的错误进行了批评.对于这件事,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评价.笔者以为,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回顾和重新审视这件事情,至少有六个环节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3.
李伟研究员认为否定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是苏联亡国的根本原因。这样的论断过于简单化。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根本原因是不能突破旧经济政治体制的束缚,最终导致发展迟缓、国力下降、矛盾激化。还有,曾昭禹先生也认为,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所昭示的方向和原则是永存的,如果彻底否定斯大林,必然是连马克思也一起否定掉。这一结论也太极端。只有分清斯大林、“斯大林模式”、苏联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几者的区别与联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那个年代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设想的局限性,才能完整地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孤悬远东的北方四岛被历代苏联和俄罗斯领导人视为民族的骄傲,斯大林曾表示:“它们(北方四岛)是无数苏联军人用鲜血换来的战利品,谁也无权把它们夺走。”我们只有回首60多年前苏联红军是如何占领四岛,也许才能领会俄罗斯为什么至今不肯在该问题上松口。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挫败美国杜鲁门政府的“和平演变”政策,斯大林加速了东欧的革命进程。1947年9月,他派日丹诺夫和马林科夫组建了共产党情报局,以便统一东欧共产党的行动。同时,斯大林对东欧各国实行了戒严状态,通过苏匈、苏罗和苏保等联合股份公司等特殊机构,苏联控制了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波兰等国的经济。这些国家被迫向苏联运去煤、机器、铝土矿、石油和小麦,或者是作为赔偿,或者作价很低,而这些国家的人民却非常贫穷,生活日益困难。一时间,苏联的势力覆盖窒息了任何抗议的呼声和怨言,苏联的行政官员和技术人员监督着东欧的工业,苏联的将军指挥着它们的某些军队,苏联的警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模式"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城 《求实》2005,7(2):64-66
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即"斯大林模式"的实践,不同阶段、不同政治派别的判断是不一样的.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应该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既要看到问题,也要看到成绩,而且要分清主流、支流;既不能脱离当时的国际和苏联国内政治环境,也不能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混为一谈.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个试验来对待,在前人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纠正错误,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冷战即将开始的时候,斯大林出于苏联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考虑,提出了外蒙古“独立”等问题,这使得蒋介石非常恼火,但由于蒋介石需要苏联出兵帮助解决国内的各种武装力量和限制共产党的发展,使中国完全统一在他的手中,于是决定派出代表团前往苏联与斯大林进行谈判。  相似文献   

18.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11,(25):68-68
“丘贡诺夫”是周达文在苏联使用的俄文名字。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革命活动家,在斯大林“肃反”时被杀害。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想寻求一种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而且是比苏联更快的方法。人民公社受斯大林所有制理论的影响,与苏联的农业公社有着相同之处。在纠"左"过程中,毛泽东建议四级领导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对纠"左"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通过纠"左",人民公社在所有制形式上退回到类似苏联的农业劳动组合,但仍然保留着苏联农业公社的某些特征,实际上成了两者的混合体,这是纠"左"不彻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李雪 《党史纵横》2006,(10):45-47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苏联共产党中央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用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列宁墓上,多了一块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名字。斯大林的遗体在列宁墓安放了8个年头。1961年十月革命节前夕,在一个深夜,斯大林的遗体被移出了列宁墓,在列宁墓后面、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重新安葬。在斯大林的新墓上,只有一块白色的大理石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姓名与生卒年月。几年之后,赫鲁晓夫下台,在勃列日涅夫时代,才给斯大林墓上安放了一座半身雕像。为什么斯大林的遗体仓促从列宁墓移出?由于苏联有关当事人守口如瓶,外界一无所知。最近,俄罗斯报纸披露了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