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恢复性司法是传统刑事司法理念的转换,诞生于西方的法律文化之中,以基督教伦理和市民精神为支柱。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家族伦理、重刑轻民以及家国一体与西方法律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对恢复性司法在中国的实践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孙勇才 《求索》2008,(12):120-122
余英时既反对极力维持传统文化,也反对全面拥抱西方文化,在余英时看来,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和表现。余英时认定中国文化是“内向超越”的价值系统,其基本特征是“止”、“定”、“静”、“安”。通过与西方文化“外在超越”价值系统对人类最为关注的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问题的态度的比较,余英时既指出了中国“内向超越”文化的局限性,也揭示了中国文化所蕴藏的合理成分及其现代意义。余英时提出文化重建必须以文化“自性”为前提、以文化传统为根本、以融合中西为起点、以严守学术为保证并且做“退而织网”的功夫。余英时在海外所做的工作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研究如何转化和运用传统精神资源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余英时的文化情怀正是他的中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徐平 《人民论坛》2012,(5):9-11
诚信建设应辩证对待传统文化与西方经验,理顺个人与社会、效率和公平、科学与盲从的关系,实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在全球化时代,西方以个人为单位讲求"竞争"的"效率优先"文化,与中国传统以群体为单位讲求"和合"的"公平优先"文化,必然会在冲撞中交融,会对中国以及世界的未来发生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建立 《前沿》2010,(1):184-187
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至上的整体主义思想,注重对民族、国家的责任、奉献意识,与西方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权利至上、推崇自我的个人主义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思中西传统文化在道德价值取向上的利弊得失,有助于我们汲取西方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实现中西传统文化的整合、超越与和谐,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是五四时期一位特立独行的启蒙思想家,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中国启蒙运动的传世之作,其富有原创性的中西印文化比较理论,集晚清以降启蒙运动中西文化论之大成。梁漱溟的比较文化理论,表征着五四启蒙运动之一种辩证的批判思维。一方面,他以现代性批判传统,肯认第一路向西方现代化的成功及其科学、民主和工业化等现代文明成果,承认中国在第一路向上现代化的失败,批判古典中国的专制主义、家族主义、三纲礼教,并坚持中国必须进行第一路向现代化的补课;另一方面,他又以传统批判现代性,以孔子"仁"的人生哲学会通柏格森、倭铿等的西方现代生命哲学,批判西方现代性之工具理性膨胀、生命偏枯、精神空虚、天人对立的深刻困境,并预言世界未来文化将是以孔子人生哲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之复兴。这种中国与西方、现代与传统双向批判的辩证批判思维,具有中国启蒙运动集大成之理论气象,并表征着一种现代中国的新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6.
袁华亭 《理论月刊》2010,(6):99-102
受现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影响而发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势必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深刻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旨在厘清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转型的认识,并在文化结构视域中,分析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现代体育如何相互融合并协调发展,以期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化条件下的转型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杰 《思想战线》2008,34(1):139-140
从宗教的视野观照可以发现,围绕中国近代杂志形成了一个以西方宗教为主体的新学,与以孔孟之道为根本的旧学进行"文化领导权"(hegemony,葛兰西语)博弈的场域.无论是最早由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杂志,还是后来由知识分子主创的一系列期刊,都与西方的宗教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杂志这种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导权博弈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8.
王恒亮  尉天骄 《前沿》2011,(7):13-16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对其实行现代转化既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现代转化关键是要处理好传统和合文化和中国当代文化的关系,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与西方文化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和合为新文化。  相似文献   

9.
张红军 《前沿》2012,(5):8-10
严复早年追求西方自由思想的选择与中国传统思想精华的融合,晚年则继续以进化论分析、提炼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精华,并以此作为中国富强发展的"国性"基础,批判民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对进化、自由思想的极端与滥用,赞赏西方文化中出现的融合、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产生既是以西方民族国家理论的介入为参照,又是中国在应对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而引起的变局中对传统中国所进行的近代改造的客观结果。本文就此作一探讨。传统天下观中的中国:一种普世的文化从严格的政治学角度言之,传统中国的国家概念不同于西方近代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