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变迁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史。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主张始终是社会各阶层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是与贫困和不平等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有关的一场持续的政治斗争。"政府责任"是公共服务研究的核心问题,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经历了强化、巅峰、紧缩、回归四个阶段的变化。我国目前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公共服务满意度持续下降,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存在显著的"空间结构"、"类别结构"和"供求结构"差异。如何合理划定政府责任边界并高效履行责任,是我国未来公共服务制度设计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粗放供给"向"精准供给"转变;从"单一主体"向"协同供给"转变。重视发挥社会信任、公民参与网络和互惠规范等社会资本形式对政治民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降低社会成本,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安排,也是实现社会基本平等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需要。由于受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面临着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和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享受不均"等一系列挑战。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实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和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果均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基本公共服务结构性差距悬殊。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途径在于:加强政府间财政体制改革;培养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稳定财源;实现预算管理科学化和改革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4.
论地方公共服务的体制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的三种模型说明,公共物品的地方垄断往往会导致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培育,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条件逐步具备。要走出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构筑公共服务的现代治理模型,就必须打破地方政府垄断公共服务的"锁定"状态,在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之间建立起相互支持的合作———竞争机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创新绩效评估体系,实现地方公共服务的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空间视角为分析、解决城市权利、邻避冲突及公共服务供给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分析逻辑。不过研究中也还存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空间理论"本土化"关怀不足、中观和微观理论相对缺乏、研究体系化有待加强等制约因素。作为空间理论的"奇点",对"空间"自身维度的审视对公共服务的空间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单中心—多中心、技术—政治与社会、群体—个体等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基于公共服务优化的物理、功能、心理—行为和价值等四维空间,为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改革提供分析框架,提出从"精准性供给""系统性供给""人本化供给""制度性供给"等方面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实行政府高度垄断,并且政府公共支出重经济建设服务、轻社会服务,导致目前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难以保证基本的社会公平,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改革深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进行改革,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做法,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在市场化过程中,政府应努力创造和完善推行市场化的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7.
我国开始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阶段。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要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规制监管制度、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公共服务创新是政府管理的永恒主题,英国公共服务改革所形成的"蝴蝶效应"引领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服务变革的方向。英国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变革经历四次大规模转换,价值主导分别是政府本位、市场本位、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供给主体分别是政府、市场、公民和社会;供给方式分别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和混合多元,形成了官僚体制的供给模式、效率政府的供给模式、整体政府的供给模式和分权政府的供给模式。要实现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需要进一步提升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完善供给配套制度,激励政府部门自为供给、社会组织自治供给和公民自主供给,实现质量与效益统一,规模与结构匹配。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及政府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方面实行政府高度垄断,并且政府公共支出重经济建设服务、轻社会服务,这些导致我国政府目前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不能保证基本的社会公平,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阻碍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推进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进行改革。这种改革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做法,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在市场化过程中,我国政府应努力创造和完善推行市场化的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10.
汪圣 《学理论》2013,(15):14-15
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方式,在现代公共服务的供给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其引发的社会成本也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社会成本主要包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腐败问题的治理难度加大、失业人员的安置问题、公共服务供给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等。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是一国现代性不断成长的过程。社会转型的合意性推进,必须以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为前提和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保障人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权利、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正向功能,决定了其对转型国家实现社会合意性转型具有重要价值。厘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何种意义上、以何种方式促进社会合意性转型,有助于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意义和优先序选择,从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建设与社会转型的良性互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合意性转型的机理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以政治社会权利平等化强化民众认同和支持;二是以提高政治合法性改善政治有效性;三是以社会投资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四是以社会福利观念转型助推主流意识形态的转型和战略优化。  相似文献   

1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向下的政府行为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服务的短缺以及日益扩大的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瓶颈因素。政府行为的优化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本文从政府行为的理念、功能、政策工具、财政体制、绩效评估五个维度,分析和探讨我国政府与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的行为变革的进展和取向,为进一步优化政府行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新的视角和方略。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作为国家重要组成机构,承载着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是国家公共服务的核心体现和基础。伴随着公共需求的发展与变化,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突出,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将供给侧改革引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领域,通过供给端改革发力向需求端传导,是实现公共服务供需均衡,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的创新途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明确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价值取向与供给主体定位,以良性协作、达成行动为归依,利用社会与市场机制完善资源配置,调整供给结构,提高供给主体的供给能力,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间多元供给机制,完善供给侧改革的配套机制,以供给侧改革促进供需平衡,实现供需"双到位"。  相似文献   

14.
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发生深刻的阶段性变化。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存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大、供给总量不足、提供主体主要由政府主导等问题。需要从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辩证思维,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深化改革,创新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突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制定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万方 《行政论坛》2014,(3):41-45
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往往面临着双重困境:一是资源不足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做不了"困境;二是民众理性无知产生的"不便做"的效率与公平困局。面对这种形式的政府失灵,资源依赖理论提供了超越单一行政组织分析的高阶组织集视角,指出政府之外作为环境的社会组织对其的支持作用,同时更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互动的一种依赖关系,而通过优化社会情景、培育社会的自组织能力、规范权力的分配结构等三个方面强化这种依赖关系,是消解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两重困境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战略意义的组成部分,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所在。我国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公共服务支出比例偏低、区域之间公共服务支出的人均量差异过大、歧视性供给以及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此,必须从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积极探索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与企业经营类似,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也存在"纵向一体化"现象。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对于政府职能定位、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关系、创新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纵向一体化"有利于政府节约交易成本,掌控风险,维护自身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核心地位。但是,伴随政府膨胀的往往是社会自我服务能力的萎缩与活力的退化,权力意味着在规则制定中的主动地位,但是也取决于社会对规则的接受和满意程度。权力不仅来源于对服务、技术、信息及资源的垄断和控制,还在于有影响力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塑造。政府应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与社会组织协商建构双赢的交易规则,有效供给公共服务,避免权力失灵。  相似文献   

18.
张彬 《行政论坛》2012,(1):69-73
"以服务平衡差距"是一种基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差距调控新思路。其特点在于: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差距调控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考虑;把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作为破解差距难题的着力点;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的充分供给、均衡配置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阶层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待遇差距;通过渐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抑制、调节和平衡各种社会差距。这种"以服务平衡差距"的治理策略是对传统差距调控思路的重要补充,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突出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的一个主攻方向。目前我国政府仍存在公共服务投入过少、供给总量不足、效率不高,不到位、公共服务在地区、比例上失衡和公共政策能力缺陷等问题,这种问题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今天下就会愈加突出。特别在基层政府中,由于它最为直接地与公民相连,亟须改善的要求显得尤为迫切。我国各基层政府不尽相同,各地经济政治人文素养状况差异又较大,特色明显,如何为基层政府选择合理的公共服务型模式并为之构思筑建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张海浴 《学理论》2011,(36):33-34
根据盖书记的"做主人、敢担当、谋发展、惠民生"的总体发展布局要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是改善民生,改善民生的关键是发展社会公共服务,发展公共服务就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保障。虽然哈尔滨已经基本建立公共服务法律体系,但体系中存在法律不规范,执行不到,办事人员素质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使公共服务的提供市场化、社会化。其次要加强法律的监督,保证法律的贯彻和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