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农民的话语权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为,能否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民心工程,让8亿农民从中切实得到实惠,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关键之一就是要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农民的话语权。因为,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幸福指数是否提高了,他们也最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实现新农村建设预定目标的关键在于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只有建立起能够激励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的有效机制,才能激发起亿万农村劳动者建设家园的热情,并积极自觉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  相似文献   

3.
建设新农村涉及方方面面,但最关健的一条必须围绕农民增收这个重点,寻找致富门路,才能更好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使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4.
农民素质问题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问题特别是农民素质问题,是一个集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因素,并影响和制约着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农民,根本谈不上新农村.没有农民的现代化,也谈不上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培育造就高素质的新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呼唤新农民,而新农民只有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培育.目前,还有相当多的农民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发展能力方面与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地位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事关亿万农民的福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体,但农民的流出则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解决好农民的"去"与"留"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杨泽娟 《求实》2007,(8):92-95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素质缺位深刻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农民素质缺位的原因既有内在的更有外在的,只有深入实际考察分析,才能更好地提出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不久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开展教育,解决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是新形势赋予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庄严使命,也是展现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实践活动。要深化对建设新农村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把思想统一起来,把信心坚定起来;要切实看到建设新农村不仅是政府行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20字”目标要求,离不开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乃至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必须十分明确,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个短期活动,要树立长期建设、扎实建设的思想,组织带领农民群众扎实稳步地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以来,灵台县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群众实施以小康家园为主要模式的生态富民工程,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县上全面部署并启动了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坚持着眼长远发展,科学制定规划,绘制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坚持立足以城带乡,加快城镇建设,拓展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空间;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兴建小康家园,创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坚持高度关注民生…  相似文献   

10.
赵隐珠 《求实》2006,(Z3):247-248
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使他们的地位和素质提高起来。因为说到底农村是农民的家园,新农村主要是要农民自觉地创造、自觉地维护、自觉地发展。有什么样的农民,就有什么样的农村,没有新型农民,新农村只会徒具形式,新农村单靠外力是建设不起来的。就目前我国现存的状况而言,农民在整个社会阶层中,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原因,农民在财政公平、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如何保障农民的权利提高他们的素质,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最大受益者应该成为建设新农村工作中的一个亟须研究和落实的问题,目前围绕农民需突出解决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创建农村绿色家园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农村建设规划滞后、污染加剧、投入不足、农民居住条件仍然比较差,传统的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为此,应以自然村为单位,统筹规划,开展村庄整治,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应用市场机制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和污染治理,探索建立农村绿色家园的经济社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论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的国家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目的是消除贫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一份最基本的保障.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国家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3.
高安市上湖乡党委、政府顺应时代潮流,顺乎农民愿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创建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旧村改造入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断创建新模式,探索新路子,倡导新乡风,构建新机制,倾情打造小康家园,全面建设和谐农村.……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信社要有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淑清  万维佳 《求实》2006,(Z3):252
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以“一号文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全国人民描绘了一个全景式的改革蓝图,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已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农村信用社作为在农村网点最多、普及面最广的金融机构,作为始终以根植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金融需求为己任的农村金  相似文献   

15.
康清 《党的建设》2008,(2):26-27
"绿树掩映小洋楼,天然氧吧人长寿,使用沼气新能源,文明卫生又方便,条条油路通家园,乡村胜似城里面。"这段朴实的顺口溜,真实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临泽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16.
论新农村建设与我国农民维权组织农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离开了农民,就不可能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而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没有组织的单个农民是无法融入现代政治与经济生活中去的。我国建立农会组织有正当的法理依据,我们必须克服观念上的障碍,借鉴域外国家的经验,建立我国维护农民自己权利的农会组织。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个过程必须深刻认识和牢记两个问题: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必须依靠农民,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从金川区的实际出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目标,通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立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十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把“生产发展、生活宽容“放在优先位置.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力,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新农村建设必须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给农民群众带来实惠,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如果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不能持续增长,任何建设项目都难以长久持续下去,建设新农村只能成为空谈.因此,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素质缺位深刻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农民素质缺位的原因既有内在的更有外在的,只有深入实际考察分析,才能更好地提出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