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湘赣省委及其领导的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共湘赣省委是在国民党反动派准备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的重兵压境之际,为了尽快动员、领导群众克服一切困难,积极配合红一方面军粉碎敌人的“围剿”,统一和加强湘东和赣西等地党的领导而成立的。湘赣省委领导的经济建设,有力地打破了敌人的封锁,支援了革命战争,改善了群众生活,巩固了红色政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的第三仗中村战斗,是前后五仗中时间打得最久,战线最长,战斗最残酷,战果最大,红军牺牲最多的一场山地鏖战。中村战斗迅速改变了战局,为最后打破敌人“围剿”奠定了基础,在红军战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1930年底至1931年9月的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是毛泽东亲自指挥的,都取得了胜利。后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作为战例作了得意的描述。解放后至目前编写出版的党史和战史书籍,也无不对这三次反“围剿”战争作了全面的肯定,没有一处写到过其中的失误。笔者近来通过对资料的重新研究和分析,想对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的个别战斗、提法和结局提出几点新议,向专家、学者们求教。一、第二次反“围剿”中建宁战斗决策上的失误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关于第二次反“围剿”,毛泽东是这样叙述的:“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材,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若由东向西打去,则限于赣江,战局结束后无发展余地。若打完再东转,又劳师费时。”“乃决找富田地  相似文献   

4.
1930年冬至1931年春,赣南、鄂豫皖、洪湖、湘鄂赣、赣东北、湘赣等六个革命根据地都打破了敌人第一次“围剿”。这次反“围剿”,是红军从游击战到运动战战略转变的关键作战,是党史军史中的光辉篇章。本文试对这次反“围剿”的胜利和经验作一综合探讨。  相似文献   

5.
1932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没有打破敌人第四次“围剿”,遭致失败,被迫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这是张国焘的机会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对这次失败,毛泽东同志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在鄂豫皖边区根据地则有所谓‘偏师’说,那里的一些领导同志认为第三次‘围剿’失败后国民党不过是偏师了,要进攻红军,就得由帝国主义亲自出马担当主力军。”“这个‘左’倾机会主义,种下了鄂豫皖边区反对第四次‘围剿’……斗争中的错误路线的根苗,使红军在敌人的严重的‘围剿’面前不得不处于无能的地位,给了中国革命以很大的损失。”这次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总的是  相似文献   

6.
1931年5月,红一方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中,从江西富田开始向东横扫。连战连捷,于31日占领福建建宁县城,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军事“围剿”。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决定。利用国民党内部派系矛盾的新发展和中央苏区周围的国民党军暂时处于守势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7.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相似文献   

8.
在“清塘会议”上,谭震林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1931年4月下旬的一天清晨,在江西宁都清塘的一块草坪上,毛泽东正在散步。他的心情显得有点忧郁。在昨天召开的苏区中央局会议上讨论如何打破敌人的第二次大“围剿”时,他提出继续实行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受到很多人反对。一些同志主张“撤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震动了全国。根据地广大群众喜笑颜开,摩拳擦掌,积极准备粉碎敌人的下一次“围剿”。地方武装对封锁消息、袭扰敌人,更有经验,更有信心。地方党政机关坚壁清野,支援战争情绪更高,组织更好,办法更多。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中共湘赣省委是在国民党反动派准备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的重兵压境之际,为了尽快动员、领导群众克服一切困难,积极配合红一方面军粉碎敌人的"围剿",统一和加强湘东和赣西等地党的领导而成立的.湘赣省委领导的经济建设,有力地打破了敌人的封锁,支援了革命战争,改善了群众生活,巩固了红色政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郭德宏 《党史文苑》2011,(6):4-5,15
80年前的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是一个重大的胜利。在这之前,红军虽然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在井冈山时期曾几次打破敌人的"会剿",但无论是面对的敌人数量,还是战斗的规模,都是不能和第一次反"围剿"相比的。当时,  相似文献   

12.
(一)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战役中,红军与白军大的战斗有十五次,三军团就参加了十四次,在红军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九三〇年十月,蒋介石纠集十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围剿”。为了打破敌人的进攻,十一月初,彭德怀和滕代远同志根据“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率领三军团东渡赣江,实行战略退却,于十二月一日到达宁都小布地区。十二月下旬,三军团在小布  相似文献   

13.
(一) 一九三三年九月,蒋介石纠集五十万兵力向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根据地广大军民虽然浴血奋战一年之久,终于未能打破“围剿”,反而丧师失地,形势恶化。一九三四年十月,敌人继续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推进。这时,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博古等惊慌失措,在战争指导上由单纯防御的军事保守主义变为逃跑主义,  相似文献   

14.
《湘潮》1985,(3)
一九三四年初,湘赣苏区和红军面临严峻的局势,外有敌人的“围剿”,内有“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政策,特别是肃反扩大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搞得人心惶惶。就在这种情况下刘亚球出任独立团政委。这个独立团,是湘赣苏区组织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把它们派往远离苏区的井冈山区去据守,企图以犄角之势卫护根据地,打破第五次“围剿”。这是一次孤军突击的军事行动。为了尽量减少部队的损失,湘赣省委  相似文献   

15.
彭德怀光辉灿烂一生中,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曾先后五次到过福建。 彭德怀第一次入闽是在1931年。1931年3月蒋介石派何应钦率20万大军对赣南闽西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当时彭德怀任主力红军红三军团前委书记,为打破敌人的“围剿”率领红三军团以破竹之势在短短十五天内从江西富田向东横扫七百里,5月30日兵临闽西建宁城下。守城敌军刘和鼎师不知是红军主力,贸然出城迎战,被红军一口气消灭了三个团的兵力。彭德怀指挥红军乘势追杀,一举攻占建宁城,俘敌三千多,并缴获长短枪二千余支、大批西药和一部电台,取得…  相似文献   

16.
闽赣根据地,是在第三、四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即一九三二、三三年)逐渐建立起来的。我曾生活和战斗在这里好几年。这里的广大群众曾与敌人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每当回忆起这段坎坷曲折的战斗历程和经历的风风雨雨时,我的心情便久久难以平静……一九三二年底,蒋介石不甘心一连三次“围剿”的失败,又向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军事“围剿”。这次“围剿”,集  相似文献   

17.
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料,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毛泽东长途奔袭 1931年5月27日,红一方面军第二次反声围剿,战斗四战四捷了。打第四个战斗时,总前委命令进攻南丰。红三军团作好了进攻准备,迅速集结苦竹待命。红一军团第十  相似文献   

18.
1932年11月至1933年12月间,周恩来、朱德为粉碎敌人的第四、第五次反革命“围剿”,曾在光泽县华桥乡牛田村陈家排设立指挥所、兵站,并设有红军医院和枪械所。 1932年第四次反“围剿”开始后,周恩来、朱德按照毛泽东的军事原则,指挥红军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建立了将(乐)、  相似文献   

19.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鲜为人知的是,有一份绝密情报,及时促使党的临时中央做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二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正处于激烈斗争时期。蒋介石在第一次反革命军事“围剿”失败后,又纠集几十万军队向我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更大规模的二、三、四次“围剿”。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处于艰难时刻。方志敏、周建屏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采取“集中兵力,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两次挺进闽北,既保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