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冷战期间,东南亚各主要国家在与中国联系时,几乎都无可避免地涉及到当地的华侨华人华族问题。换言之,东南亚华侨华人华族由于其特殊的历史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在国家关系中承担着既定的角色,哪怕这种角色在整个冷战期间是多么地被动,他们依然被特定的历史所规定,从而成为在中国和东南亚关系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印尼经常有人称华人为“经济动物”,或把华人说成满身都是流着经商的血液,从印尼华人的历史来看,印尼许多华人经商,是因为环境使然。  中国古代自西周开始,各朝代政府都是实行“抑商重农”的经济政策。二千多年来的文化传统也使中国人产生“轻商”的思想,社会职业的排列是士农工商,商排在末位。早期在印尼定居的华人,也不是全部都经商,阿拉伯旅行家马素提在《黄金牧地》的记载,公元943年就看到苏门答腊南部的华人是在务农的。  印尼华人的商业经济是在十二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十二世纪印尼与中国发展商业贸易关系,中国商船…  相似文献   

3.
2022年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东南亚之行引发东南亚国家华侨华人持续热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备受瞩目的关键词。恰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面对海外环境复杂化和不确定性上升,如何有效凝聚华侨华人力量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中国与文莱关系友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文莱政府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两国合作成绩斐然。文章通过梳理分析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基础、实施进展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中国和文莱友好关系为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了条件,但也存在亟须关注的内外挑战。基于此,文章研究提出继续深入发展中文友好关系,加强对文莱华侨华人的调查研究和与文莱华侨华人的沟通交流,重视发挥文莱华侨华人华商的桥梁作用,注重发挥华侨华人在商贸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心相通”等方面的作用等推进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21世纪来临时的世界经济与亚洲经济、华人经济。21世纪终于到来了。由于是新世纪的开端,本文拟从更长远的观点来考察进入2l世纪后的动向。虽然题为“亚洲经济与华人经济”,但主要还是注重于后者,前者仅作为后者的前提简单地提一下。不过,后者不仅仅是亚洲,而是全世界的华侨。标题的“华人经济”如以往那样指的是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侨华人的经济。但这里主要论述中国大陆以外的华人经济。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泰国华人信息媒介从私人书信到华人报刊,从电讯媒体再到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探讨泰国华人网络媒介的现状,从国家形象的直观展现、国家形象的反思与解构以及国家关系的积极建构等方面探讨互联网对国家关系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华人在推动中国对马公共外交绩效的功能角色主要有:扮演中马文化交流的信使和中国外交理念及国家形象的代言人,成为架起中马双边经济合作的桥梁。不过,马来西亚华人在中国对马公共外交方面也存在一些客观制约因素:如华人群体对南海等涉及两国核心利益的刚性矛盾的无能为力、其政治及社会影响力受到种族意识的干扰、对“中国”法统问题存在认知差异以及马华社会长期出现的分裂现象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考察非洲华人在1949~1999年的经济发展及其对当地社会的贡献和他们的适应能力,分析了海外华人的持续生命力。50年里,非洲华人从1949年约2.7万增至13万以上。华人因具有对当地文化和国际经济的适应性而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来说,非洲华人经济的发展是对居留国的贡献1.在华人定居较早之地,华人以经商为主要职业,为激活国内外贸易、联接国内各地经济、沟通城乡间关系作出了贡献。2.从60年代起,即有少数华商从香港、东南亚和台湾等地移民非洲,从事新的创业;从80年代后期起,一批华商来到非洲。他们携带资本技术,在非洲或创设制造业,或推广贸易,或投资工业自由区。这些新的华人产业既为所在国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也为这些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同时还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这无疑给当地的华人经济以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柬埔寨华侨华人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华人移居柬埔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柬埔寨是华侨华人较多的国家。目前,除土生土长及从海外返柬的华人外,还有90年代以来从一些国家涌入柬埔寨的华人,在柬华人数量已超过30万。特别是在金边可体验到华人的无处不在。他们仍然以经商为主,开办的商店都较大,主要经营布匹、钟表、电器、手机零配件等。1998年柬埔寨第二次大选后,中国去柬开办公司的人数大大增加。 由于柬埔寨的政策宽松,办理入境签证较为容易,加之还可以办落地签证,所以这几年去柬的华人中鱼目混珠,既有去做生意的,也有极少数坏人混入,给柬埔寨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华人在老挝、柬埔寨两国均有着较为悠久的移民历史,早在数百年前就有华人进入老挝与柬埔寨定居并繁衍生息下来。华人迁入老柬两国,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艰辛与苦难。尤其进入近现代,老柬华人几遭灭顶之灾,其境遇令人同情。伴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逐步改善,现在又处于历史上关系最为良好阶段,老柬华人的权益日益得到保障,地位得到改善,在两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日益彰显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前言 在有关华人社会的研究中,人们往往采用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比较的方法。这是因为两国具有以下这些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难得的条件:有着曾是英国殖民地、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这3个种族组成的所谓“复合社会”的共同点,另一方面,有着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的原因之一、即华人约占人口77%的特殊种族构成比这样一种不同点。 在国民统一过程中实施的国语、通用语政策下,在新加坡,英语是事实上的国语(法律上规定马来语为国语)。在马来西亚,一直将马来语(曾有一段时间称为马来西亚语)作为国语,但华人们曾经为华文的通用语化开展运动,至今仍在要求继续保持华文学校。 本文拟从“国家的政策与民族的共生”这一观点,以马来西亚为主,以新加坡为比较对象,就两国华人社会的阶层结构和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究竟处于何种关系、以及在采取原住民政策(马来人优先政策)的马来西亚,这些政策在华人与其他种族、尤其与马来人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紧张关系或共生关系做一个考察。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华人占其总人口的34%,年龄大一点的华人购买中国工艺品的欲望很高,他们希望买到货真价实的中国货,以此来寄托对中国的思念。这部分人在购买工艺品时,非常注重产品是不是真的从中国本土来的,有没有中国商标,如紫砂壶在马来西亚很受欢迎,但壶底一定要有“中国宜兴”的刻字,字迹如不清晰就很难销出去,一些中年人在买中国工艺品时,常常讲,他们爷爷是“买猪仔”(即卖苦工)卖过来的。  相似文献   

12.
在荷印殖民统治时期的吧城,华人始终是构成当地各种族居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正在整理并陆续出版的吧城华人公馆<公案簿>档案的记载,并结合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吧城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进行具体案例的分析,从中了解荷印殖民统治时期吧城华人与当地民族关系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3.
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办,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校友会、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及南洋客属总会协办的“第三届族群、历史与文化亚洲联合论坛——华人族群关系与区域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3—15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大楼圆满举行。  相似文献   

14.
就世界体系思想而言,1500-1800年间的东南亚地区已被西方力量强行“嵌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外部领域,正处于朝贡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两种世界体系相互竞争、利用与共存的复杂历史时期。本文试就上述历史背景下的东南亚地区国家关系及其影响下的华侨华人体系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就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力图从“民族问题”的角度开展“华人问题”的研究,并为贯彻此一意图而成立“海外华人研究中心”的1999年,[1]在我国华侨华人研究力量颇为雄厚的厦门大学历史系已有多年积累的曾少聪博士,成为了该所的第一位博士后,师从我国民族问题研究的著名学者郝时远研究员,从事民族学专业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的研究。在师徒二人的大力倡导和积极努力下,3年后,原隶属该所的“海外华人研究中心”升格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成为整合国内华侨华人研究力量的又一基地。此期间,正值国内开始酝酿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许亮 《西亚非洲》2023,(3):51-73+156-157
非洲华人是中非民间交往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一些华人因其对非洲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获封酋长称号。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至少有24位华人在非洲获封酋长,集中在西非国家。华人酋长主要从事工程建设和个体工商业,属于广义上的发展型酋长,具体可分为“基建酋长”“侨领酋长”“个人商业酋长”和“文教酋长”四大类型。华人获封酋长离不开他们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但东道国酋长制的开放性和吸纳能力也同等重要。加纳和尼日利亚等国出现的“发展酋长”“海归酋长”以及“移民酋长”等新机制在吸纳外籍酋长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非洲社会对华人酋长的反应总体是积极的,但在履职状况、获封原因以及外来者身份等方面存在一些争议。华人酋长需平衡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履行好社区服务和管理工作职责,并做好正面宣传,进而更好地促进中非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17.
背景:促进在中国的投资在上世纪90年代初,“网络”对华人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期间,学术研究开始极力认为,华人移民正在通过种族关系网进行联络,从而将大量资金投向中国。它们创造出了诸如“华人社会”(Chinese commonwealth)①和“全球性族群”(global tribe)②等术语来形容具有“共同文化”③的各个企业之间的这种所谓的“商业关系网”④。这种关于广泛的华人商业网络的观点,还可以归因于某些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广为宣扬的言论。出于他们各自的原因,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新加坡的李光耀和马来西亚的马哈蒂尔…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前期的华侨华人社团,不但数量增长快,经济功能凸显,与中国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由于近40年大量中国新移民涌向国外,商会和同乡会社团成为新移民互助和发展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平台,也是他们最热衷成立的社团组织。社团之间联合的态势虽初步形成,但还需更快整合,才能有效维护华人的共同权益。  相似文献   

19.
华裔移民赵小兰荣幸地进入美国新届政府内阁。还在消息爆光时,美国主流媒体有评介说“她是21世纪美国新一代的领袖人物之一”。美国华文报纸突出报导,赞誉她“是华人参政的模范”,“是在美华人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等等。显然赵小兰入阁,对华人融入主流社会、参政从政,意义不凡,给华人的启迪多多。人所共知,从19世纪“淘金热”年代,大批华人漂泊到新大陆做‘苦力’当奴隶开始,百多年来,华人华侨无权无位,受尽歧视和凌辱,历经多少代人的艰苦抗争和奋斗,直到二战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情况才有了变化和改善。特别…  相似文献   

20.
郑一省 《东南亚》2012,(3):62-67
印尼华人社团既经历过发展的繁荣岁月,也一度处于凋零或衰落的时期。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印尼进入后苏哈托时期以来,印尼华人社团又一次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在后苏哈托时代,印尼华人社团的繁荣发展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为印尼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为印尼华人社团参与构建和发展中国软实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印尼华人社团在加深印中之间的了解,促进印中合作及关系的改善,传播中华文化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提升了中国印象,增强了中国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