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他这一套,能把我们这些挖空心思甚至呕心沥血来歌功颂德的公安写手气死。一个警察职业之外的人写了本耐看的警察破案故事。萨苏的《警察手记》不是小说,副标题写明是"京师四小名捕破案传奇",可见是实打实的真人真事,  相似文献   

2.
邵磊 《人民公安》2020,(8):6-11
人民警察的形象在银幕上并不少见,《破冰行动》《湄公河行动》里在惊心动魄中出生入死的铁血硬汉,《无间道》里小心翼翼、生死一线的警方卧底,《法医秦明》里凭借过硬专业技能侦破曲折案件的帅气法医……这些角色,给“警察”这一光荣神圣的职业“吸了不少粉”。  相似文献   

3.
记者:从《便衣警察》到《永不瞑目》其间还有《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就像雷声滚过天空,所过之处皆有响动,20年了,人们提及公安题材电视剧,首先就想起了你的《便衣警察》和那首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海岩:有人问起《便衣警察》,我说那是过去时代的作品了,它反映那个时代人们关注的一些热点,在当时,警察戏直接写时代,写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警察的个人命运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写法在警察戏里很少。那个时候公安题材多写些案件的侦破过程,顶多写点公安人员的任劳任怨,而《便衣警察》触及了公安人员的家庭、情感、个人命运,当时来讲给…  相似文献   

4.
《警察文化学》一书是山东公安专科学校警察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兆端副教授的专著。该书被山东省教委列为95年度社科规划项目。1997年6月公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警察文化学》一书共分:什么是文化和警察文化;警察文化学的对象、意义和方法;中西警察文化观念比较研究;警察物质文化;警察行为文化;警察制度文化;警察精神文化;警察文化与人;警察文化关系论;警察文化建设论十部分。该书从广义警察文化的角度,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警察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御厨     
《小康》2005,(10)
话说人生三大乐趣,为“用中国厨子,娶日本太太,住英国花园洋房”,更何况书里的厨子还是掌勺国宴的高手呢。这是一本侧面展示新中国外交事务的作品。掌勺国宴的老厨师口述的多篇小故事,不仅展示了中华美食文化和烹饪技法的最高境界,而且也记录了宴会上新中国与各国来宾的和平合作与斗智斗勇,掀开了新中国外交史上饶有趣味的内幕故事。作者萨苏曾与北京饭店贵宾楼的老厨师结为忘年交,亲耳听到老厨师们给老外做菜的很多段子。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萨苏以其古雅而富有民间智慧的行文写成了此书。《中国厨子》萨苏著同心出版社中国式御厨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武汉市公安机关提出“命案必破”的工作目标到2004年开展的全国公安机关“侦破命案专项行动”,各地公安机关都将“命案必破”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面对如此的高标准、严要求,公安机关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更高的工作强度。在命案侦破中,警察在“侦破命案专项行动”的压力下,合法权益屡受侵害;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保护警察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 群众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争取把更多的案件处置在始发阶段》一书,是一部既富有学术价值,又富有指导作用的公安理论著作。此书作者是浙江省警察学会常务副会长、《公安学刊》编委会副主任蔡杨蒙同志。这是他继《反暴力犯罪》与《刑事侦察大视野》出版后又陆续撰写的一本公安理论研究文集,其中有关于刑侦工作指导方针问题的研究,有关于刑侦体制和机制问题的研究,有关于犯罪对策和侦破方法的研究,有关于刑侦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还有关于禁毒工作以及公安协作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读了郭影、申志高同志发表在1988年《公安大学学报》第五期上的《谈警力不足与公安工作改革》(以下简称《谈警力》)的文章后,对文章中几个数字:全国现有警察数;全国警费开支;全国刑事案件发案率提出质疑。(一)关于全国现有警察数。《谈警力》一文讲:“我国现有警察约200万人,占我  相似文献   

9.
<正>曹礼海,男,1964年3月生,湖北黄石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三级警监。现任湖北警官学院思政课部主任,公安思想政治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曹礼海教授长期从事公安思想政治与文化、警察危机管理等研究,已出版《公安文化论》《警察形象塑造论——走向前沿的警察文化战略》《警察形象危机处理——走向前沿的警察公共关系战略》《警察临战公共关系》《警察如何直面网络舆论》《公安文化建设的45个细节》《公安文化十五讲》等10部专著,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编  相似文献   

10.
现代刑侦与“五纹”技术李健初“五纹”指的是指纹、声纹、唇纹、耳纹、掌纹。它们既是“结拜兄弟”,又是协助警察做好刑事案件侦查和安全防范的得力“干将”。(一)“五纹”中指纹很早就被警察派遣到侦破刑案的战场,为侦破许多疑难刑案立了大功。尽管现在有了不少更先...  相似文献   

11.
千禧龙年岁末 ,读了长篇小说《危机四伏》(胡著 ,作家出版社 2 0 0 1年 1月出版 ) ,掩卷沉思 ,不禁心潮起伏 ,感慨多多……一近年来 ,写警察犯罪的文艺作品并不算少。从39集电视连续剧《英雄无悔》 ,到长篇纪实文学《天府之国魔与道》和据其改编的 2 2集电视剧《刑警本色》 ,从 8集电视剧《面对诱惑》 ,到 2 2集电视剧《我是警察》 ,以及长篇小说《黑洞》等等 ,都写到了警察贪赃枉法乃至坠落为犯罪分子的代言人的故事。不过 ,《危机四伏》却不仅仅是写到 ,而且是以警察犯罪及侦查为中心情节结构全书 ;它也不是写警察的一般违法犯罪 ,而是…  相似文献   

12.
湖江市公安局在侦破一宗枪杀案时,意外发现一封因制毒集团内部倾轧被追杀的求饶信,从此,刘锋和战友们一起与犯罪分子展开了一场场艰难的生死较量,亦与内部不纯分子进行复杂曲折的周旋。经过一年的浴血奋战,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大的制贩冰毒集团案被侦破。   文章展示了警察与黑道、内部与内部、黑道与黑道、权与法、警察与家庭、生与死、灵与肉多方矛盾冲突。情节惊心动魄,扑朔迷离。既鞭鞑了当前毒品犯罪的阴险狡诈,也讴歌了新一代刑警的责任情怀。  相似文献   

13.
“为了国家的昌盛,为了人民的安宁;中国警察,与各种犯罪活动进行永无休止的斗争,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为了神圣的使命,为了牺牲的战友;中国警察宁愿清贫,永不贪赃。以我廉洁,守护正义。从警一日,清廉终生。”这是中国公安部近日出台的《中国公安廉政宣言》里誓词最后两句。(据新华网)公安部出台《中国警察廉政宣言》,说明公安部已经意识到了警察队伍里存在的种种问题,有意从根本上重新纠正警察办事作风,重新树立警察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曾几何时,警察,一个多么神圣的字眼儿,在人民群众的眼中,警察维护社会稳定,惩治社会犯罪,确保一方平安。…  相似文献   

14.
公检法官员谈圈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名乔装打扮的警察为了侦破一起特大贩毒案件,与毒贩们在娱乐场所或在偏僻的荒郊野外秘密接头,一旦犯罪嫌疑人拿出毒品等赃物,埋伏在周围的公安民警一拥而上,人赃俱获。这惊险的一幕其实来源于我们的真实生活。这种打入敌人内部引蛇出洞的做法被人们通俗地比喻为圈套,理论上则称为警察圈套、诱惑侦查等等。警察圈套套住了谁?警察圈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本期特稿将讨论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5.
一名乔装打扮的警察为了侦破一起特大贩毒案件,与毒贩们在娱乐场所或在偏僻的荒郊野外秘密接头,一旦犯罪嫌疑人拿出毒品等赃物,埋伏在周围的公安民警一拥而上,人赃俱获。这惊险的一幕其实来源于我们的真实生活。这种打入敌人内部引蛇出洞的做法被人们通俗地比喻为圈套,理论上则称为警察圈套、诱惑侦查等等。警察圈套套住了谁?警察圈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本期特稿将讨论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6.
一名乔装打扮的警察为了侦破一起特大贩毒案件,与毒贩们在娱乐场所或在偏僻的荒郊野外秘密接头,一旦犯罪嫌疑人拿出毒品等赃物,埋伏在周围的公安民警一拥而上,人赃俱获。这惊险的一幕其实来源于我们的真实生活。这种打入敌人内部引蛇出洞的做法被人们通俗地比喻为圈套,理论上则称为警察圈套、诱惑侦查等等。警察圈套套住了谁?警察圈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本期特稿将讨论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7.
一名乔装打扮的警察为了侦破一起特大贩毒案件,与毒贩们在娱乐场所或在偏僻的荒郊野外秘密接头,一旦犯罪嫌疑人拿出毒品等赃物,埋伏在周围的公安民警一拥而上,人赃俱获。这惊险的一幕其实来源于我们的真实生活。这种打入敌人内部引蛇出洞的做法被人们通俗地比喻为圈套,理论上则称为警察圈套、诱惑侦查等等。警察圈套套住了谁?警察圈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本期特稿将讨论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8.
一名乔装打扮的警察为了侦破一起特大贩毒案件,与毒贩们在娱乐场所或在偏僻的荒郊野外秘密接头,一旦犯罪嫌疑人拿出毒品等赃物,埋伏在周围的公安民警一拥而上,人赃俱获。这惊险的一幕其实来源于我们的真实生活。这种打入敌人内部引蛇出洞的做法被人们通俗地比喻为圈套,理论上则称为警察圈套、诱惑侦查等等。警察圈套套住了谁?警察圈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本期特稿将讨论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9.
《警察与政治》系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律系教授,英国著名的犯罪学研究专家罗伯特.雷纳所著。其研究涉及犯罪学、刑事司法、警察政治与政策、警察与媒体、警察文化、公共秩序等多个领域。《警察与政治》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为西方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新《刑事诉讼法》的一个亮点就是对警察出庭作证作了规定,与旧《刑事诉讼法》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警察出庭作证的身份规定不明确、警察出庭作证的适用范围太窄、技术侦查和控制下交付的警察出庭作证有待完善、警察出庭作证缺乏救济措施。针对新《刑事诉讼法》有关警察出庭作证规定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改进:明确规定警察出庭作证的申请主体、明确规定警察出庭作证的范围、规定警察作证的限制与例外、明确警察出庭作证的保障和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