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现代主权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对国家主权的范围等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历史终结论”、“民族国家终结论”、“主权终结论”、“超国家主义”等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主权观念没有过时。面对经济全球化给国家主权带来的挑战,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寻求维护国家主权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侯旭平 《求索》2005,(5):73-74,69
全球化既为我们认识国家主权问题提供了新视角、新思维,也使传统的国家主权观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把握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的新特点,树立科学的国家主权观,探索与实践维护国家主权的有效方式,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王春风  常玉华 《前沿》2006,(7):46-47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即全球化进一步推进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更加凸显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导致了南北矛盾的加深和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传统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挑战;使国家安全的内涵发生了转变;使协调与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主权提出严重挑战。应对全球化挑战 ,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国家主权观 :完善市场机制 ,理顺市场与国家主权关系 ;完善政权机制 ,健全国家治权和治理结构 ;完善文化机制 ,捍卫和发展国家文化主权 ;完善国际机制 ,推动国际协调合作机制的改革与发展 ,从而全面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利益。  相似文献   

5.
于世刚 《桂海论丛》2002,18(6):56-58
全球化进程给传统国家主权理论带来了全方位和深刻的冲击 ,对主权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挑战 ;但全球化加速下国家主权受到挑战甚至削弱这一基本事实不能成为否定主权国家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理由 ;主动参与全球化进程 ,加强合作与交流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采取灵活、切实可行的方式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国家主权让渡是国家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为了缓解全球化与国家主权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在更高层次上回归国家利益而在主权行使方式上作出的适应性调整。中国作为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同样也面临着国家主权让渡问题。对此,中国需要从自身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和中国国家主权的让渡日益变得不可避免的现实出发,树立国家主权可让渡的新主权观,构建积极主权。与此同时,中国在国家主权让渡问题上也必须要坚持一定的原则,要甄别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的主权让渡理论,要掌握关于主权让渡的外交艺术等。  相似文献   

7.
论全球化对人类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使人类相互连结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全球意识包括整体意识、生存意识、国际和平意识、共同发展意识。爱国主义在当代仍然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爱国主义包括国家主权观、经济安全意识和文化认同感。全球化进程使当代民族运动呈现新的特点,人类应正确认识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民族和国际社会的关系,具有正确的民族意识。人权国际保护的出现和发展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人权国际保护的合理性,认识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具有人权国际保护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世界各国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开始受到冲击和挑战。面对挑战,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国家主权,正确把握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人权的关系、核心主权与一般权利的关系,将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不断发展的信息革命使“信息力就是竞争力,也即是国力”的提法越来越显示出其现实意义。如何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已成为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课题。 一、全球化与信息化相伴并存,打破了传统国际关系中各个主体间关系的平衡。国际组织、国内组织及个体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对国家主权的挑战越来越大,国家安全受到的威胁也在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全球化和国际组织作用的加强,对传统的国家主权原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需要我们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国家主权原则.在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坚持国家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围绕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关系的争论形成了两种对立观点,全球化要么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要么强化了国家主权。本文从国家主权的多侧面内涵这个视角出发探讨了经济全球化与相互依存主权、国内主权、威斯特伐利亚主权和国际法主权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国际资本市场大规模扩张。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的独立性相对地在削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管理上的重大变革。在全球化时代,国际间的合作形式更多地将从双边或多边合作转向跨国合作和整体配合,国家特征和单一政府的内部管理将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国家主权的绝对性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国家主权概念也逐渐发展为相对国家主权。《欧盟宪法条约》的制定过程和内容,既体现出主权“可分性”,又体现出主权可分的有限性,即《条约》各成员国对某些主权的让渡必须是以强调国家主权为基石的。  相似文献   

14.
试论全球化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岩 《前沿》2007,(11):28-30
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起始,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综合动态的过程。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对各个民族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伴随着族际政治的矛盾发展,超国家认同和次国家认同的出现冲击着各个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并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认同危机。与此同时,全球化也给民族的国家认同带来了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通过积极整合国际国内资源,深化国家认同意识,从而形成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主权观念是适应民族国家的确立而产生的,在其演进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主权的对内属性、对外属性以及内涵有不同的生长点和侧重点。新一轮全球化浪潮对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构成了严重的挑战。限制主权、合作共赢是全球化时代人们的共识。国家主权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主权范畴必须依照客观现实而被赋予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主权让渡中,国家作为主权的让渡者,可以称为主权让渡的主体,而对等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则是主权让渡的受让者,可以称为主权让渡的客体。从国家作为主权让渡主体的角度看,国家有完全主权国家和不完全主权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分,主权让渡主体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主权让渡进程自身的发展。从对等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作为主权让渡客体的角度看,它们以各自不同的组织形式、性质和职能担当起了在全球化时代国家职能的缺失部分,保证国际体系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7.
田应奎 《前进》2000,(5):21-24,47
展望未来世纪,在当代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浪潮推动之下,世界政治经济化、国际格局演变、国家主权让渡以及全球协同趋势,已成为当今世界重大发展趋势。认识和把握这些战略趋势成为迎接全球化挑战,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议题。一、世界政治经济化趋势及其深远影响走向新世纪,日益强劲的经济全球化潮流已使当今国家和国际政治的经济化,成为一种世界性和世纪性的大趋势,并出现如下两大历史性转变:一是国家政治重心转向经济发展,政治为经济服务成为世界政治的普遍原则;二是国际政治联盟让位于国家间经贸合作,意识形态之争…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主权是国际法的基础。自二战后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 ,国际社会中各种现象 ,如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组织的迅速增长、国际人权和国际司法的发展 ,对传统的主权观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尽管国家主权在当代国际关系中面临诸多问题 ,但国家主权仍是国际关系的基础。主权应是相对的 ,从国家实践看 ,主权权利可以依国际法规则而加以限制 ,但这种限制必须建立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主权意味着一国政府有权制定关于外国人管理的法律,执行体现权力分配的法律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主权的绝对性,而是有一定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有其历史基础,也有其管理对象的两面性:对外国人的双重管辖以及对无国籍人和难民特殊群体外国人的属地管辖和国际人权保护。在外国人管理实践中,国家主权相对性主要表现在:既要考虑国家主权,又要考虑国家间相互依存的现实及国际人权保护;既要遵守国内法,又要遵守国际条约;既要承认外国人法律地位的平等与正义,又要考虑由此可能给国家利益带来的影响;既要重视服务,又要加强管控。在不违背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的条件下,达到维护国家权益、保护外国人合法权益、促进国际交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让渡是国家为适应全球化趋势,对主权行使方式做出的适应性调整,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国家利益。但国际关系的现实是民族国家并不愿意让渡主权,发展中国家如此,发达国家亦然,原因是在国际关系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国家主权让渡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在全球化时代,主权让渡是一种长远趋势,但民族国家不会轻易擎起主权让渡的大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