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年7月爆发后,印尼受到的打击仅次于泰国,其深层次原因是政府过多干预经济、经济效益不高,私人公司借贷过多等。到1997年10月底,印尼盾已贬值50%。到1998年1月,贬值幅度仍在加大,成为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货币贬值幅度最大的国...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1999年,日元兑美元汇率变化剧烈,令人难以预料,从5月20日124.37日元的当年最低点至11月26日101.87日元的当年最高点,升幅达22%。日元汇率的急剧波动,给日本经济及亚洲经济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日元汇率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为今后预测日元汇率的走势提供借鉴。一、1999年日元汇率走势分析纵观1999年日元汇率的走势,大致呈“V”字型,如图所示:资料来源:根据全年《金融时报》的相关资料整理而得。年初的一个半月中,日元兑美元汇率基本徘徊在114:1下方,2月中旬之后,日元一路直线下滑,并在5…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加强对汇率的关注程度。受多种原因的影响,日元汇率自2000年至今仍处于不断波动之中。大体而言,日元汇率的变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至2002年),自2000年日元汇率受国内经济的影响,虽然间或出现局部反弹,但总体呈现贬值趋势;第二阶段(2003年至2004年),随着美元强势货币政策的弱化,日元汇率进入升值阶段;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自2005年以来受世界对美国的货币政策预期及美国经济状况的好转的影响,日元汇率结束升值态势呈现贬值趋势,进入2006年日元汇率仍呈下降趋势。本文将分析三个…  相似文献   

4.
1997年5月,以泰国铢大幅度贬值为起点,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横扫了整个亚洲,各国的货币相继大幅贬值,股指也随之一路狂泻。进入一九九八年,更是一度出现戏剧性变化。亚洲货币陆续都创出令人不可思议的价位。如果从货币贬值来看,过去的六个月以来,印尼值贬值...  相似文献   

5.
近期 ,在日元贬值论调的支持下 ,日元贬值成为日元的主要走势。日元贬值不具有合理性 ,且日元贬值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日本经济。在当前全球经济仍未摆脱困境 ,各国经济依然十分脆弱的情况下 ,日元若持续大幅贬值可能再次引发亚洲金融危机 ,日本最终将难以从日元贬值中受益。亚洲在集体向日本施压的同时 ,应该联合美国、欧盟向日本施压 ,并敦促日本政府进行彻底的国内改革。中国则应建立灵活的汇率制度 ,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6.
1998年上半年(1月~6月)经常性收支顺差总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23亿8,000万美元。然而,出口却呈现了锐减的趋势,预计经常性收支难于维持增加态势。根据1998年7月30日韩国银行发表的“国际收支动向”,出口比一年前减少115%,110亿1,0...  相似文献   

7.
2001年日元汇率变动与影响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以来,日本经济形势持续恶化,日元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波动,从年初的114:1持续下跌至年末的130:1左右,贬值幅度高达17.5%。日元作为世界上三极货币(美元、欧元、日元)之一,其汇率走势对亚洲(包括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 一、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 (一)日本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是日元贬值的根本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经济便一直不景气,多届政府对此都无能为力。1999年下半年至2000年上半年经济曾出现了短暂而微弱的复苏迹象,随即又再度滑坡,2000年三、四季度增长为-0.6%和-1.4%,2001年经济仍持续下滑,全年经济增  相似文献   

8.
自去年7月泰国爆发金融危机后波及东南亚很多国家。在亚洲四小龙中,受冲击最大的是韩国。从去年7月起,到今年1月10日止,韩元兑美元汇价下跌了9695%。银行支付困难,到1月底,已有14家商业银行和综合金融公司破产或被兼并,另有31家商业银行如不能符合...  相似文献   

9.
1992年1月俄罗斯放开物价之前,市场上1美元可兑换90卢布。时隔一年,即今年1月26日,美元同卢布的汇率已上升到1美元兑换568卢布,即卢布贬值5倍以上。可是,今年5月18日,美元继续升值,1美元已可兑换934卢布。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卢布持续贬值,出现“一落千丈”之势,使俄罗斯人民叫苦不迭。同时也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对俄国经济的广泛关注和忧虑。控制通货膨胀和稳定卢布汇率是叶利钦  相似文献   

10.
1995年韩国人口普查和人口密度情况据韩国统计厅1996年3月30日发表的人口普查结果,截止1995年11月1日,韩国人口总数为4460.6万人,其中男性为2239.7万人,女性为2220.9万人。据汉城市1996年3月发表的统计数字,截止1995年...  相似文献   

11.
1939年希特勒派往西藏的使节房建昌1939年1月7日上海的英文周报《密勒氏评论报》188页右栏报导:据柏林12月28日报导,沙佛(ErnstSchaefer.1910-)博士率一德国科学考察团应邀访拉萨,此为首次,团内还有科学家:博士威耐特(Kar...  相似文献   

12.
2001年3月29日,韩国劳动部以固定工5人以上的4260家标准企业为对象,对“今年第二季度韩国就业前景”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表明,具有就业前景的企业实际就业指数(BSI)为106.2,比第一季度104.1增加了2.1。由此,预计今年第二季度韩国企业就业前景看好。 就业前景BSI以企业所能承受的不景气为基准,可预计就业指数。去年韩国就业指数从第二季度112.4、第三季度门.7、第四季度108.7、到今年第一季度104.1为止,持续下跌,但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就业指数第一次呈现出增长趋势。从产业来看,就…  相似文献   

13.
一百年来的俾斯麦传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健 《德国研究》2000,15(3):38-41
1998年4月1日,俾斯麦逝世一百周年。为此,德国于当年的7月和10月分别在基辛根温泉和弗里德里希斯鲁,召开了题为“俾斯麦与德国政治文化”和“俾斯麦与东欧”的学术讨论会。这位德国历史上的神奇人物曾引发了一代代历史学家的研究兴趣,并且还将在今后继续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俾斯麦的魅力或许是他所表现出来的令人难以琢磨的矛盾。他制定了宪法但又把宪法当作可以摆弄的玩具;他出身容克但有时却毫不犹豫地反对本阶级的利益;他向社会主义者宣战却又尝试着解决社会问题;他声言自己是君主制的信徒,但当君主制起妨碍作用时他…  相似文献   

14.
翻开战后日美货币史,仿佛是一部日元兑美元的升值史。二战之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日本于1949确立了1美元=360日元的单一汇率,这一汇率在当时就是一个带有相当“升值”性质的汇率。可日本竞然实行了20多年,直到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了应付美元危机,不得不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并对进口商品增加10%的附加税,即著名的“尼克松冲击。”在美国的压力下,1971年12月日本被迫宣布日元升值为1美元兑换308日元。1973年2月,新的美元危机又迫使美国和日本放弃了固定汇率制,日元对美元汇价突破了300日元,从此开始了美元大幅度的贬值,日元大幅度升值的进程。(祥见表1)  相似文献   

15.
韩国经济缘何迅速摆脱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在1966—1996年的30年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高达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96年超过10000美元,并成为世界上第11大经济实体和第12大贸易国。这一事实被经济学家们誉为“韩国奇迹”。 然而,到了1997年7月,以韩元贬值、股市滑落为特征的金融动荡开始了。到1997年12月2日,外汇储备由1996年底的335亿美元减至60亿美元,而在1997年12月底前韩国外债需还本付息额即达200亿美元,国民经济濒临崩溃。韩国政府不得不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达成协议,韩接受5…  相似文献   

16.
亚太妇女信息网络中心(APWING)成立于1996年11月,旨在促进韩国、朝鲜和整个亚太地区妇女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和与妇女有关的传播技术的发展。 1996年11月,APWINC作为韩国淑明女子大学亚洲妇女研究所的分支机构成立,目的是寻求媒体中的性别平衡。1997年12月,APWINC开始提供有关妇女问题(如妇女与研究、妇女与媒体、妇女与教育、妇女与文化等)的网络信息服务,同时举办了关于“韩国女性网络的现状与未来”的讨论会。从1998年4月起,APWINC开始了“妇女信息”教育计划。1998年6月~…  相似文献   

17.
韩国《东亚日报》评出1997年十大新闻韩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东亚日报》于1997年12月27日发表了该报社评选出的韩国国内十大新闻。以下按时间顺序排列:1.“韩宝特惠贷款事件”(1997.1),韩宝集团会长郑泰守向政府官员洪仁吉议员等3人、及3名银...  相似文献   

18.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处在一种“无制度的制度”之中,特别是亚洲各国和地区的货币制度,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中缺乏自律,导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众所周知,这场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场货币危机。正如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日本东京大学河合正玄教授指出的,亚洲各国采用的“事实上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这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加速日元国际化,促进亚洲货币合作被再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且,更加严肃、紧迫地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相似文献   

19.
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战略意义陈和平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要求广东用20年时间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赶上亚洲四小龙。1994年7月,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在省委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大决策。随后,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建立“珠江三角洲...  相似文献   

20.
德语文字规范改革的历史和内容葛放任淑珍“书同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举措,目前德语界也面临着这一重大改革。1996年7月1日,德国、奥地利、瑞士及许多与德语文字规范有切身利益的国家政府代表汇聚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一起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宣告建立新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