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制度、政策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来自中国各地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按流量还是按存量来衡量,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中国各地区的地理分布都显得极不均衡.通过对造成这种差异性分布现象的制度和政策因素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两点主要结论:市场化程度、政府运行效率、政府的节俭程度、产权保护程度、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限制程度等制度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流向有着显著的影响;优惠政策虽然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方政策的干扰,中央政府优惠政策的效应呈明显的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
双边投资条约中的保护伞条款适用范围问题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争议的焦点。我国与东盟国家签订的BIT中,与泰国、新加坡、缅甸BIT与《中国东盟投资协议》中包括了保护伞条款,同样存在着解释的困难。对此,学界存在扩大解释、限制解释和合理限制解释几种学说。对保护伞条款的解释应当以合理限制为基础,区分违反合同的主权行为或违反合同的商业行为,仅在主权行为的情况下适用保护伞条款。 相似文献
3.
东盟是当前中国能源进出口的重要来源地,能源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目的地,实现中国-东盟能源安全合作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能源投资是实现能源安全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国需要加强对东盟能源的投资,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许多投资壁垒、投资风险、中国海外能源投资保护的法律缺陷等问题,对此应当借鉴其他能源投资法律规则、完善中国-东盟能源投资海外保险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两者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在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产生愈来愈多的投资争端。而现有的投资争端解决规则因存在一定的缺陷而阻碍了两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本文以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投资争端与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东盟投资区的法律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盟各国于1998年成立的东盟投资区旨在建立一个较为统一的、自由的、透明的"单一投资区",增加东盟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东盟投资区框架协议》是东盟进行投资合作的法律基础,是东盟自由贸易区在投资领域最具决定性的法律文件。在分析《东盟投资区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对东盟投资区进行了法律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各项措施的推进,中国与东盟的投资合作有了迅猛发展,然而,投资合作的发展速度与投资冲突的产生成正比。当前中国与东盟签订的一系列协定虽为双方投资争端的解决指明了方向,但这些解决投资争端的方式在实践中存在着制定脱离于实践、适用范围受限等不足,其已不足以充分解决新增投资领域的诸多争端。对此,应立足于中国-东盟自贸区自身的特征,结合投资争端的特殊性,从适用主体、适用范围、解决程序等方面对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争端解决规则进行优化,以期适应自贸区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问题。首先回顾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投资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规模日益增大。加强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法律保护既是最终建成这一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条件,也是防范投资风险(主要是政治风险)的必要手段。因此,认识到该区域内国际投资保护制度的重要性,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找出现行保护机制的不足和缺失,从国内法和国际法两个层面提出完善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国际投资保护制度的建议将对完善与发展这一国际投资保护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民间投资在我国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间投资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受思想观念、政策法规、体制环境以及民间投资自身因素的制约,民间投资在我国的完全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障碍,应采取有力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以最终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民间投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3.
根据《ICSID公约》规定,国际投资仲裁庭享有管辖权的前提是有关投资是否属于《ICSID公约》以及相关国际投资条约规定的适格投资,而在判定适格投资的标准中,东道国发展是争议最大的一个标准,相关仲裁庭依据"Salini标准",在裁决中或者认为东道国发展是判定投资的标准之一,或者否认,并在措辞用语上有所不同。《ICSID公约》、世界银行集团的相关文件以及国际投资条约对有关问题的规定表明,东道国发展是大多数国际投资法文件规定的目的或宗旨,其是裁定适格投资的参考因素,但不是必要条件。不过鉴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对于国际投资活动的要求,有关投资应当有利于东道国的经济、社会或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纯粹的经济发展。中外双边投资条约中"促进缔约国繁荣"的原则要适时改进。 相似文献
14.
综观WTO协定中的有关条款,尽管其在许多方面对国民待遇原则有了重在发展,但各领域的发燕尾服很不平衡,特别是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国民待遇问题实际上还没有被WTO提上议程,本认为,即使在WTO体制下,有条件的国民待遇仍具有不可改变的属性。 相似文献
15.
搞好乡镇旅游业是改善农村面貌,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认为,多种渠道筹资,重视农民参与;整合旅游资源,推出旅游精品;活化红色旅游产品;健全环保机制;加强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等是稿好乡镇旅游.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16.
徐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5):48-52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来华投资较前发生了重大变化,并表现出鲜明的特点。跨国公司作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对我国引进外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从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新趋向入手,在分析我国应对跨国公司的政策及法律原则的理论与现实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从积极引进、加强引导、合理限制与严密监督四个方面构建我国对待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政策及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7.
Food security is important. A rising world population coupled with climate change creates growing pressure on global world food supplies. States alleviate this pressure domestically by attracting agr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gri‐FDI). This is a high‐risk strategy for weak states: the state may gain valuable foreign currency, technology and debt‐free growth; but equally, investors may fail to deliver on their commitments and exploit weak domestic legal infrastructure to ‘grab’ large areas of prime agricultural land, leaving only marginal land for domestic production. A net loss to local food security an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results. This is problematic because the state must continue to guarantee its citizens' right to food and property. Agri‐FDI needs close regulation to maximise its benefit. This article maps the multilevel system of governance covering agri‐FDI. We show how this system creates asymmetric rights in favour of the investor to the detriment of the host state's food security and how these problems might be alleviated.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对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一大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为保证新农保制度科学有效的实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充分考虑农民享受新农保金额的实际购买力,建立动态的新农保标准计算体系;健全新农保基金的社会监督机制,以确保新农保基金的安全;关注投保期内农民境况的变化,完善未达到最低参保时限要求的农民参保金过户与返还制度;探索最需要新农保却无力参保问题的解决途径,确保新农保政策涵盖最需要的群体。 相似文献
19.
Contreras Antonio P.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Politics, Law and Economics》2004,4(2):179-193
In the domain of environmental security, it appears that a strong civil society, one with strong social ingenuity and social capital,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not only for environmental security, but also for regional security in general. This paper will argue that in the context of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much can be learned from the empirical experiences of Thailand and the Philippines that have established records of accomplishment in civil society participation in forest governance. Also discussed is the possible role of epistemic communities both within these countries as well as across countries in the ASEAN in harnessing institutions of knowledge to influence domestic and regional governance of forest resources. 相似文献
20.
广东制造新型毒品犯罪及其侦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目前成为制造新型毒品犯罪案件的高发地区。应根据广东制造新型毒品犯罪的发展变迁和特点,采取以下举措:重视禁毒工作,进一步强化情报在侦破制造毒品犯罪案件中的主导和核心作用;强化手段建设和业务培训,提高缉毒民警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严格管制易制毒化学品,防止流入非法渠道;夯实禁毒基础性工作,掌握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可疑情况;扩大禁毒宣传的深广度,降低毒品需求。从而减少制毒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