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编辑同志:时下,一些关于世风的“顺口溜”很为一些人所津津乐道,一时成为“口头禅”。有说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还有说社会风气的。林林总总,举不胜举,有人戏称为“顺口溜”现象。我以为,有些“顺口溜”确实有鞭挞作用,但如果不加甄别,不顾场合地顺口就“溜”,很客易产生舆论误导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顺口溜”反映的只是个别部门、个别人的不良行为,如果人人都不坚持正确对待社会主流,而跟着“溜”,势必会浮云遮望眼,使群众失去信心,产生消极情绪,于惩治腐败、规范部门管理、树立精神文明新风不利。二是一些人,包括领导干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了,阔人也随之多了起来,总的来说,谁也不能说不好。但是,钱多了,也可以使一些人“发烧”。有人一食万金,视为家常便饭;有人以人民币做炮仗,以显阔气冲天;有人吸毒嫖娼,追求现代“享受”。这都是一些“大款”之所为。更有一些政府公务员,看得眼热,忍不住起而仿效,怎奈囊中羞涩,只好权钱交易,干出了  相似文献   

3.
尘元 《瞭望》1988,(49)
“意思意思”说穿了就是给点好处——至于给什么好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事而异,总之,意思意思是一个变数,这个变数可以变到无穷大。 像“意思意思”这样的语词,在社会语言学  相似文献   

4.
龚毅 《党政论坛》2008,(24):10-10
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碰碰,面对来自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如果双方针锋相对锱铢必较,很可能会因一件针头线脑的小事,而引发一场“世界大战”。要想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你不妨顺水推舟,将错就错,也许能收到“化千戈为玉帛”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深喉”原是一部电影片名,后来被用来指向媒体披露事实并掌握其中关键性情况的局内人。从字面上看,“深喉”乃深部喉咙,发出超常之声,惊人之音,不凡之响,大概属于“无声处”之“惊雷”。在去年酿成轩然大波的哈医大二院天价医药费事件中,主治医生王雪原就充当了这样一位“深喉”。但有消息称,他可能为此而付出代价。笔者闻之愕然。我们的社会曾经是一个“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的令人鼓舞的社会,但现如今,有的人做了坏事,却被视作“有本事”,做了好事,反会被人认为是脑子里少根筋。由于利益的驱动,道德的缺失,“潜规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毛泽东书信选集》),笔者认为:孔子的中庸之道实际上是运用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来调节人类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度”的哲学。郑玄说:“中庸,中和之为用也”(《中庸注》);焦循说:“盖凡事皆有两端……而皆有宜,得所宜则为中”(《论语补疏》)这种理解是正确的。“至德”的“德”,乃全德之名,包括诸德,实与“仁”同义;而其所以为“至”,乃是“至宜”、最合适、恰到好处的意思,决非指顶点、极端,也不是折中、平均。这样,作为“至德”的“中庸”,就是内在的“仁”及其表现形式、“仁之方”。把“中”理解为“中和”,就成为一个表示立体动态的概念:它不仅要求横向的不左、不右、不高、不  相似文献   

7.
长达16年的“科尔时代”结束之后,有人说,推动欧洲建设的“法德轴心”将要被“法德英三角”所取代。这种说法来源于一个简单的推理:既然“法德轴心”已经运转失灵,而德国新总理施罗德具有亲英倾向、与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政治见解接近,因此,在未来欧洲事务中法德关系...  相似文献   

8.
“抓两头、带中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传统方法,就是一头树先进典型,一头做后进转化工作,通过抓两头,把中间层群众带动起来。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抓点带面,依靠突破两头来推动整体发展。这种方法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曾发挥过显著的作用。但“点”能不能带动“面”、关键还在于能否正确确定所抓的“点”。如果重点确定得不恰当,其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带而不动。那么,把重点一味地放在“抓两头”是否恰当呢?  相似文献   

9.
《车夫》析     
车夫推车上坡,狼来咬他的屁股。要丢手,车子下滑,后果可虞;不丢手,难免皮肉受苦。处境可谓两难。那狼,因时而动,待机而作,冒最小风险,得最大实惠,亦所谓“乱世之奸雄”了。 蒲松龄记下这则趣闻,初看令人发噱,静言思之,则似有哲理存焉。 中国人历来喜欢用推车来比喻事业、工作或人生  相似文献   

10.
平白 《瞭望》1999,(48)
闲话“闲话”生活中一闲话”的破坏力不可低估。比如,有男女—人,工作上稍显密切一些.在你浑然不觉的时候,“闲话”已不胫而走。风平浪静的家庭会困一阵子喊喊喳喳的闲话而风波骤起;团结和谐的单位会因各种闲话而矛盾丛生;关系很不错的朋友因闲话而播下互不信任的种子;工作和能力很有前途的同志因闲话而陷入困境……闲话,如裹挟着病毒的飞尘,飘到谁的头上,谁就拂之难去,洗之不洁,无从分曲直,辨真伪,羁于莫名的苦恼之中闲话,直把好好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搅得周天寒彻,不能不警、不可不察闲话之可憎还在其裂变有人做过一个推算:…  相似文献   

11.
通常我们讲的“悬念”,即说书人的“卖关子”,是新闻写作中常用的技法之一。其运用,正如诗人李渔所言:“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新闻是写给人看的,如果读者不看,新闻就没有了价值;而运用“悬念”,吸引读者看下去,新闻便能完成其所负的社会使命。我们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同志,如果讲一堂课,从内容到方法都能象一篇新闻那样,把教育对象的心紧紧吸引住,那就很容易收到效果。本文现就“悬念法”在思想教育中的运用试谈一点儿粗浅的看法。目前,一些单位思想教育效果不佳,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育对象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灵的门户,凡是外界事物进入心灵都要通过它。不打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社科院公布的一则“全国六成以上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二成人因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放弃医疗”的调查结果,让不少人多少天来心情一直很沉重。一味地抱怨政府当然没有道理。身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人肯定不可能有西方国家“福利社会”的生活保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们社会的巨大变化,既有物质上的变化,又有精神上的变化,还有人的生存状态的变化。过去,城市人生活在单位里,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是靠单位包揽,与此相对应的,自己的一切当然也就得听从单位安排,可说是“单位人”。现在,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刷,人对单位的依附,或者说,单位对人的束缚,呈现出式微之势。越来越多的人告别“单位人生”,不再依恋一个单位“从一而终”,有些更干脆不要单位,凭着自己  相似文献   

14.
“挂名”     
宏图 《瞭望》1992,(25)
孙愚《美妙的名片》介绍名人名片多种,其中沙叶新先生的名片委实妙趣盎然。如,罗列“头衔”: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暂时的!”按,破“一味恋栈”之陋习。 “剧作家——永久的!”按,情有独钟,追求执著。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纠正“左”的错误中,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由于人们对“左”深恶痛绝,希望对“左”铲而净之,往往把什么错误都记到“左”的帐上,甚至把一些正确的东西也当“左”的东西扔掉了。譬如,我们讲共产主义理想,有人说是“左调入云”;我们讲组织纪律,有人说是“左棍子打人”;我们讲共同富裕,有人说是念“极左经”;甚至把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斥之为“左家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把纠‘左’变成‘纠正’社会主义和马列主义。”这种倾向是很不好的,任其发展下去,就有迷失社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一窝蜂”现象,是并不抱好感的。“蜂”而成了一窝,嗡嗡营营,实在吵得头痛。然而,除了独立特行、立场坚定的人,却也难保不被这“一窝”卷了进去。因为它这一大群,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给人以一种大流当随的形象。这也正是“一窝蜂”厉害之处。促成这种“一窝蜂”的,有一股力量,叫做赶时髦。于是时尚所兴,便赶将上去。然而,赶时髦的并不全是追求新奇,得其反,倒是生怕落后。落后不是个好东西。落后要被人瞧不起,落后要吃亏,落后还要挨打。于是,因为怕落后,你往东,我比你还要东;你往西,我比你还要西;你算  相似文献   

17.
孔夫子讲过一句名言 :“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不怕物资匮乏 ,就怕分配不均等。这句话已在我国历史上影响了两千多年 :有人把它奉为稳定社会的圭臬 ,有人把它当作变革社会的依据 ,有人把它作为武装夺权的口号 ,有人把它描画为大同之世的理想蓝图 ,近年来更是有人把它视为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文化根源而深加诟病……是非曲直 ,笔者无意多说 ,我只是想用旧瓶装新酒 ,将孔子这句极富政治智慧的名言放到当今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一番重新解读。众所周知 ,西方人也是讲均等的。只不过他们关注的焦点 ,不是物质财富分配方面的均等 ,而是强调“机…  相似文献   

18.
解题 据王锜《寓圃杂记》所记: 吴人爱以脂麻(按,即芝麻)点茶,鬻者必以纸裹而授。有一鬻家藏旧书数卷,旋摘为用,市人得其所授,积至数叶视之,乃《通鉴》也。其人取以熟读,每对人必谈及。或扣其蕴,则实告曰:“我得之脂麻纸上,仅此而已,余非所知也。”故曰“脂麻通鉴”。  相似文献   

19.
近读柳宗元文集中的《李赤传》颇有感受。该传所描绘的是一个不知香臭的人,即李赤。文中日:“李赤,江湖浪人也”,因该人认为自己的诗可与李白相比,故以“赤”为名,与“白”对抗OJ匕人被化装成美女的“厕鬼”之所迷,在他眼里,厕所就同天帝居住的地方一样漂亮,一进去嗅到的尽是香喷喷的味道。文中日:“椒兰之气,油然而起”。因此,他多次投厕,要去享受美人、香室之乐,好在是有人救了他,但其却埋怨救者使其受苦。最终由于看守人疏忽,李赤仍落厕而死。此故事虽然有些荒诞,但寓意却明了而又深刻。通过“投与救”的描绘,把李赤…  相似文献   

20.
关于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以人为本”之提出,一个共识是: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以人为本”是与GDP崇拜相对立而存在的,从大方向上说,这样的“以人为本”的确不是抽象的,而是立足于现实缺失的。GDP崇拜确实“归根到底是损害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是,在中国社会已经发生阶层分化的现实前提下,这一说法还得附加一个判断:即是不是所有人民的利益都同等程度地受到损害呢?不同的判断将导致不同的方针政策的出台。须知,如果只提抽象的“以人为本”,每个社会阶层都会以此而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要求。事实上就有人这样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