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振  余翔 《电子知识产权》2008,(2):35-38,63
太阳能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非常迅速,光热和光伏应用技术是各国专利申请的重点。太阳能产业的专利申请现状反映了该产业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制定具体专利战略的必要前提。我国太阳能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现状总结出适合其应用的具体专利战略。  相似文献   

2.
对微波器件中的主要三端微波器件(包括HBT、HEMT、MESFET)在全球范围内的井露关专利申请进行了统计。着重对主要申请人、申请国和审查国的专利申请分布进行了静态分析。并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主要申请人、申请国和审查国历年的专利申请分布状况进行动态分析,最终给出了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马锦德  何艳军 《法人》2006,(11):82-8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sation)在10月16日公布的数字中说,中国在10年内的专利申请量已增长7倍,成为全球第5大专利申请国,首次超过传统专利申请大国——德国,排在前面的依次为日本、美国、欧洲专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韩国。  相似文献   

4.
LCD技术全球专利申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CD显示是目前应用领域最广、发展最快、产业规模最大的新型显示器件.但在国内,LCD显示产业发展却面临着核心技术缺失、生产线较低、产业集中在模组设计和整机制造等产业链下游的伤痛.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检索在全球主要国家和组织所申请的LCD相关专利申请,对其进行简要分析,为产业界提供全球LCD技术与市场竞争力生态状况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是电动汽车的一项关键技术.在简述发展电动汽车及发展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和电池管理系统主要构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我国企业在电池管理系统领域的专利申请现状分析,最后对我国企业在电池管理系统专利技术应当采取的技术创新角度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6.
调查第21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在华专利申请的总体情况,对专利成本、企业专利综合竞争力等指标进行专利分析,对比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华专利申请状况、国内电子信息10强企业和国际电子信息10强企业在华专利申请状况,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并进一步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法人》2006,(11)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sation)在10月16日公布的数字中说,中国在10年内的专利申请量已增长7倍,成为全球第5大专利申请国,首次超过传统专利申请大国——德国,排在前面的依次为日本、美国、欧洲专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韩国。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不足: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中,近半为外企提出,而日、韩企业,多数由本土发明人提出专利申请。  相似文献   

8.
围绕专利数量、年度发展、IPC分类、竞争国家及公司比较等指标分析了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在中国的专利申请状况,以期掌握现状,反映态势,发现问题,对行业发展有所启示1.  相似文献   

9.
通过重点分析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在华集成电路领域专利申请的总体分布情况、专利授权状况、专利申请年度分布情况及在集成电路四个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和授权状况,剖析三星电子公司在技术和市场取得双重成功的原因,为相关竞争企业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一、目前专利申请中的检索状况分析随着中国专利事业的发展。对于专利代理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件专利申请文件的技术水平高低取决于申请人及代理人对已有技术的了解程度,因而需要了解相关技术的现状,掌握第一手材料。这就要求专利代理人具备文献检索素质,有能力在繁杂众多的技术文献中筛选出恰当的参考文献。但是目前在专利申请过程中,由专利代理人亲自进行检索的情况却是很少的。一般申请专利前的查新工作通过以下几个渠道来进行: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作品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导言近20年来,数字技术得到飞速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的出现和日益广泛的应用,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类正在走进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信息化时代到来原动力的数字技术,主要依赖于两方面的发展:一是数字技术所必须的通讯基础设施的高度发展,以此形成了联结全球的网络空间;二是多媒体软件的发展,多媒体打破了原有的著作物界限,将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等均以数字0和1的形式统一表示出来,在人机之间形成一定的交互性,从而大大改变了信息(包括由知识产权保护的作品)从创作形态、流通形态到利用形态…  相似文献   

12.
高秀梅 《人民检察》2023,(18):69-71
<正>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数字技术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当技术、法律与社会交汇,如何在维持“秩序之道”的同时,谋求“发展之道”,需凝聚各方智慧,共谋发展良策。2023年9月6日,由上海市检察院和蚂蚁集团主办、上海市宝山区检察院协办的2023年“外滩大会—检察分论坛”在上海举办。来自法律实务界、高校科研机构、信息网络管理协会和企业的代表就“数字时代的司法治理”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3.
《法人》2004,(11):64-75
本调查试图在国内外医药行业发展和跨国医药企业加紧在中国的专利布局的大背景下,通过对企业的专利申请和专利保有量、专利保护意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和专利维权状况的描述,分析国内医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提出国内医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体显示器(PDP),是继阴极射线管(CRT)和液晶屏(LCD)之后的一种新颖直视式图像显示器件.PDP以出众的图像效果、独特的数字信号直接驱动方式而成为优秀的视频显示设备和高清晰的电脑显示器,它将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较佳显示屏幕.PDP显示技术近几年的发展和市场前景并不明朗,但国内近几年在该领域的动作频频,从引进日本相关厂商的技术和生产线着手,切入较先进的PDP面板制造行业.针对这一现象,通过检索在全球主要国家和组织所申请的PDP相关专利申请,对其进行简要分析,为产业界提供全球PDP技术与市场竞争力生态状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二、近年来,东芝公司在中国的专利布局状况及趋势分析(一)专利申请总体情况分析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中心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统计,从2000年至2005年,东芝公司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占总申请量的72.11%,合计4742件。其中,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为83.7%,PCT申请量为488件,占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的12.3%。通过表2、表3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该公司近年来的专利申请总体呈现以下三大趋势:1、专利申请力度增强,发明专利仍占最大比重;2、外观专利比重增大;3、PCT专利申请比重增大。通过专利文献反映的技术主题,近年来东芝公司的专利申请主要…  相似文献   

16.
《电子知识产权》2011,(12):13-13
国际专利申请公布量2010年全球前50名高校中,中国高校无一入选。 国际专利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创新活力、产业后劲等方面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高校作为拥有社会最强研发资源与学术资源的组织,应该在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我国,许多高校也承担着一些国家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7.
国际简讯     
正动态2013年全球专利申请首次突破20万件3月13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了最新统计公告。公告显示,2013年,WIPO受理的国际专利申请总量达到20.53万件,较2012年增长了5.1%。其中,美国以5.7万件专利申请高居榜首,日本以4.3万件位列第二,中国以2.16万件取代德国,跃居第三。在企业专利申请方面,日本松下电器以2881件专利申请位居全球首位,中国中兴通讯和华为公司分别以2309件和2094件专利申请分列第二、三位。专利申请排名前50位的企业中,日本共20家,美国有15家,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全球高科技、信息化的竞争时代。在竞争中,许多国家以GDP发展数字为衡量标准。笔者认为应该更确切的是以绿色GDP的增长数字为衡量标准。要实现《京都议定书》的承诺,必须是绿色GDP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制约GDP发展呈绿色的主要瓶颈、实现绿色GDP和《京都议定书》的主要政策和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9.
通过简要介绍英特尔公司在华专利布局状况,重点分析英特尔公司在华集成电路领域的专利布局总体情况及在集成电路四个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和授权状况,剖析英特尔公司的在华专利战略,及其在技术和市场取得双重成功的原因,为国内相关企业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德国软件业的产业结构、规模分布和产品种类,对德国软件业专利申请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对1990年至2008年德国软件专利数据的动态分析,找出软件企业申请行为与相关法律环境变化的内在联系,得出软件企业专利申请行为与企业规模、性质以及产品种类非常相关的结论。绘制历年德国软件专利申请量和年增长率态势图、专利权人构成及德国软件专利发明点技术分布图,挖掘出德国软件业主要技术领域专利布局最活跃的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