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正为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坚决整治"庸懒散浮拖"问题,眉山市在全省率先创建党务政务服务中心,改进服务群众方式,有效规范权力运行去年12月31日,严懿的办公地从机关内部搬到了眉山市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庸懒散浮拖"投诉服务窗口。作为眉山市纪委监察局在服务中心设立投诉窗口的办事人员,她对纪委进驻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后的工作感受颇深:"坐在窗口前,我就好比单位的一张‘脸面’,就必须要体现主动服务、优  相似文献   

2.
<正>职工说她是天山脚下的"梅莲";同事说她把别人的命看得比自己还"金贵";丈夫说她总是顾"大家"舍"小家";儿子说她:"你对别人的孩子比对我还好";她自己说:"我干工作不求轰轰烈烈,不求惊天动地,只求踏踏实实把工作干好。"这个"她"就是农七师2010年度敬业奉献模范、一三○团九连卫生员母新玲。  相似文献   

3.
<正>在邢台市南和县史召乡,有一位80岁的老人高存格,她义务当起村子的保洁员,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尽管后来需要照顾常年患病的老伴儿和下地干活儿,但高存格一直没放下义务打扫村子的"工作"。每当村里人说她,这么大年纪了就去儿女那里享福呗,她总会说:"我是党员,我在这里还能为大家做些事。"我是一名党员,就要带头干  相似文献   

4.
<正>编辑同志:我是一个继母,在继女九岁那年,我和她爸爸走到一起。虽然我也有过婚史,但第一次婚姻没有生育,再婚后也没有要孩子。一晃20多年过去,继女已经33岁了,有着稳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坦率地说,我再婚之后与继女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孩子在心理上一直对我有一种抵触情绪,误认为是我拆散了她生母和生父的婚姻。我曾试图做过沟通,但无济于事。五年前,我丈夫因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2013,(3):34-34
<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是一位严守党纪、党风端正、重品行、讲操守的楷模。由于长期工作劳累,邓颖超不幸患有多种疾病,加之年事已高,经过反复斟酌,在1978年7月1日,她郑重写下了给党中央的一封信。这也是她的第一份遗嘱,全文如下:中共中央:我是1924年在天津成立共青团的  相似文献   

6.
朱志国 《奋斗》2021,(4):80-80
作为省直机关党员干部,多年来我一直把《奋斗》作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每年订阅报刊,我都毫不犹豫地选择《奋斗》。我喜欢《奋斗》,除了她是省委的机关刊,更重要的是她搭建起省委和基层沟通的桥梁,为我们传递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同时反映基层声音、回应社会关切。阅读《奋斗》,既可以了解黑龙江省改革发展的巨大变化,又可以使我开阔眼界、登高望远,走上一个又一个精神高地。《奋斗》是我拓宽视野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正时间仿佛越走越快,许多记忆,即便还带着温度,也会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逐渐冷却,悄无声息地埋进岁月的尘埃。只有到了这里——玉树,与世隔绝的地方,我才感觉时间的脚步慢了下来。许多人、许多事,都能触动到我脆弱的神经,让我不时想起。人未离开,却已怀念!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熟悉她是因为太喜欢站在窗口,看着她为了她的家而忙碌,好似看到我的妈妈为我们的生活而忙碌;不熟悉是我们几乎没有交集,甚至连话也不曾说过。她就是住  相似文献   

8.
在公司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郭姐。她也常说,女工委是女职工的"娘家",我就是"家长",作为"家长"就必须履行好"家长"的义务。工作中她是领导,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中,她是大姐,关心同事,谁家有什么困难,她总是尽全力帮助解决困难;听说有女职工、儿童病了,她都亲自前去  相似文献   

9.
<正>我在保密战线上工作了1 7年。从副局长到局长,《保密工作》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每期必读,她一直帮助着我,指导着我做好工作。记得我刚到甘肃省保密局工作时,对保密工作不熟悉,业务上更是十分生疏。这时,老局长给我送来了一摞《保密工作》杂志。翻开杂志,她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她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市政一公司西外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我介绍入党的黄淑芳今年10月就要转正了。提起小黄,大家公认:她进步太快了!小黄是2003年3月来我们项目部办公室工作的。当时我们正在干朝阳北大街工程。小黄家住首都机场,离工地60多里。她每天  相似文献   

11.
蔡阿松 《湘潮》2010,(5):22-24
<正>蔡畅是我国杰出的妇女领袖,深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我有幸在她身边工作,直接受到她的教诲和亲切的关怀,对她有铭心刻骨的敬爱感激之情。下面,仅从一个小小的侧面谈谈大姐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很庆幸自己一工作就结识了《党员干部之友》,如得一良师益友。她精品多多,好文连连,使我对党建工作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她知识性、专业性强,内容丰富,让我对工作日渐熟悉。  相似文献   

13.
李红 《兵团工运》2011,(10):7-8
<正>"我是去年8月到石河子大学保洁公益性岗位上工作的。有了这份工作后,生活有了保障,我很珍惜。"7月28日,家住石河子23小区的45岁的王静,高兴地告诉笔者说。王静是原石河子液压件厂的下岗职工。企业破产后,她四处寻找工作,为生活奔波,吃了不少苦头,是公益性岗位让她生活安定下来。从2004年到现在,农八师石河子市共开发公益性岗位2800个,  相似文献   

14.
<正>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刚刚被提拔的某中直系统副处级干部。最近,出于个人理财投资的考虑,我想开户购买股票,可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妻子不同意,她的理由是:"前些日子我们单位好几个处长都把股票账户清了,对处级以上干部可能是有什么说法。"我想问一下,处级干部是否允许买卖股票?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伴随着新千年的钟声,站在千年转换的关头,《兵团工运》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踏着大开发的鼓点,以全新的姿态向我们走来。《兵团工运》我每期必读,她不愧为工会工作的窗口,党政干部的助手,工会干部的顾问,但我要说:她更是我们职工之家——群众的朋友!  相似文献   

16.
我的大姐     
我这里要说的是我的异姓大姐于巧玲,是农六师新湖总场试验站的原任女工主任兼计生干事。她既是我的上级,又是我的良师益友。如今,于大姐因工作需要,调到了一个新的单位工作。 于大姐今年四十出头,从小养成了艰苦朴素的良好生活习惯。10年的教学生涯,使她练就了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10年的女工、计生工作,练就了她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坚强的意志。 于大姐在家庭生活当中也成功地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父母面前,她是一个好女儿;在公婆面前她是一个好媳妇;在兄弟  相似文献   

17.
探亲(小品)     
人物:丈夫老张头老伴秦桂芝女儿张慧老张(边说边上):自从女儿考上大学后在上海工作,一晃都十几年了。往年都是我和老伴去上海看她,她就从来没有回来看过我一次,你说为啥?她说工作忙,这没良心的,你看啊这世道都掉了个个儿。  相似文献   

18.
她总是用满腔的热情迎接挑战,用真诚的挚爱对待工作;她一向敢想第一,善做第一,争创第一;她始终求新、求精、求实。她就是农七师一三O团工会女工干事王英。2005年12月,王英接到赶排一台文艺演出节目的任务。第一次接手这项工作,她有一些担心,但转念想:既然让我负责,要干就干出最好的,拿  相似文献   

19.
在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残疾人都知道这句话—一"有难事,找付琼".街道下设7个社区的干部和专职残疾人工作协管员也常说这句话——"付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最懂得残疾人的心,她是残疾人的‘拐杖’."而付琼自己却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干好工作是我的责任.我愿为残疾人服务."尽管身子消瘦,骨子里却流露出坚毅;尽管不善言谈,为街道社区残疾人办事却敢想敢做,风风火火.她,就是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办事处残联残疾人工作协管员付琼.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党史博览》编辑部: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也是贵刊的一名热心通讯员。我爱《党史博览》,且视之为“宝书”。贵刊是我的“家刊”,因为我从事党史工作达20年,工作、生活中一刻也离不了贵刊。她对我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确实起到了“无价之宝”的作用。贵刊文章有广度、有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