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树元  颜小燕 《求索》2012,(8):229-231
理性的立法制度应该是在制定或改革现有法律的同时,注重法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对于尚不深入民众大层的司法制度,于存于废,都应慎选施行。法律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对它的改革与完善,应该做到传统法文化与现代法文化、本国法律制度与西方法律制度的和谐统一。本文通过总结价值纬度下的诉讼文化观和诉讼文化对法学的影响,发现改革或引入相关法律制度,首先考虑的是该制度是否能与当前诉讼文化相融洽,其次才是该制度是否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法律文化指称与法律有关的历史、传统、习惯、制度、学理和其他任何东西。从方法论意义上理解法律文化,把法律文化作为一种研究法律的方法,对法律现象进行文化审视和解释,相对法史式研究,可能是一种更有学术意义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防范的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制度是金融稳定的基础设施,也是金融危机防范的制度化保障,在防范金融危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分析比较英、美、韩等国家以及巴塞尔协议中的金融危机防范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我国目前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金融法律制度框架虽已初步建立,但有关法律规定还过于原则、零散,尚不够完善。我国应建立健全以《金融稳定法》为龙头,涵盖金融监管法律制度、金融危机救助和处置法律制度以及金融生态法律制度的法律体系,为金融危机防范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前法制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前法制建设的关系何宝玉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急剧变迁,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封建的以君主行政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被打碎,以"刑"为中心的依附于行政权的封建等级法律制度被彻底否定,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法...  相似文献   

5.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内涵丰富,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自始就必须理清脉胳,有条不紊地努力进行。我把法律文化分为五个方面:一为制度法律文化;二为心态法律文化;三为物态法律文化;四为行为法律文化;五为主体法律文化。其中,心态法律文...  相似文献   

6.
社会不断变迁,法律欲使其保持自己的社会功用,就必须使自己与日益变化的文明和社会状况相适应。在特定的国家或社群中,人们对法律的态度、理念、价值观以及法律信仰等诸多因素会构成一个国家或区域内的法律文化,而法律文化也与这个国家或社群的历史、社会发展休戚相关。劳伦斯.弗里德曼在他诸多著作当中展现给读者这样一幅景象:在社会的诸多因素(政治、文化、经济、社会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的变迁中,政治、社会价值观和科技的发展是法律制度形成和运作的基础,而法律文化又是法律制度产生的源头。我们必须在这一特定的关系中来理解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7.
赫然 《长白学刊》2007,(6):81-8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这只是从立法和制度层面来说的。从更深层面来看,全社会公民并未确立起对法律的信仰,法治观念尚未成为社会成员的普遍共识。在法律实施方面,有法不依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法文化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摆脱法学理论研究中的彷徨状态,寻找法律建构中的有效路径。法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它包含着十分广泛的内容,而法文化的一般理论是法文化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二桃 《前沿》2005,(12):149-152
判例法作为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起到了司法统一的决定性作用。随着法律制度及法律文化的发展,成文法天然的僵化和滞后特性以及判例法的灵活性和具体指引的特点日益凸现。两大法系相互吸收、引进和趋同,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大陆法系国家,顺应世界法律发展潮流是历史的必然。本文试通过对两大法系判例制度的介绍,就我国判例制度的构建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桥梁与纽带:知识产权文化的意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信 《前沿》2005,(5):135-136
知识产权文化是一种法律文化, 它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有密切的联系。知识产权文化作为桥梁和纽带, 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创立、适用、遵守和执行的全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寄奴 《理论月刊》2006,2(6):98-100
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法律文化与制度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共存共处的状态,法律文化与制度文明之间不仅存在历史关联而且存在内容关联。法治是现代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制度文明建设的联结点,它不仅是现代法律文化建设的目标而且也是当代中国制度文明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