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贪污贿赂案件证人出庭制度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新民 《犯罪研究》2008,(2):71-74,80
刑事诉讼证人是指除当事人以外了解案件真实情况并依法向司法机关提供证词的刑事诉讼参与人。刑事案件证人出庭是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普遍原则,但从我国近年刑事司法实践来看,贪污贿赂案件中证人出庭率偏低,严重地制约着贪污贿赂案件事实的查明及犯罪的指控。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体制下,由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分阶段主导的刑事审前程序对案件的最终裁判结果和司法办案效果具有实质影响力。以办理重大有影响案件为例,在现有的刑事诉讼程序和办案模式下,公诉权运行机制遇到了诸多制度、实务瓶颈。完善公诉权运行机制,要处理好公诉权与侦查权、办案组织构架与案件、公诉部门与案件当事人以及检察机关与舆论、媒体的关系,具体而言,应建立检察引导侦查制度,优化公诉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审前沟通机制实质化发展并完善涉检舆情预警、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3.
论刑事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上诉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赋予被害人以刑事上诉权 ,不仅被害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救济和保护 ,而且常致刑事司法于被动境地 ,亦不利于矛盾纠纷的根本解决 ,更有悖于司法公平。要在刑事诉讼中平等保护人权 ,摆脱司法窘境 ,必须对与被害人上诉权有关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尤其是对“上诉不加刑”原则、诉讼结构平衡理论、刑事公诉案件求刑权的归属以及权利与权力相制衡问题、公诉案件纯正性和上级司法机关工作量加重等问题进行深入、彻底的反思、清算和剖析 ,并从立法上进行疏浚 ,以维护司法公平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当事人和解公诉认罪案件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诉认罪案件,是指被追诉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自愿承认被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的公诉案件。由于被迫诉人自愿承认犯罪,公诉认罪案件在事实认定方面相对较为简单,事实认定不再是刑事诉讼程序的核心内容。合理设置公诉认罪案件的刑事诉讼程序不但能够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还能提高刑事司法的整体效能。近年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案件的不断上升,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案件刑事诉讼程序已经成为客观实际需要。由于未成年人在智力、心理、责任能力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应该享有哪些权利以及如何保障其权利的实现,则成为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许多法学研究工作者已经开始对未成年人案件及其刑事诉讼程序进行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效。本文拟针对有关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6.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法理上,检察监督的原则应当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但司法实践中对刑事上诉案件的检察监督却几近缺位,形成监督盲区。在中央要求进一步强化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的背景下,如何探索完善刑事上诉案件检察监督程序,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构建刑事和解的中国模式——以刑事谅解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和解是控辩双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对话和协商,就刑事纠纷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从而终结诉讼,不再将案件移交法庭审判的活动。国家与被追诉人之间的"刑事和解"和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刑事谅解"具有完全不同的法律意义。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刑事和解主要包括宽宥型、合作型和妥协型三种类型。我国和谐司法语境下的刑事谅解与西方恢复性司法语境下的刑事谅解有着不同的产生背景,但都旨在促进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协商。刑事司法环境的优化与刑事谅解机制的出现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应当以刑事谅解为基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8.
邓思清 《法学家》2002,2(4):55-59
在刑事诉讼中,程序公正是立法者在程序设计、司法者在程序操作过程中所要实现的社会正义,它体现着程序的内在价值,因而为刑事诉讼的最高价值目标。案件移送方式作为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时,将案件移送法院审判的法定形式或方法,它对程序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克服司法人员先人为主,实现程序公正,我国新刑诉法改全案证据移送为主要证据移送。但几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我国所确立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错案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刑事司法理念较落后,以及现行刑事诉讼机制存在一定缺陷,同时相关人员的司法能力不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刑事错案的发生。因而,强化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完善诉讼制度,改善司法环境,从而建立长效机制,是避免冤错案件发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与案件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和解理论因其制度理念本身所具有的深厚的“人本主义”色彩而频频被学术界和实务界予以广泛关注,成为我们反思现行司法制度、重塑刑事司法模式的重要借鉴。以此入手,我们还应当进一步联系现行实践分析刑事和解在实践中的案件类型,指引并探讨未来刑事和解案件范畴之完整结构。  相似文献   

11.
Cases     
  相似文献   

12.
Cases     
  相似文献   

13.
Cases     
  相似文献   

14.
Cases     
  相似文献   

15.
Notes of Cases     
《The Modern law review》1986,49(5):630-657
  相似文献   

16.
Notes of Cases     
《The Modern law review》1986,49(6):768-795
  相似文献   

17.
Notes of Cases     
《The Modern law review》1968,31(1):70-94
  相似文献   

18.
Notes of Cases     
《The Modern law review》1986,49(4):508-529
  相似文献   

19.
Notes of Cases     
《The Modern law review》1989,52(1):93-114
  相似文献   

20.
Notes of Cases     
《The Modern law review》1971,34(3):317-3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