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自古以来,儒家伦理思想就充满着人本思想的情怀,强烈的人本意识使得儒家伦理在历史上备受瞩目和青睐。坚持人本原则主要是基于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人学基础和核心内涵。"人是万物之灵"与"人是目的",充分体现出儒家伦理思想的发生发展都是以人为主体和指向的。人本原则的内涵及意义主要体现在儒家伦理生态观、生活观和生命观中,这"三观"对于儒家伦理的现代转换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儒学在本质上就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学说。儒家伦理包括传统文化的儒家伦理与文化传统的儒家伦理。儒家伦理作为一种客观的既定的存在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地位具有根源性、民族性、母体性、前提性和不可回避性等重要地位。儒家伦理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有着其他文化体系无法代替、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民为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及大同思想等儒家伦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哲学和伦理学的重要范畴,"知"与"行"有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自先秦以降,儒家伦理在绵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了知行统一的发展原则,即思想学说和生活实践不可分割,二者融为一体。儒家伦理发展不仅在过去坚持知行统一,而且在现代转化过程中仍需继续坚守,始终保持知行统一的发展品性,这也是儒家伦理竞相发展、历久不衰的又一内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之一,它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社会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语境”下,它所蕴涵的丰富哲学思想日益凸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努力将“和而不同”所蕴涵着的哲学思想挖掘出来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和而不同”不仅仅是一种哲学观,它还是一种辩证的方法论,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对待古老的"孔家店","打倒"是不行的,"转化"是必要的,然而"重构"才是根本的。不应该将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简单对比,将前者看成"普遍伦理",而将后者贬为"特殊伦理"。实际上,儒家伦理既是一种"普遍伦理",也是一种"特殊伦理",前者表现为"天人合德"的终极原则、"仁爱"的普遍原则与"先仁后礼"的先验礼制原则,后者表现为"五伦关系"中那种"各得其所、各就各位"的"序位伦理"。"德"与"位"的统一就是"普遍伦理"与"特殊伦理"的统一,因此,儒家的"德位"之思具有深刻的形而上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伦理思想的产生,有其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它的形成不同于西方伦理思想,也不同于我国其他各家伦理思想,有其自身的独特特点:它是一种宗法伦理,政治伦理和实践伦理。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转换问题的实质是传统理念是否适应现代社会的问题,其转换不尽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我们要摒弃那种对待传统文化的"全盘肯定论"和"全盘否定论",而应合理待之。对于如何进行儒家传统伦理的现代转换,可以以儒家"仁义"和"天人合一"思想的转换路径为例。此外,儒家传统伦理还可以从伦理精神,道德人格,道德约束,德行修养等方面进行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7.
孝道被先秦儒家视为"诸德之首",是先秦儒家人文伦理的基石.本文首先阐述了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接着又对孝道思想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指出孝是一个优弊共存的"杂糅体",即有其适应时代发展的合理性因素,又有其阻碍社会发展的局限性,最后指出弘扬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而不同"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富民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的思想继承和发扬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本思想是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古代社会政治与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统治者制定政策与法律的立脚点.其内涵为关心民瘼,注意民众的舆论与情感,要求统治者自律,省徭薄敛.这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减轻广大人民群众的苦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民本"思想具有其局限性,它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与小农经济相适应,是宗法伦理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外王"的一个重要手段,与今日的民主政治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必须加以批判继承,借以弘扬传统法律文化民主性精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继承"和实生物"的宇宙观,推崇"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观,提升"和"的标准--"中",探寻仁礼并进的致中达和之道.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人类的历史使命.为了实现这一任务,有识之士特别是儒文化圈内的专家学者,可以充分利用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因为他们的有关思想与学说必将是21世纪人类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资源.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为责"、"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大同'的社会理想"等几个层面,能释放出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的智慧火花.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创新。"一国两制"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现代国家建构的思想资源,传承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继承了"和而不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国两制"借鉴了"和而不同"的和谐思维,是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在历史遗留下来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政治追求、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现实差异的基础上,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原则实现双方的互相合作、和谐竞争、共同发展。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世界理念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世界是当代中国的外交战略理念和外交实践构想。它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儒家主张的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原则与和合为精神的文化价值体系作基础,弘扬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与致中和等价值观、方法论。取西方文化之长,补中国传统文化之短,将自己的文明传授出去,让文化成果得到共享。和谐世界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也具有普世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协是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思想的产物和象征.人民政协是发挥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重要舞台;人民政协文化深深的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土壤当中,承接了"和合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思想体现了人民政协工作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创新,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重要的思想资源,传承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继承了"和而不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二者的理论契合具体体现在多样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等方面。"一国两制"借鉴了"和而不同"的和谐思维,是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在历史遗留下来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政治追求、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现实差异的基础上,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原则实现双方的互相合作、和谐竞争、共同发展。其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6.
孝是中国社会最基本和重要的伦理范畴,也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孔子对孝特别关注,他从"孝敬"、"谏诤"、"父慈子孝"、"亲亲"、"仁"等多个层面创构了一套儒家孝伦理思想,成为其仁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孔子孝论,发掘孔子儒家"孝的文化"科学内涵,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对促进家庭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德"是中国伦理和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儒家与道家都讲"德"。阐述分析儒家之"德"与道家之"德"的共通性与差异性,能更好地把握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内涵和精髓。  相似文献   

18.
儒家"五常"是儒家学者所归纳的五个最基本的道德范畴,贯穿于中华伦理文化的整个发展历程,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其所主张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范畴具有长期的、普遍的价值和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优良品牌,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仍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走向现代,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基本主题.实现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既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实现儒家伦理文化的现代化更新,则是实现传统伦理文化的创造性转型的核心".①然而,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儒家伦理的现代化似乎仍未完成.  相似文献   

20.
儒家“入世”精神的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这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是从修身开始,中经齐家,终于治国、平天下,这种思想以个人道德实践为基础,以实行德治为核心,它从小到大,由近及远,与广大人民的生活相贴近,与中国人传统的伦理文化心理相合拍,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易于在社会实践中推广实施.因此,这种"入世"精神在封建社会的前期和中期,对于巩固封建生产关系,稳定封建社会秩序,加强中央集权制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这种以修身、齐家为基础的思想,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